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黑龙江省树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0-09-26 20:56
   树莓因具有极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种植技术相对简单,而被誉为第三代黄金水果。目前国际市场上对树莓的需求总量在200万t左右,而目前的年产量稳定在40万t左右。欧美是世界上树莓传统的种植国家,但因其劳动力成本较高,近十多年,树莓的种植逐渐向智利、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黑龙江省是国内最早种植树莓的省份,近十年内其产量和面积也一直在不断增长。伴随着树莓产业的发展,在生产中也出现了许多如品种、栽培技术、保鲜、加工和销售等方面的问题,阻碍了产业的发展。为此,提出本项目,以期促进黑龙江省树莓产业的良性发展。本研究在概述了国内外树莓产业发展现状的前提基础上,包括栽培面积和产量、主要栽培品种、进出口市场及价格走势、深加工市场现状、科研领域研究概况等,通过采用调查法、询问法在黑龙江省树莓主要种植地:尚志、宾县、佳木斯、林口等地进行了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针对种植户、消费者及加工企业进行),并通过查找文献资料、同时请教果树科研、生产、管理方面的专家,采用比较分析和综合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了黑龙江省树莓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分析了问题形成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黑龙江省树莓产业发展的相应对策。得出结论如下:(1)黑龙江省具有发展树莓生产良好的自然条件和较好的种植基础。(2)黑龙江省近年树莓栽培面积和产量一直处于稳步增长,面积从2013年的2000 hm2增长到2015年的3453 hm2,产量从2013年的12500 t增长到2015年的16950 t;生产中品种得到了更新,新引进的夏果型品种如“菲尔杜德”等具有大果、丰产的特点,引进的秋果型树莓解决了寒地种植树莓越冬需要埋土的问题,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目前黑龙江省树莓的销售仍主要以速冻出口为主,加工品种类主要有果酒、果汁和果酱等,所占份额极小。(3)黑龙江省树莓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品种迄待更新,缺乏专业化的育苗苗圃;树莓标准化生产程度低、种植模式不够规范,生产机械化程度不足;树莓加工还没有形成产业化;没有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缺乏好的营销手段、营销力度不足。分析其形成原因主要为:政府扶持力度不够;龙头企业缺乏带动作用;科研发展相对滞后;质量标准体系不够完善;群众对树莓缺乏足够的认知等。(4)提出黑龙江省树莓生产发展的相应对策:政府应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对于树莓产业资源应大力保护;扶持树莓龙头企业发展;建立树莓标准化示范基地;寻求黑龙江树莓产业可持续发展;学习借鉴与国际接轨的技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检验标准;引导和营造良好的消费市场环境;加大科研在树莓产业链各环节投入力度。
【学位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F326.13
【文章目录】: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外树莓产业发展研究现状
        1.2.1 世界树莓的种植分布、栽培面积及产量
        1.2.2 国外树莓主栽品种及品种特性
        1.2.3 国外树莓产品的种类、价格及销售
        1.2.4 国外树莓科研领域研究概况
    1.3 国内树莓产业发展研究现状
        1.3.1 国内树莓的区域分布、种植面积及产量
        1.3.2 国内树莓的引种及栽培情况
        1.3.3 国内树莓的开发利用、加工现状、产品种类
        1.3.4 国内树莓产业经营方式和产业服务体系组织情况
        1.3.5 国内树莓科研领域研究概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黑龙江树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1 黑龙江树莓产业发展现状
        2.1.1 黑龙江省的自然条件
        2.1.2 黑龙江省树莓种植区域及主要品种
        2.1.3 黑龙江省主要树莓加工企业及生产现状
    2.2 黑龙江树莓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2.1 黑龙江树莓产业存在的问题
        2.2.2 黑龙江省树莓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 黑龙江树莓产业科学发展对策
    3.1 政府应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3.2 对于树莓产业资源应大力保护
    3.3 扶持树莓龙头企业发展
    3.4 建立树莓标准化示范基地
    3.5 寻求黑龙江树莓产业可持续发展
    3.6 学习借鉴与国际接轨的技术
    3.7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检验标准
    3.8 引导和营造良好的消费市场环境
    3.9 加大科研在树莓产业链各环节投入力度
4 结论
    4.1 黑龙江省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较好的种植基础
    4.2 黑龙江省树莓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4.3 黑龙江省树莓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4.4 黑龙江省树莓产业发展相应对策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秀娟;;秋果型红树莓哈瑞赫兹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7年14期

2 刘秀娟;;5个夏果型红树莓品种生产栽培表现[J];吉林农业;2010年07期

3 刘凤兰;王建友;毛金梅;李勇;韩宏伟;蒋江照;;新疆主栽枸杞品种蛋白质与氨基酸含量及组分分析[J];北方园艺;2016年04期

4 王培蒂;;谈谈枸杞的秋果生产[J];宁夏农林科技;1974年07期

5 赵彦华;;山西省红树莓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中国果树;2018年05期

6 李品隽;;寒地红树莓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4年02期

7 王金;;高海拔地区红树莓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4年03期

8 王耀前;;红树莓在广西试种成功[J];农家之友;2019年03期

9 陈凤波;;红树莓丰产栽培管理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17年36期

10 谈开雪;;论红树莓丰产栽培配套技术[J];农技服务;2017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许奕华;陈梅香;;北京地区红树莓生产的经济学分析[A];中国园艺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2 白先进;陈爱军;何建军;王博;覃炳树;宋雅琴;唐荣良;;广西北部夏黑葡萄夏果、秋冬果不重叠生长模式一年两收栽培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3 俞琳;;全员生产率视角下体育产业资源配置研究[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15年

4 闫沛;;福建省体育产业资源调查分析与研究[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三)[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东;“国家级红树莓基地”硕果盈枝[N];哈尔滨日报;2019年

2 李振勇 本报记者 刘长军;栽下一片红树莓 带动一群村民致富[N];盘锦日报;2019年

3 本报记者 吕园;醉美金秋 农户企业畅享“莓”好时光[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9年

4 本报记者 周丽华 通讯员 白丽 马进利;常青村农民靠红树莓拓宽致富路[N];石嘴山日报;2019年

5 本报记者 张英奇 通讯员 赵忠岩 孙唱;红树莓产业喜结“财富果”[N];金融时报;2018年

6 本报记者 苟永霖 周丽华;常青村:“美丽果实”点缀美丽村庄[N];石嘴山日报;2018年

7 ;抚顺通过全国首个红树莓系列产品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现场评定[N];抚顺日报;2016年

8 本报记者 李文明;明沙淖村的红树莓[N];内蒙古日报(汉);2017年

9 记者 王孝信;精准扎实打好脱贫攻坚战[N];长白山日报;2017年

10 本报见习记者 赵怡甄;种植“新宠”红树莓[N];经济信息时报;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岩;黑龙江省树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2 张利利;秋果型红树莓延后栽培条件及修剪方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3 芦霞;树莓引种的栽培区划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6年

4 阴芳冉;红树莓自然发酵过程中生物活性研究与微生物多样性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9年

5 巴俊文;红树莓-蓝莓复合果酒工艺研究及其香气成分分析[D];渤海大学;2019年

6 王新明;红树莓籽黄酮提取及其抗氧化、抗疲劳与降血糖活性研究[D];渤海大学;2019年

7 朱雪静;红树莓气调保鲜实验及传热传质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8年

8 迟超;红树莓籽成分分析及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降脂、抗菌活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8年

9 夏元春;红树莓与芦荟复合饮料研发及稳定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7年

10 吕孟杰;北京地区温室红树莓和黑莓促早栽培技术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274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8274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0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