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服务外包产业园创新集群特征、系统结构与运行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0 15:35

  本文选题:服务外包 + 创新集群 ; 参考:《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20期


【摘要】:目前,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园的发展仍停留在产业集群阶段,如何加快推进创新集群发展,利用创新集群优势来推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成为重要议题。从系统论视角对服务外包创新集群自身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由主体要素(企业)、服务与支持要素(政府、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大学与研发机构)组成的服务外包产业园创新集群系统结构模型,对其运行模式进行设计,认为服务外包产业园集群创新能力的提升除得益于集群内部各要素间的交互作用外,还得益于系统创新动力机制、创新自组织机制和合作竞争机制的正常运行。
[Abstract]: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outsourcing industry park in our country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industrial cluster. How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cluster and make use of the advantage of innovation clust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outsourcing indust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rvice outsourcing innovation clust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 theory, and proposes that the main elements (enterprise, service and support elements) (governme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 The structure model of service outsourcing industry park innovation cluster is designed, which is composed of university and R & D institution.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service outsourcing industry park cluster is enhanc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various elements within the cluster. It also benefits from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system innovation mechanism, innovation self-organization mechanism and cooperative competition mechanism.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宁波市软科学研究项目(2010A10029) 浙江省教育厅研究课题项目(Y200805605)
【分类号】:F719;F27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梅;田恬;;知识溢出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系统分析[J];企业活力;2011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西川;刘国柱;;基于技术链与产业链交互效应的创新集群构建路径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海华;陈松;;创新集群的相关研究及进展[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3 滕堂伟;曾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实质、问题与对策[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4 熊胜绪;黄昊宇;;硅谷的创新机制分析[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杜跃平;;增强企业核心能力与培育技术创新轨道[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6 陈晓红;彭子晟;;构建湖南省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孙超;;东湖高新技术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发展辩析[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莹;;基于创新双螺旋理论的产学研结合研究——以武汉东湖新技术发开区为例[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树巍;李翠;;关于廊坊市产业集群从低端产业集群向上游突破的途径研究[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10 ;第5章 高新区自主创新案例分析——以惠州仲恺高新区为例[A];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评价报告·2010[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秋怡 陈碧红;发展的“加速器”:创新集群[N];四川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郭涛;穆荣平:用基金纽带串起创新集群[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3 西安市委常委、西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岳华峰;培育创新集群 建设一流园区[N];经济日报;2009年

4 记者 龚友国;中法产业创新集群首次智慧碰撞[N];中国企业报;2010年

5 刘文波;创新:成就今天,拥有未来[N];人民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陈碧红 李秋怡;领跑者和追赶者携手创新[N];四川日报;2010年

7 李壮;创新集群 区域经济繁荣的星星之火[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8 记者 尹江勇;首批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确定[N];河南日报;2009年

9 记者 周渝利;中法探讨创新集群合作[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0年

10 杨帆;打造全国顶级产业创新集群[N];苏州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仵凤清;基于自组织理论与生态学的创新集群形成及演化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2 王福涛;创新集群成长动力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李卫国;创新集群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韩继坤;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科技园区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李建军;硅谷模式及其产学创新体制[D];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

6 许继琴;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范硕;英国“剑桥现象”及其形成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Hong Yong-Woong;在华韩资中小企业创新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韩立华;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黄继;城市创新系统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丽莎;创新集群的生成机制及其政策选择[D];郑州大学;2011年

2 陈哲;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创新集群形成机理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3 产颖;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集群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4 姬飞;基于创新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研究[D];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年

5 王宇;技术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绩效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6 姜凯耀;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条件及演化机制[D];复旦大学;2009年

7 曾晓琼;高科技园区产业集群发展及指标分析方法初探[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8 张勇;基于生态学的奥运科技集群创新动力机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9 宋姣英;区域集群创新系统的配套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10 齐敦品;产业集群的创新特征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15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915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1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