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研究——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型产业融合为例
发布时间:2021-01-30 09:15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村产业兴旺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保障,利益联结机制的构建则是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关键。本文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引领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利益联结为研究对象,从梳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农业产业化的区别开始,明晰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利益联结机制在新时代背景下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功能为基础,分析了大北农长林合作社如何通过销售行为联结、服务型联结和租赁行为联结带动农民增收,并对各种利益联结方式的可持续性进行分析并总结,认为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引领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利益联结要从增强合作社实力、建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保障机制、提升农民素质水平和加强互联网运用四个方面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章来源】:湖南社会科学. 201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利益联结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功能
(一) 帮助农民节约交易成本
(二) 帮助农户持续增收
(三) 扶持弱势农户
三 、案例分析:大北农长林合作社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
(一) 大北农长林合作社基本情况介绍
(二) 大北农长林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的主要利益联结方式
1.租赁联结。
2.销售行为联结。
3.产权联结。
4.服务型联结。
①投入产出精细化管理。
②养殖风险管理。
(三) 大北农长林合作社促进当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方面存在的不足
1.联结方式和利益分配方式单一。
2.缺少利益联结的保障机制。
3.农民在利益联结中获得的利益分配较少。
4.社员的文化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1.不同的利益联结方式会对农民的交易成本、农民面临的市场风险和生产风险造成不同的影响, 从而影响农民的收入水平。
2.农民自身素质和知识水平不高会阻碍建立效益更高、更稳定的利益联结方式, 从而成为制约农民持续增收的屏障。
3.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带动农民增收, 但持续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有限。
4.利用互联网技术帮助农民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的力量不容忽视。
(二) 建议
1.探索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形成良性互动的利益联结方式的关键在于建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保障机制。
2.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水平和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认知水平。
3.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实力。
4.大力推广“互联网+农业”模式, 促农民持续增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组织嵌入性对农民合作社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多案例的实证分析[J]. 张琛,孔祥智. 财贸研究. 2019(02)
[2]“互联网+农业”产业链协同平台建设[J]. 唐润,关雪妍,于荣. 中国科技论坛. 2018(09)
[3]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关系研究[J]. 姜长云. 社会科学战线. 2018(02)
[4]农民合作社发展迈向新征程[J]. 张红宇.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8(01)
[5]地域特点、资源整合与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来自湖南省涟源市的经验[J]. 李明贤,唐文婷.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7(06)
[6]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系治理与契约治理[J]. 崔宝玉,程春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7]“新三农”问题的演变与政策选择[J]. 项继权,周长友. 中国农村经济. 2017(10)
[8]农村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研究[J]. 闫林楠,雷显凯,范旭丽,胡凯.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13)
[9]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J]. 王乐君,寇广增. 农业经济问题. 2017(06)
[10]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促进农村产业融合中的作用[J]. 姜长云.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7(02)
本文编号:3008652
【文章来源】:湖南社会科学. 201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利益联结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功能
(一) 帮助农民节约交易成本
(二) 帮助农户持续增收
(三) 扶持弱势农户
三 、案例分析:大北农长林合作社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
(一) 大北农长林合作社基本情况介绍
(二) 大北农长林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的主要利益联结方式
1.租赁联结。
2.销售行为联结。
3.产权联结。
4.服务型联结。
①投入产出精细化管理。
②养殖风险管理。
(三) 大北农长林合作社促进当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方面存在的不足
1.联结方式和利益分配方式单一。
2.缺少利益联结的保障机制。
3.农民在利益联结中获得的利益分配较少。
4.社员的文化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1.不同的利益联结方式会对农民的交易成本、农民面临的市场风险和生产风险造成不同的影响, 从而影响农民的收入水平。
2.农民自身素质和知识水平不高会阻碍建立效益更高、更稳定的利益联结方式, 从而成为制约农民持续增收的屏障。
3.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带动农民增收, 但持续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有限。
4.利用互联网技术帮助农民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的力量不容忽视。
(二) 建议
1.探索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形成良性互动的利益联结方式的关键在于建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保障机制。
2.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水平和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认知水平。
3.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实力。
4.大力推广“互联网+农业”模式, 促农民持续增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组织嵌入性对农民合作社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多案例的实证分析[J]. 张琛,孔祥智. 财贸研究. 2019(02)
[2]“互联网+农业”产业链协同平台建设[J]. 唐润,关雪妍,于荣. 中国科技论坛. 2018(09)
[3]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关系研究[J]. 姜长云. 社会科学战线. 2018(02)
[4]农民合作社发展迈向新征程[J]. 张红宇.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8(01)
[5]地域特点、资源整合与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来自湖南省涟源市的经验[J]. 李明贤,唐文婷.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7(06)
[6]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系治理与契约治理[J]. 崔宝玉,程春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7]“新三农”问题的演变与政策选择[J]. 项继权,周长友. 中国农村经济. 2017(10)
[8]农村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研究[J]. 闫林楠,雷显凯,范旭丽,胡凯.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13)
[9]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J]. 王乐君,寇广增. 农业经济问题. 2017(06)
[10]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促进农村产业融合中的作用[J]. 姜长云.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7(02)
本文编号:30086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3008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