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店业低碳技术扩散障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粤港澳饭店业为例
本文选题:饭店业 + 低碳技术扩散 ; 参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02期
【摘要】:受制于资源短缺与环境压力,节能降耗、集约生产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饭店业是我国消费领域影响面较广的部门,也是能源与资源消耗较多的服务行业,其中,空调、热水、照明和机电四大部分占饭店总能耗的80%-90%。因此,推动低碳技术扩散,普及低碳设备的运用对实现饭店业节能减排、低碳化经营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对粤港澳地区星级饭店企业与节能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及饭店学术专家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饭店业低碳技术扩散障碍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指标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从技术市场、信息媒介、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四个维度出发,探索当前饭店业低碳技术扩散的主要障碍因素及其来源。主要结论为,饭店内部障碍是制约低碳技术扩散的决定性因素,低碳设备成本与性能是主要市场因素,信息媒介障碍制约着低碳技术扩散的速度和范围,外部环境障碍表现为消费者与政府的理解支持不足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与研究展望。
[Abstract]:Limited by the shorta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ressure, energy saving and consumption reduction, intensive production has become the only way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Hotel industry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departments in the field of consumption in China, and it is also a service industry which consumes more energy and resources. Among them, air conditioning, hot water, lighting and electromechanical account for 80 to 90 percent of 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of hotels. Therefore, promoting the diffusion of low-carbon technology and popularizing the use of low-carbon equipmen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alization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nd low-carbon management in hotel industry.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senior management personnel and academic experts of the star-rated hotel enterprises and energy-saving enterprises in Guangdong, Hong Kong and Macao,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barriers to the diffusion of low-carbon technology in the hotel industry, and determines the index weight. Based on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ain obstacle factors and their sources of low carbon technology diffusion in the hotel industry from the four dimensions of technology market, information media,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enterprises.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that the hotel interior barrier is the decisive factor to restrict the diffusion of low carbon technology, the cost and performance of low carbon equipment is the main market factor, and the information media obstacle restricts the speed and scope of low carbon technology diffusion. On the basis of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and support from consumers and the government,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and research prospects.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现代服务业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旅游业低碳经济的创新发展模式研究”(编号:10YJAZH085) 国家旅游局项目“我国酒店业低碳技术扩散与转型升级研究”(编号:11TACG012)
【分类号】:F719;F205;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洪文艺;;饭店的低碳化(二):如何实现低碳化[J];饭店现代化;2010年04期
2 朴明子;谢芳;;饭店绿色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与提升路径探讨[J];环境工程;2008年S1期
3 谢朝武;循环经济思想与我国饭店能耗管理方式的转变[J];旅游科学;2005年02期
4 许建;唐飞;;论如何建立饭店绿色管理的保障体系[J];生态经济;2006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峰;;一对一市场营销模式对旅行社传统业务流程影响的研究[J];北方经济;2009年02期
2 章雁;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探讨[J];商业研究;2005年12期
3 夏会军,张阳红,李海军;我国企业的OEM/OBM之路[J];商业研究;2005年14期
4 张雁敏;;企业技术创新与竞争优势关系分析[J];才智;2011年28期
5 赵炜;;低碳经济条件下饭店行业运行策略分析——以浙江省饭店行业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6 李毓萍,李士梅;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中的地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郭喜珍;;对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新思考[J];沧桑;2009年04期
8 刘冰峰;冯自钦;胡春华;;产学合作知识共享的财务效益与风险收益研究[J];财会通讯;2009年20期
9 张克兢;宋丽贞;;基于创业机会理论的研究生创业教育分类指导[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年02期
10 谢朝武;陈岩英;;循环经济与我国饭店企业的节约管理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胡登峰;;产业集群转移和衍生——基于技术创新的关联效应研究[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陈建成;张绍文;田明华;高春全;;林业技术经济学前沿问题[A];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C];2006年
3 王晓羽;谢朝武;;循环经济与我国节约型餐饮企业的构建[A];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能源分会专刊[C];2007年
4 辛德强;;后金融危机下国内轮胎企业技术创新战略[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祁敬宇;;基于知识管理的科技型(金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战略思考[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下)[C];2005年
