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芜湖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1 01:26

  本文选题:生产性服务业 + 空间集聚 ; 参考:《现代城市研究》2013年04期


【摘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能有效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选取中小城市芜湖市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将芜湖市与国内外大都市发展进行了比较,得出芜湖市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且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势头较猛,然后运用区位商、空间基尼系数、产业地理集中度指数(EG)、赫芬达尔指数(H)3个指标对芜湖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程度进行测度。得出芜湖市现代物流业地理集聚度较高,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较低;芜湖市现代物流业、金融业行业内企业集聚度明显高于其它生产性服务业;芜湖市生产性服务业行业集聚现象显著以及芜湖市生产性服务业区域集聚度与行业企业集聚度存在不一致性等集聚特征。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roducer service agglomeration area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This paper selects Wuhu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mpares the development of Wuhu city with that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metropolis, and concludes that Wuhu city is in the middle stage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momentum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s fierce, and then use location quotient. Spatial Gini coefficient, industrial geographical concentration index and Hefendal index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Wuhu.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geographical concentration of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in Wuhu is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producer services, while that in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in Wuhu city is higher than that in other producer services industry. The phenomenon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n Wuhu city is remarkable, and the regional concentration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n Wuhu city is inconsistent with that of industry enterprise.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YJA790083) 安徽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AHSK09-10D89)联合资助
【分类号】:F719;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吕政;刘勇;王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2 唐强荣;徐学军;;生产性服务业研究述评[J];商业时代;200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陶纪明;上海生产者服务业空间集聚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增林;郭建科;;现代物流业影响城市空间结构机理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4期

2 申玉铭;邱灵;王茂军;任旺兵;尚于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效应分析[J];地理学报;2007年08期

3 姚耀;陈高森;骆守俭;;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09期

4 吴艳;高汝熹;陈跃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特征及空间布局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7年01期

5 苗春阳;;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模式创新[J];现代经济探讨;2007年04期

6 郑长娟,贝洪俊;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宁波制造业战略升级的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6期

7 陈阳;曾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研究及启示[J];兰州学刊;2007年03期

8 钟韵,阎小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人文地理;2003年05期

9 钟韵,闫小培;西方地理学界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研究述评[J];人文地理;2005年03期

10 罗家胜;;我国沿海地区民营企业集群形成机理与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黄国华;周惠;;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促进山东产业结构调整升级[A];山东省首届服务业发展论坛优秀论文选[C];2007年

2 李亚林;袁声莉;;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问题研究:一个集群品牌维护的博弈模型分析[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武云亮;李佩;;上海及其周边地区产业集聚协同定位对安徽服务业发展的启示[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原gU;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结构、税收收入与指标体系[D];西北大学;2004年

2 李金勇;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郑长娟;服务业外商投资进入模式与中国服务业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4 巩顺龙;基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东北制造”技术创新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高敏;服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李龙新;基于劳动力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李学鑫;基于专业化与多样性分工的城市群经济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8 吴艳;上海市知识服务业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代文;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10 邵鲁宁;生产性服务外包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海燕;21世纪初北京郊区经济增长点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2 揭毅;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翠敏;城市银行网点的空间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南新;扬州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5 徐露农;长江三角洲无障碍旅游区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润根;江西省有机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7 蒋妍菡;物流产业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

8 徐根生;金东区主导产业选择及发展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王金武;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杨丽君;赤峰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对策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群毅;;北京生产者服务业空间变动的特征与模式——基于单位普查数据的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4期

2 宁越敏;上海市区生产服务业及办公楼区位研究[J];城市规划;2000年08期

3 李蕾蕾,张晓东,胡灵玲;城市广告业集群分布模式——以深圳为例[J];地理学报;2005年02期

4 王慧;田萍萍;刘红;;西安城市“新经济”发展的空间特征及其机制[J];地理研究;2006年03期

5 段杰,阎小培;粤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03期

6 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4期

7 黄玮;;空间转型和经济转型——二战后芝加哥中心区再开发[J];国外城市规划;2006年04期

8 吴智刚,段杰,阎小培;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空间差异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9 李波;上海加快发展知识服务业的若干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10 阎小培,姚一民;广州第三产业发展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199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金勇;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崔蕴;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提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董路宁;上海企业研发机构的空间集聚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萍;上海外资R&D机构区位类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171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9171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e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