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基于ESDA方法的中部区域服务产业格局演变探析

发布时间:2018-05-22 09:27

  本文选题:服务产业格局 + 空间自相关 ; 参考:《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2期


【摘要】:以中部省份各个市域第三产业产值为研究指标,采用空间自相关、G*i系数法、半变异方差以及Kriging法对中部区域服务业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结果发现:①从总体分布格局上看,中部地区服务产业分布极为不均衡,各区域间服务产业发展差异较大。中部六省服务产业格局呈发散分布,但发散程度较弱。②热点区域的服务产业整体格局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具体表现为热点区逐渐消失,次热点区数目有所增加。除武汉城市群、环长株潭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外,太原城市群也相继进入次热点区;③从整体看,中部各区域服务产业差距有所扩大,布局具有较强的空间连续性和组织性。热点区域范围不断缩小,且不断向核心城市集中。
[Abstract]:Taking the output value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each city of the central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index,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ethod, the semi-variation variance and the Kriging method are used to study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in the central reg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in the central region is view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overall distribution pattern. The distribution of service industry in central China is very uneve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varies greatly among regions. The pattern of service industry in the six provinces of central China is divergent, but the overall pattern of service industry in the region with weak degree of divergence is fluctuating to some extent, which is shown by the gradual disappearance of the hot spot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the secondary hot spot. In addition to Wuhan urban agglomeration, ring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Central Plains urban agglomeration, Taiyuan urban agglomeration has also entered the sub-hot area one after another. As a whole, the service industry gap in the central regions has been enlarged, and the layout has strong spatial continuity and organization. The hot spot area scope unceasingly narrows, and unceasingly concentrates to the core city.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
【基金】:华侨大学高层次人才启动项目(10BS327) 福建教育厅2010A类社科杰青项目(JA10014S) 华侨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JB-SK1136)
【分类号】:F719;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照心;;我国中部六省城市群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2 麻永建;;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差异的空间自相关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6年04期

3 胡晶;魏传华;吴喜之;;空间误差自相关随机前沿模型及其估计[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年02期

4 张贤;周勇;;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能源强度的空间效应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5 何雄伟;;中部六省人力资本竞争力水平研究——兼与东部发达省份比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34期

6 成志刚;贺莉蓉;;中部六省城镇廉租住房制度的现状及完善对策[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邓小红;罗浩;;中部六省经济增长质量的实证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8年12期

8 程开明;;我国城市化阶段性演进特征及省际差异[J];改革;2008年03期

9 朱智勇;吕金嵘;高燕哺;;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分析[J];生态经济;2009年08期

10 白晶;;区域经济中的空间统计分析[J];现代商业;2009年3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孙德福;李明玉;;基于ESDA-GIS的延吉市人口空间分布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廖邦固;徐建刚;梅安新;;1947-2004年上海中心城区居住空间分异的测度及其变化研究——基于住宅类型视角[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滕丽;蔡砥;;中国省域产业的聚集特征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吕利娜;郑新奇;李志建;;基于名义变量的土地利用类型空间自相关探究[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5 缪杨兵;刘涛;曹广忠;;基于经济活动的城市边缘区空间划分方法探讨——以北京中心城为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杨玉建;张秀兰;朱建华;季明川;;黄河三角洲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空间优化和模式分析[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海军;辽宁省农村经济的空间分布及增长因素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2 黄鹤;中国大中城市房地产泡沫的检验及成因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3 马晶梅;FDI与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陈林兴;基于空间视角的我国省际农村居民消费趋同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杨春;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布局变迁及区位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安康;我国区域经济协调互动发展统计测度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刘迎霞;基于空间外溢效应的区域经济增长空间俱乐部趋同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8 赵自胜;城市商品住宅价格空间分异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9 武占云;2007-2009国际金融危机传染的时空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玉明;知识溢出、空间依赖与中国省际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宗茗;中部省份区域经济增长空间集聚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2 侯进宇;基于空间自相关的村域经济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鲁魁锋;近20年来新疆人口时空变化特征与经济的关系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4 吴国琴;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拓学森;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徐淑娟;中部六省城市群竞争力评价研究[D];郑州大学;2008年

7 彭兴菊;中部六省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研究[D];郑州大学;2008年

8 王华;广东省区域服务业发展的关联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9 郑艺;基于空间分析的北京市旅游收入平衡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勇;黄淮海地区小麦生产布局演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9215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9215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d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