6 朱斌;吴佳音;;自主创新进程探索:主流与新流的动态演进——基于福建省2家企业的案例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田世政;杨桂华;;中国自然遗产地治理模式:局限与变革方向——兼及《自然遗产保护法》进路[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尧清;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及整合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刘浩;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促进区域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洪文艺;生态饭店的理论构想及实现途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4 卢锡超;产业技术扩散的知识重构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5 任宗强;基于创新网络协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机制与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赓金洲;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的互动机理及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曹兴;高技术企业创新行为与创业发展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8 成宝英;新型工业化环境下科技需求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杨敬华;农业科技园区创业与创新发展机制与模式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10 牛雁翎;人本视角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媛媛;青岛市旅游卫星账户的编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森豪利;基于马斯洛理论的日本旅游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刘欣;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作用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朱芬芳;台州商务旅游市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彭陈艳;苏州工业园区商务旅游目的地系统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吕静彩;云南旅游品牌的文化营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邹虹;以创新为导向的民营企业规划—五星粮油机械有限公司发展规划[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庄淑贤;基于利益相关者的CoPS创新项目集成管理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9 肖志伟;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运作模式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10 胡加峰;造纸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琴,龚新奇;从循环经济的国内外实践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支撑体系的构建[J];北方环境;2003年04期
2 吕建中,严燕莉;绿色管理:饭店管理新主题[J];商业研究;2003年05期
3 杨跃之,邬爱其;绿色饭店的界定标准与运作机理分析[J];商业研究;2004年20期
4 周玉梅;构建循环经济模式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J];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5 汤铁龙;论饭店的节能管理[J];能源工程;1999年05期
6 陆诤岚;饭店节能与创建“绿色饭店”[J];能源工程;2000年03期
7 苏铭华;无锡湖滨饭店节能降耗的举措[J];能源工程;2001年06期
8 刘承伟;绿色管理:21世纪企业管理研究的新领域[J];齐鲁学刊;2001年04期
9 林刚;刍议饭店业的绿色管理[J];生态经济;2001年12期
10 陈锐,牛文元;循环经济:21世纪的理想经济模式[J];中国发展;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仲飞;;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J];浙江经济;2010年06期
2 谢和平;;发展低碳技术 推进绿色经济[J];中国能源;2010年09期
3 王靖宇;史安娜;;低碳技术扩散中政府管理的国际经验比较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05期
4 张静;;低碳技术的附魅与祛魅[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邓子纲;;一些发达国家大力发展低碳技术的经验及借鉴意义[J];当代世界;2011年08期
6 李双荣;郗永勤;;英国支持低碳技术创新实践对我国的启示[J];海峡科学;2011年09期
7 秦书生;周彦霞;;我国发展低碳技术的困境与对策[J];科学经济社会;2012年03期
8 王宇华;;低碳技术创新与低碳杭州建设[J];浙江经济;2012年20期
9 王维红;陈文宣;;关于构建低碳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12年36期
10 陈秋红;王书柏;;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发展低碳技术的机遇与政策建议——以上海为例[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纵瑞收;李峰;孙红旗;;我国低碳技术发展的现状对策与建议[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2 李兴川;;低碳技术创新研究综述与我国低碳技术政策浅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3 高富强;刘艳春;曾令可;王慧;程小苏;刘平安;;陶瓷行业的低碳技术[A];低碳技术与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鹏;;论低碳技术创新的专利制度回应[A];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提升专利代理服务能力-2011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二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栾景丽;熊国焕;张水南;何艳明;;低碳技术促进绿色经济发展[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6 盛济川;;中国低碳技术发展和创新政策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徐文佳;陈宏坤;崔翔宇;王文思;王兴睿;;国内外石油石化行业低碳技术倾向及比较[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8 陈秋红;;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上海发展低碳技术的机遇与政策建议[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吕俊杰;;从低碳技术创新看技术与人和谐发展的新模式[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10 华锦阳;;制造业低碳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探究及其政策涵义[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闫刚 记者 周爱明;江苏省低碳技术学会在宁成立[N];南京日报;2011年
2 褚赞赞;发改委发布34项低碳技术目录 水泥行业3项技术入选[N];中国建材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孙雨晨;中国应积极打造低碳技术领导力[N];中国石油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姜雷;瞄上“死亡谷”低碳技术企业 中国节能化身天使投资人[N];经济观察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袁雪;4大引擎发力中国低碳技术2050年领先全球[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6 钱伯章;欧盟将再投资低碳技术500亿欧元[N];中国化工报;2009年
7 记者 朱振国 通讯员 侯宏虹;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中国要实现低碳技术的原始创新与推广应用[N];光明日报;2009年
8 记者 江芸涵;川大成立低碳技术与经济研究中心[N];四川日报;2009年
9 抚顺石化开发公司党委副书记 马岩;低碳技术要走向前台[N];中国化工报;2009年
10 证券时报记者 李巧宁;科技部:低碳技术纳入“十二五”规划[N];证券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建华;中国石化产业碳强度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中然;我国政府支持低碳技术研发的政策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 赵博;低碳技术路线图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3 梁晓玲;中日低碳技术合作经济效益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4 刘国宾;基于二维差距的中国低碳技术转移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程小华;低碳技术的环境经济效应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6 张澎涛;我国发展低碳技术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7 张涛;考虑公益性的低碳技术转让期权定价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8 孙鹤;低碳技术伦理及其哲学反思[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9 陈文剑;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袁靖靖;饭店业低碳技术扩散障碍因素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635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963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