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马克思分工理论与产业重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1 20:18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地区间分工协作,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运用马克思分工协作理论,结合产业分析的量化方法,从全国工业各行业区域产业结构冲突地区和以产业"相似度"为基础的东北地区、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冲突原因看,致使各地区产业冲突的原因是产业相似度过高、生产效率不高、市场不能完全实现以及产业分工和市场效率不能有效结合。根据各地区产业发展的异同,在制定调控政策时应注重产业分工避免过度相似、分工协作与市场效率结合,同时注重地区协同及整体利益,避免各自为政,使政策更具针对性。 

【文章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2019,(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马克思分工协作理论与产业相似系数调整
    (一)马克思的分工协作理论
        1. 协作可以引起生产资料节约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2. 分工协作可以创造一种新生产力即集体生产力
        3. 社会分工使产业部门及社会再生产得以扩大规模进行
    (二)对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模型的调整
三、地区产业冲突问题
四、分工协作理论下的启示
    (一)注重产业分工,避免过度相似
    (二)注重分工协作与市场效率的结合
    (三)注重地区协同整体利益,避免各自为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区域分工与合作视角下区域产业同构问题及优化路径[J]. 刘富朝,袁锋,武友德.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0(01)

博士论文
[1]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 杨芳.武汉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934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30934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d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