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技术对农业产业-资源系统的耦合路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22 07:50
水土保持技术通过对农业产业-资源系统的作用过程影响系统的耦合效果,这一过程及效果成为农户选择水土保持技术的关键点。为此,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以典型流域—县南沟流域为对象,通过对2017年130户农户调研资料的分析,揭示其作用过程和耦合路径,结果表明:水土保持技术与生态环境、农业资源、农业产业形成了一个新的耦合系统,水土保持技术对生态环境的改良和农业资源量的增加具有促进作用,对农业产业的发展具有抑制作用。但其(现阶段)作用强度较弱,(水土保持技术对三者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13、0.08、-0.02);这是由于县南沟流域基本完成了规模化治理,故水土保持技术对农业产业-资源系统的影响的弱强度是基于水土流失治理及治理措施有效发挥基础之上的弱强度,同时隐含了现有的水土保持技术体系已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需求,需要围绕水土保持内涵经营过程,以生态功能的提升为主线,筛选、集成、研发水土保持技术,形成可适化水土保持技术体系。
【文章来源】:生态学报. 2019,39(1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域概括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研究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
3.1.1 系统变量的选择
3.1.2 初始模型的建立
3.2 模型运算
3.2.1 数据处理及信度分析
3.2.2 模型拟合、修正及检验
3.3 模型解释
3.3.1 水土保持技术对农业产业-资源系统及耦合状态的作用分析
3.3.2 基于水土保持技术作用下的农业产业-资源系统对耦合状态的影响
3.3.3 反映各个潜变量的可测变量之间的耦合关系
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秦州区杏家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J]. 马晶. 吉林农业. 2018(20)
[2]小流域治理中水土保持技术应用探讨[J]. 顾建东. 科技风. 2018(27)
[3]生态技术评价方法与模型研究——理论模型设计[J]. 胡小宁,谢晓振,郭满才,王继军. 自然资源学报. 2018(07)
[4]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陕北退耕区农业产业-资源系统耦合机制分析——以吴起县为例[J]. 成思敏,王继军,郭满才,李茂森,乔梅,赵晓翠. 自然资源学报. 2018(07)
[5]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云南省曲靖市官麦地小流域为例[J]. 杨婷婷,王静,杨智成,王正选,行仙峰,王建文,张寿鹏,李靖. 贵州农业科学. 2018(07)
[6]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保土效益评价指标及方法探讨[J]. 亢庆,黄俊,金平伟.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8(03)
[7]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模式与效益监测评价研究[J]. 赵天香. 水利技术监督. 2018(04)
[8]中国水土流失防治机制探究[J]. 胡世明,陈瑾. 中国集体经济. 2017(31)
[9]纸坊沟流域水土保持技术及其产生背景分析(英文)[J]. 乔梅,王继军,李玥,成思敏,李茂森.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7(04)
[10]南方红壤区崩岗侵蚀治理综合效益评价[J]. 俞慎,许敬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硕士论文
[1]汪坪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分析[D]. 魏伟.江西农业大学 2017
[2]基于水土保持效益的黄土高原退耕还林政策评价[D]. 张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3]广西石漠化地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D]. 顾剑红.北京林业大学 2016
[4]基于GIS与遥感的藉河示范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研究[D]. 王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0
[5]开县芋子沟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分析与评价[D]. 程斯.西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93911
【文章来源】:生态学报. 2019,39(1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域概括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研究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
3.1.1 系统变量的选择
3.1.2 初始模型的建立
3.2 模型运算
3.2.1 数据处理及信度分析
3.2.2 模型拟合、修正及检验
3.3 模型解释
3.3.1 水土保持技术对农业产业-资源系统及耦合状态的作用分析
3.3.2 基于水土保持技术作用下的农业产业-资源系统对耦合状态的影响
3.3.3 反映各个潜变量的可测变量之间的耦合关系
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秦州区杏家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J]. 马晶. 吉林农业. 2018(20)
[2]小流域治理中水土保持技术应用探讨[J]. 顾建东. 科技风. 2018(27)
[3]生态技术评价方法与模型研究——理论模型设计[J]. 胡小宁,谢晓振,郭满才,王继军. 自然资源学报. 2018(07)
[4]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陕北退耕区农业产业-资源系统耦合机制分析——以吴起县为例[J]. 成思敏,王继军,郭满才,李茂森,乔梅,赵晓翠. 自然资源学报. 2018(07)
[5]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云南省曲靖市官麦地小流域为例[J]. 杨婷婷,王静,杨智成,王正选,行仙峰,王建文,张寿鹏,李靖. 贵州农业科学. 2018(07)
[6]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保土效益评价指标及方法探讨[J]. 亢庆,黄俊,金平伟.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8(03)
[7]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模式与效益监测评价研究[J]. 赵天香. 水利技术监督. 2018(04)
[8]中国水土流失防治机制探究[J]. 胡世明,陈瑾. 中国集体经济. 2017(31)
[9]纸坊沟流域水土保持技术及其产生背景分析(英文)[J]. 乔梅,王继军,李玥,成思敏,李茂森.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7(04)
[10]南方红壤区崩岗侵蚀治理综合效益评价[J]. 俞慎,许敬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硕士论文
[1]汪坪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分析[D]. 魏伟.江西农业大学 2017
[2]基于水土保持效益的黄土高原退耕还林政策评价[D]. 张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3]广西石漠化地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D]. 顾剑红.北京林业大学 2016
[4]基于GIS与遥感的藉河示范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研究[D]. 王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0
[5]开县芋子沟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分析与评价[D]. 程斯.西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939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3093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