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对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5-04-15 01:04
随着新技术浪潮席卷全球,各国都将培育自主技术创新视作发展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点。而高技术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和国家级战略产业,其承载了自主技术创新的重要使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源源不断地流入我国,至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而高技术领域是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2006年,我国开始实行创新型国家战略,将自主技术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核心,同时将高技术产业扶植成为国家自主技术创新的重点领域之一。由此可见,高技术产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在消化吸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FDI对高技术产业自主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并且分析了FDI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影响以及自主技术创新的现状。在进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数量分析。本文利用了高技术产业中19个行业中2002-2011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资企业的研究经费投入对国内企业产生了正向的示范作用,然而其带来的负向的竞争效应抵消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正面影响。外资企业技术引进费用...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2 FDI 对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技术创新影响的理论分析
2.1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2.1.1 以国际贸易学说为基础的对外投资理论
2.1.2 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2.2 自主技术创新理论
2.2.1 技术创新与自主技术创新的界定
2.2.2 自主技术创新的来源和创新激励
2.2.3 自主技术创新的类型
2.2.4 自主技术创新能力
2.3 FDI 影响东道国自主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
2.3.1 示范-模仿效应
2.3.2 竞争效应
2.3.3 人员流动效应
2.3.4 关联效应
2.4 FDI 影响东道国自主技术创新的因素
2.4.1 市场竞争程度
2.4.2 人力资源水平
2.4.3 技术差距
2.4.4 政府政策
2.4.5 区域集聚
2.5 FDI 影响东道国自主技术创新的模型
3 FDI 对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技术创新影响的现状分析
3.1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3.2 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发展
3.3 FDI 对我国高技术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影响现状
4 FDI 对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模型的建立及变量选取
4.2 数据说明
4.3 实证检验以及结果分析
5 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宏观层面建议
5.2.1 增强政策的引导作用
5.2.2 加大我国高技术产业研究开发力度
5.2.3 建立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
5.2.4 解决融资制度性障碍
5.3 微观层面建议
5.3.1 加强内资企业的消化吸收能力
5.3.2 提高人力资本水平
5.3.3 加速产业集聚,加强内外资企业联系
5.3.4 利用金融杠杆,提高科研投入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4039832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2 FDI 对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技术创新影响的理论分析
2.1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2.1.1 以国际贸易学说为基础的对外投资理论
2.1.2 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2.2 自主技术创新理论
2.2.1 技术创新与自主技术创新的界定
2.2.2 自主技术创新的来源和创新激励
2.2.3 自主技术创新的类型
2.2.4 自主技术创新能力
2.3 FDI 影响东道国自主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
2.3.1 示范-模仿效应
2.3.2 竞争效应
2.3.3 人员流动效应
2.3.4 关联效应
2.4 FDI 影响东道国自主技术创新的因素
2.4.1 市场竞争程度
2.4.2 人力资源水平
2.4.3 技术差距
2.4.4 政府政策
2.4.5 区域集聚
2.5 FDI 影响东道国自主技术创新的模型
3 FDI 对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技术创新影响的现状分析
3.1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3.2 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发展
3.3 FDI 对我国高技术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影响现状
4 FDI 对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模型的建立及变量选取
4.2 数据说明
4.3 实证检验以及结果分析
5 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宏观层面建议
5.2.1 增强政策的引导作用
5.2.2 加大我国高技术产业研究开发力度
5.2.3 建立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
5.2.4 解决融资制度性障碍
5.3 微观层面建议
5.3.1 加强内资企业的消化吸收能力
5.3.2 提高人力资本水平
5.3.3 加速产业集聚,加强内外资企业联系
5.3.4 利用金融杠杆,提高科研投入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4039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4039832.html
上一篇:中国虚拟现实产业国际竞争力培育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