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中国物流产业效率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1 04:07

  本文关键词:中国物流产业效率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物流产业 全要素生产率 DEA方法 影响因素


【摘要】:近年来,电子商务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作为其重要一环的物流产业日益崛起,社会年产值不断提升,逐步成为“第三利润源”。但是事实证明,现阶段我国物流业运作仍以粗放型发展为主要模式,不同区域面临的发展问题各异,空载率高、货损率高,单件配送成本高,导致物流运作效率极低,与我国倡导的集约型、高效型、环保、可持续发展模式相悖。因此,现阶段我国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发展如何,怎么提升物流运作效率,而且影响因素有哪些,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先前学者研究侧重于对单一省份静态效率测度,或是选择某些代表企业研究,相关影响程度的分析较少,研究的系统欠缺,本文将对我国物流产业动态和静态效率展开研究,系统分析影响因素和效率改进方法,为提升物流运作效率提出发展建议。本文从5个部分对问题进行了阐述:(1)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技术路线。(2)概述了物流产业界定方法及相关概念,并介绍了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包括DEA方法和线性回归方法。(3)首先介绍了本文选取的指标体系,之后对我国物流产业2007-2014年间物流运作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本部分为论文重点,首先对我国物流业8年间TFP及分解效率进行研究,整体分析我国物流效率运作情况;其次,分省市研究了物流产业TFP及分解效率的变动情况;继而将各个省市划分成为四大经济区域,研究区域物流运作效率的动态变化特征;最后针对2014年我国物流产业运作静态效率及改进空间进行了研究。(4)本文分两个阶段,针对影响物流产业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第一个是应用复合DEA方法粗略求出输入指标与输出指标各自最大影响因素,并得出各指标的全国应用离散性;第二个是应用回归分析法,研究实际运作中可能出现的印象。(5)针对研究结论,对提升我国物流产业运作效率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和政策建议。结合定量和定性方法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2007-2014年间,我国物流产业运作效率平均增长3.3%,技术进步掩盖了技术效率的低下,物流管理水平低下。(2)天津市出现了明显的“高投入,低回报”的问题。西部大开发对西部地区物流运作带来了极大的成效,46%的省份TFP增长显著。(3)西部经济区物流运作效率增长高于其他三大经济区,但是再投入要素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存在投资冗余;东北经济区技术效率无效,管理水平低下。(4)2014年,我国物流产业综合技术效率低下,纯技术效率是影响技术效率低下的主要因素,因此未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减少浪费。(5)复合DEA研究得出输入要素与输出要素均与物流产业运作效率成正相关关系,其中输入要素中从业人员数是最大影响因素,但同时也是全国应用离散性最大的因素,输出要素中物流网络里程影响最大;回归分析研究得出,物流网络里程表现出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我国物流产业网络里程利用效率低下,未来发展中优化我国物流线路成为主要任务,其他因素均表现为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物流产业 全要素生产率 DEA方法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24;F259.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9
  • 1 绪论9-16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问题的提出10-14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0-11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1-13
  • 1.2.3 问题的提出13-14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4-16
  • 1.3.1 研究内容14
  • 1.3.2 技术路线14-16
  • 2 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相关性理论概述16-23
  • 2.1 物流、物流业及物流效率的概念16-17
  • 2.1.1 物流的定义16
  • 2.1.2 物流活动的构成要素16-17
  • 2.1.3 物流产业的定义及划分17
  • 2.1.4 物流效率的定义17
  • 2.2 物流效率测度相关性理论17-23
  • 2.2.1 DEA基本概念及特征17-18
  • 2.2.2 DEA方法模型介绍18-21
  • 2.2.3 回归分析理论介绍21-23
  • 3 中国物流产业效率实证分析23-39
  • 3.1 模型选取、指标选取23-27
  • 3.1.1DEA模型选取23
  • 3.1.2 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23-24
  • 3.1.3 其他文献的指标选取借鉴24-25
  • 3.1.4 指标体系的确定25-26
  • 3.1.5 指标体系独立性检验26-27
  • 3.2 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27-28
  • 3.3 我国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析28-33
  • 3.3.1 物流产业TFP及其分解效率总体变动分析28-30
  • 3.3.2 各省份物流产业TFP及其分解效率变动分析30-33
  • 3.4 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区域分析33-35
  • 3.5 物流产业静态技术效率改进及复合分析35-39
  • 4 物流产业效率影响因素分析39-46
  • 4.1 复合DEA分析39-40
  • 4.2 影响因素回归分析40-46
  • 4.2.1 极大似然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介绍40-41
  • 4.2.2 对影响我国物流产业运作效率的因素度量41-42
  • 4.2.3 模型建立42-43
  • 4.2.4 影响因素实证分析43-46
  • 5 提高我国物流产业运作效率的建议46-53
  • 5.1 提升技术效率的建议46-49
  • 5.1.1 提升纯技术效率的建议46-47
  • 5.1.2 提升规模效率水平建议47-49
  • 5.2 提升技术进步指数的建议49-50
  • 5.3 发展建议50-53
  • 5.3.1 因地制宜,,选择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发展模式50-51
  • 5.3.2 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合理规划51
  • 5.3.3 重视人才培养51-52
  • 5.3.4 完善政策法规,构建综合政策体系52-53
  • 6 结论与展望53-55
  • 6.1 全文总结53-54
  • 6.2 研究展望54-55
  • 致谢55-56
  • 参考文献56-60
  • 附录60-62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0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60
  • C. 我国31个省份物流产业效率研究部分原始数据60-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艳;我国物流市场的发展趋势[J];中国物资流通;2001年14期

