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高速铁路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变迁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5-31 18:31

  本文选题:高速铁路(高铁) + 生产性服务业 ; 参考:《经济地理》2017年02期


【摘要】: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发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口密集区与我国高速铁路网络高度耦合,呈现全国性集聚与省域集聚并存的特点。高速铁路的"廊道效应"促使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密集程度差异呈扩大趋势,而并未对非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密集程度产生明显影响。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的基础上,引入城市每日高速铁路运营的频次,以此改进可达性的测度方法。结果显示,高级网络节点城市的向心集聚力在高速铁路"虹吸效应"的作用下呈规模递增趋势,并通过扩大与周边腹地差距,形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核心城市。在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的基础上,运用动态VPM模型,分析了高速铁路影响下的各个核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和扩散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口密集区域的范围有向高速铁路沿线收缩与向高级网络节点城市收缩的态势,呈现局域的集聚和全域的分散状态。长期而言,生产性服务业有向多核心网络式结构演变的趋势。
[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 of nuclear density estim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 high degree of coupling between the densely populated areas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China and the high-speed railway network in China, which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agglomeration and provincial agglomeration. The "corridor effect" of high speed railway makes the density difference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n cities along high speed railway increase, but it has no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density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n cities along non high speed railway. On the basis of weighted average travel time, the frequency of urban high-speed railway operation is introduced to improve the method of measurement of reachabi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entripetal agglomeration force of advanced network node cities is increasing in scale under the effect of "siphon effect" of high-speed railway, and the core city of producer services agglomeration is formed by enlarging the gap with the surrounding hinterland. Based on the multi-center regional density function, the dynamic process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and diffusion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each core cit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high-speed railway is analyzed by using dynamic VPM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nge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n the densely populated areas has the tendency of shrinking to the high-speed railway and to the advanced network node cities, showing a local concentration and a decentralized state of the whole area. In the long run, producer services tend to evolve to multi-core network structure.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银行原阳县支行;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1&ZD159)
【分类号】:F532;F7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乾;吕可文;李小建;;河南省城乡收入差距演变及空间格局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2 高晓黎;杨国安;李捷;;新疆特色马产业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其优化[J];草食家畜;2013年03期

3 李传武;关颖;胡振宇;;安徽省近十余年市域综合实力的空间格局[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年05期

4 陈嘉;韦素琼;陈松林;;近20年来台湾对大陆直接投资的空间格局演化[J];经济地理;2012年11期

5 崔晓黎;新世纪我国大农业空间格局调整是当务之急[J];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01期

6 李普峰;李同升;;西安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及其机制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3期

7 方维慰;;中国信息化空间格局的态势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年10期

8 姚士谋,陈爽;21世纪我国长江流域城市化发展的空间格局[J];科技导报;2001年07期

9 崔晓黎;大农业空间格局调整是当务之急[J];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31期

10 张定;朱胜清;曹卫东;杨迎;;上海纺织服装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化及机制[J];热带地理;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韦善豪;;广西钦州市辖区城镇空间格局与发展研究[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2 徐家鹏;;湖北省城乡统筹空间格局及形成机制分析[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3 张小平;刘效龙;;21世纪前十年山东省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变分析——基于县级行政单元[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4 刘福刚;;全国县域经济强县空间格局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林彰平;闫小培;方远平;;东莞市金融服务业分散化空间格局——企业金融服务消费行为视角[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武敏;冯琼;;大都市信息产业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以南京市软件产业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7 周文娜;;上海大都市人口发展的空间格局挑战及规划应对[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总体规划)[C];2012年

8 李明玉;黄焕春;李春玉;;基于ESDA-GIS的延吉市城市化空间格局与过程的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朱金;徐素;徐j;;长三角地区县级单元经济空间格局的演变因素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10 刘鸿雁;王怡;王红亚;;内蒙古中部半干旱区表土花粉的空间格局及其对荒漠化驱动因子的指示意义[A];中国孢粉学分会七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丽萍;逐步形成“一区十园”空间格局[N];深圳特区报;2014年

2 记者 陈峗 刘e,

本文编号:19608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9608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c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