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和增长绩效分析
[Abstract]:Taking Beijing producer service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growth performance of producer servi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though the contribution of producer services to GDP and employment is increasing, the growth pattern of producer services is still high input and low output. The industrial correlation of producer services is not very high, and the growth performance is not outstanding. Therefore, we must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er services, improve the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relax the investment restrictions of producer services, speed up the cultiv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labor force, and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China.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首都经贸大学科研平台课题“结构变动环境下我国服务贸易补贴政策及其有效性研究” 国家重点课题“正确处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研究”的成果
【分类号】:F7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顾乃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趋势及其内在机制——基于典型国家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08年02期
2 吕政;刘勇;王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3 高传胜;李善同;;中国生产者服务:内容、发展与结构——基于中国1987-2002年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7年08期
4 程大中;;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国际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5 刘志彪;;论现代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规律[J];中国经济问题;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进;徐谷波;;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安徽省的实证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宋马林;;国内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张宇婷;;新型工业化道路下安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J];北方经济;2008年20期
4 宋业峰;;论中国制造业的服务化发展[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刘燕;;哈尔滨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1期
6 李耀光;吴雁军;;产业互动视角下的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唐志良;刘建江;;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4期
8 封思贤;徐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结构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12期
9 马风华;;广东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11期
10 管文亮;;试论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久文;;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发展研究(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城市转型与人类未来”城市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刘向东;;现阶段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A];加快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C];2011年
3 徐林清;;制造企业快递服务需求的区域差异研究[A];2011’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5 黄国华;周惠;;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促进山东产业结构调整升级[A];山东省首届服务业发展论坛优秀论文选[C];2007年
6 张万强;温晓丽;;发展高端物流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晓春;朱卓然;钱晓颖;;长三角的产业结构升级与“技工荒”[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徐虹;吕兴洋;杨永梅;;旅游业承接服务外包的趋势及其发展战略研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9 章林;曹明福;;天津生产者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研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10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1分会场海峡两岸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荣;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形成、运作机理与评价[D];暨南大学;2010年
2 尚慧丽;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赵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梁光雁;现代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创新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5 张晓宁;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刘广生;基于价值链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祝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付刚;我国省会城市城市功能差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王亚男;两化融合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罗立彬;服务业FDI与东道国制造业效率[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书岚;“两型社会”建设中的生产者服务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彭玉婷;分工、交易效率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孙亮;我国服务业演进的阶段性特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张衍;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制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邹美凤;中部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演进及其实证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7 董飞平;引进利用外资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燕;杭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9 朱茗;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10 刘元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2期
2 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4期
3 高传胜;生产者服务业与经济国际化:耦合性与互动发展[J];现代经济探讨;2004年11期
4 高传胜;;生产者服务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经济增长新动力——基于长三角的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6年01期
5 许宪春;中国服务业核算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2004年03期
6 刘培林;宋湛;;服务业和制造业企业法人绩效比较[J];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7 郑吉昌,夏晴;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分工的深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2期
8 甄峰,顾朝林,朱传耿;西方生产性服务业研究述评[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刘志彪;;发展现代生产者服务业与调整优化制造业结构[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钟韵,闫小培;西方地理学界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研究述评[J];人文地理;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金英;;管理会计在生产性服务业中的应用思考[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年08期
2 贺俊果;;山西省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09年11期
3 王子先;;“十一五”时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与商机[J];经济前沿;2006年09期
4 周振华;;服务经济的内涵、特征及其发展趋势[J];科学发展;2010年07期
5 田慧;谢志伟;;浅析珠三角城市间第三产业的分工定位与协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6期
6 周经娟;万红先;;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安徽省服务业发展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陈潮f;雍继敏;;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战略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8 方光罗;;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郭岚;农卫东;张祥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集群化发展模式与形成机理——基于伦敦和纽约的比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10期
10 田华泉;张祥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群化发展模式与形成机理——基于伦敦和纽约的比较[J];上海经济研究;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毛媛丽;蔡馨燕;;中外信息服务业比较与对策研究[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二辑)[C];2006年
2 王晓峰;;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夫力;;广东省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企业投资与经营状况及发展趋势研究[A];2007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论文选[C];2007年
4 陈蓉;余郭艳;叶彬;;绿色餐饮新的发展趋势——素食[A];2003中国餐饮业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殷莉;;生产性服务业:新一轮陕西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7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1分会场海峡两岸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王鹤春;张怀野;;推进沈阳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大发展快发展的对策构建研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于琨;张展;李怀忠;;生产性服务业与辽宁生态省建设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衡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总经济师 欧杏;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新突破[N];衡阳日报;2008年
2 记者 潘荣进 通讯员 黄建军;梅兰进军生产性服务业[N];泰州日报;2008年
3 胡虎;进军生产性服务业正当时[N];人民邮电;2008年
4 杨中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N];台州日报;2008年
5 记者 肖新华;新招拓展生产性服务业[N];温州日报;2008年
6 记者 丁波;西郊“2.5产业”渐成气候[N];解放日报;2009年
7 通讯员 李宁;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商竞相入驻江桥[N];东方城乡报;2009年
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来有为;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意义重大[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9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促转型保增长[N];人民邮电;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李玉峰;生产性服务业拓宽天钢路[N];天津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国亮;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祝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陈菁菁;空间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郭向阳;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张勇;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6 李金勇;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刘欣伟;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8 包晓雯;大都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燕;现代服务业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10 高运胜;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模式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让淑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开放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2 施甜甜;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孙莹;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功能互动发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4 刘银莲;生产性服务业创新若干模式的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姚尧;上海都市型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政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6 山静静;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7 朱泽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8 聂武;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9 韦辉联;“两型”社会下长株潭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曹小宇;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实证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938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193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