2 李博仁;日本物流业及其启示[J];港口装卸;2001年05期

3 陆正业;借鉴日本的物流经验 加快发展我国物流业[J];广西交通科技;2001年03期

4 田亦夫;日本物流业及其启示[J];上海商业;2001年08期

5 王焰;从海尔物流看厂商物流管理变革[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年08期

6 张铎 ,李姗姗;物流基地解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年21期

7 汪鸣;成绩 问题 解决方案构建的发展链——中国物流年综述[J];综合运输;2002年03期

8 ;谨防物流业泡沫[J];水路运输文摘;2002年09期

9 肖艳;赵启兰;王耀球;;2001年中国物流发展回顾[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0 焦文旗;日本物流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经济论坛;2002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俊杰;;着眼企业长远发展 提高物流服务创新[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2009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闫春荣;;解析现代物流是什么[A];第四届全国高校物流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黄小彪;黄曼慧;;论政府对现代物流发展的干预[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大型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高敬菊;;浅谈三方协同推进广西现代物流业发展[A];北部湾国际商贸物流发展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商贸物流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计国君;;我国物流业振兴规划下物流产业创新模式与发展趋势[A];第七次全国重点市场总裁联席会暨“十二五”时期市场创新发展论坛会刊[C];2010年

6 杨建鹏;;发挥物流作用,缩短内部配套周期[A];2011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鞠颂东;李伊松;;西部物流发展问题研究[A];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张皓若;;勇于实践 开拓我国现代物流业的新局面——关于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几点思考[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14期-32期(2002年1月-2003年1月)[C];2002年

9 陆江;;总结经验 开拓创新 加快我国物流业的发展[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14期-32期(2002年1月-2003年1月)[C];2002年

10 ;浙江省现代物流发展纲要[A];第三届中国西部现代物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朱美环 本报记者 韩世轶 朱美环;专家会诊西部物流[N];中国交通报;2003年

2 邵清东;北京地区物流市场分析[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3 记者 庞俊峰;我区首届物流论坛在首府召开[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4 中国贸促会驻德国代表处;德国物流市场解析[N];中国贸易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吴欣;第八批A级物流企业出炉[N];现代物流报;2009年

6 陕西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 侯东卫;求真做实促进陕西省物流产业快速发展[N];现代物流报;2012年

7 记者 蒋梦惟 孙丽朝;中物联建议对物流用地立法保护[N];北京商报;2014年

8 谢军(作者单位:合肥市四创公司);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的发展趋势[N];安徽经济报;2004年

9 本刊记者 吴昱;物流大典·新闻事件回放[N];成都日报;2005年

10 郭钰;现代物流发展的国际趋势[N];中国工业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献美;基于大数据的智慧云物流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锐;第四方物流弹复性网络设计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3 李佳;具有可靠性要求的第四方物流系统网络设计与优化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4 张夏恒;跨境电商物流协同模型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5 邵扬;物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李国旗;具有多属性特征的城市物流设施布局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何远成;基于水运的流域物流理论与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周启蕾;现代物流业形成发展机理与推进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9 张圣忠;物流产业组织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10 吴文征;物流园区网络协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卫;基于城乡统筹的县域物流需求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2 汪镭;基于Proplanner的JY工厂设施布局改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平;作业成本法在C物流公司的应用[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4 庞绪庆;京津冀物流业与经济子系统协同发展的实证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5 胡玉祥;基于TPL的M电器公司物流体系整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6 宋毅宁;汽车零部件物流企业战略模式研究及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熊泉辉;福建省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8 张然;以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为依托的物流企业集群形成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许程;物流园区布局优化与作业流程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0 张新;青岛海新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发展战略规划与实施[D];复旦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973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5973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1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