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二氧化碳共聚物应用材料产业链发展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7 13:05
【摘要】: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二氧化碳共聚物材料产业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二氧化碳聚合物材料是以二氧化碳为主要原料经化学方法合成而制得的绿色高分子材料,其将二氧化碳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可完全生物降解,是节省和替代石油资源的重要绿色生态材料;二氧化碳基共聚物从原料采集、产品制造、使用或者再生循环利用以及废料处理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和对人类身体健康无害,具有资源和能源消耗少、对生态和环境污染小、再生利用率高的特点,全方位对环境友好,是21世纪性能优越的环境友好型核心研究材料。 本文用到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文献研究主要是收集与二氧化碳共聚物发展相关的行业资料,整合现有的理论文献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阅读与分析,形成对二氧化碳共聚物应用材料,相关行业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理解。然后通过阅读书籍与文献,学习价值链理论、产业链理论、价值网络理论。最后,以金源北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采取实地调查与数据采集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以公共实验平台为核心的二氧化碳共聚物产业价值链发展方向及发展战略,为金源北方的实际发展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意见与建议。
【图文】:

波特,合作竞争关系,企业,合作者


图 2.1 波特的价值链模型值链理论侧重从单个企业的观点来分析企业的价值活益、行业内部企业间的合作竞争关系对企业在产业链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和不断的产业升于单一的企业,它包括供应商、合作者和顾客等参与合作创造新价值的动态过程。

企业,服务商,环节,价值链


我们采用比较广义的解释,即综合了各种理论的核心观点,对各种理论所界定的价值链的一般类型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述,企业创造价值的活动之间,价值链之间存在着关联。2.1.2 行业价值链在一个特定的行业中,每一种产品都是经历从初级的原材料到最终被消费者购买的过程。中间经历的各个价值活动的环节,就构成了行业的价值链。以本企业为中心,包括供应生产商和供应渠道服务商的供应方被称为行业价值链的上游;而销售渠道服务商和客户或最终使用者被称为行业价值链的下游。处于行业价值链中的企业既是供方又是买方,而不同的行业价值链中同一家企业所处的位置既可能是上游又可能是下游。大多数的产品不是跨行业的,它要在本行业内购入原材料,经过制造、加工等环节再销售出去给最终客户使用,成为行业价值链的一个环节,如图 1-2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426.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二氧化碳共聚物研发创三项世界第一[J];河南化工;2009年02期

2 钱伯章;;二氧化碳共聚物研发创3项世界第一[J];橡塑技术与装备;2009年04期

3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二氧化碳共聚物研发创三项世界第一[J];工程塑料应用;2009年03期

4 ;我国二氧化碳共聚物研究创七项世界第一[J];上海化工;2009年08期

5 黄兴山;;我国二氧化碳共聚物研究创7项世界第一[J];中外能源;2009年08期

6 ;我国二氧化碳共聚物产业化开拓获新突破[J];杭氧科技;2009年02期

7 ;我国二氧化碳共聚物产业化开拓获新突破[J];深冷技术;2009年03期

8 赵安中;;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全生物降解二氧化碳共聚物生产线[J];功能材料信息;2007年01期

9 叶晓光,庞浩,黄玉惠,丛广民;脂肪族聚碳酸酯——二氧化碳共聚物的性能及应用[J];化学通报;1997年10期

10 钱伯章;;二氧化碳合成可降解塑料的现状与前景[J];国外塑料;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树杰;尹克金;李淑一;李冬;;风浪流联合载荷作用下潮流能发电实验平台稳定性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于建茹;谭映军;聂捷琳;;双向多样本模拟微重力效应实验平台的研制[A];第二十三届中国(天津)2009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程建伟;姚晓先;马武举;;旋转导弹舵机实验平台及其测试系统[A];2009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一)[C];2009年

4 刘小跃;;高等师范院校网络安全课程实验平台的构建[A];Proceedings of 2011 National Teaching Seminar on Cryptograph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NTS-CIS 2011) Vol.1[C];2011年

5 王晓萍;刘玉玲;陈惠滨;刘向东;刘旭;;构建先进实验平台,适应系列课程实践教学需求[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邓卫华;胡宗波;张波;;基于HP I/O库的虚拟仪器与实验平台[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1年

7 成谢锋;王玉泰;赵建顺;;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A];全国光学、光电和电子类专业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专集[C];2002年

8 唐杰;高文焕;邢宇翔;张丽;;通用CT算法研究实验平台的软件设计[A];2004年CT和三维成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陈刚;程荫杭;赵广涛;闫晓霞;;自主移动机器人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A];05'中国自动化产业高峰会议暨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钟伦珑;黄建宇;吴仁彪;;基于PC的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实验平台设计[A];第十九届中国(天津)'2005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于柏林 记者 张兆军;我国实现二氧化碳共聚物产业化[N];科技日报;2009年

2 通讯员 于柏林 特约记者 王占武 记者 曾毅;我国二氧化碳共聚物研究创七项世界第一[N];光明日报;2009年

3 药用;二氧化碳共聚物让药品包装更环保[N];中国包装报;2009年

4 于柏林 记者 李林岩;二氧化碳共聚物走向产业化[N];吉林日报;2009年

5 赵世喜;“二氧化碳共聚物在医用材料上的应用”研究成果通过鉴定[N];中国包装报;2003年

6 张兆军;“二氧化碳”解决“白色污染”[N];科技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马飞;药品包装技术获新突破[N];医药经济报;2009年

8 陈华俐;平和落实对接项目26个[N];闽南日报;2011年

9 王文;我国PPC材料研究创七项世界第一[N];中国包装报;2009年

10 彤宇 通讯员 郑原驰;二氧化碳聚合物建成新产业[N];科技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文达;红外波段太阳观测技术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001年

2 王立权;两栖仿生机器蟹模型建立与步行足协调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3 黄广民;数字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4年

4 奉飞飞;智能光网络中的分布式资源预留技术[D];清华大学;2004年

5 庄晓东;多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策略的强化学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明星;虹膜识别技术中小波变换的应用原理与方法[D];吉林大学;2006年

7 谢启源;火灾烟颗粒光散射模型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8 李洁;高性能变频调速系统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9 何炜;汽油和柴油污染土壤通风修复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10 蔡建;激光微推进的原理和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昕;二氧化碳共聚物应用材料产业链发展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祖玉萍;环氧苯乙烷与二氧化碳共聚物微结构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3 郭俊敏;基于EPP口的虚拟仪器实验平台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4 罗丞;我国国家研究与实验平台建设的经济学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5 黄晓晴;基于PXI总线的测试系统实验平台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年

6 崔宇巍;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中有关问题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7 李想;基于Ethernet+TCP/IP的现场网络控制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8 董惠;ISO9705大尺度火灾热释放速率相关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9 梁飞;大庆局实验平台现状与综合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李祥兵;汽车自适应前大灯系统仿真实验平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530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6530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e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