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9 02:15
【摘要】:“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受到严峻的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部冲击,通过外需的快速萎缩向我国实体经济传导。尽管我国经历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但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特征依然显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任务的重中之重。在国际经济环境不景气、工业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我国以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流通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对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做出了贡献,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同于以往一般制造业产业,它承载着知识和技术,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为了使生产性服务业最大程度发挥其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就必须从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入手,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理的研究来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出指导意见。 本文借鉴国内外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成果首先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同时对经济增长方式的概念及其特征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做了相关的界定和分析。 文章分别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角度、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角度、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知识经济的角度及生产性服务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角度深入地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机理。 文章第四章对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作用进行实证分析。其中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对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阐述和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大连市产业结构的影响,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所承载的知识经济对大连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得出结论在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下大连市的产业结构尤其是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得到了优化,并且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显著起来,但就两产业互动关系而言,大连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还未实现真正的良性互动。 文章在结尾处,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出发点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意见:引导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良性互动、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创新体制的建设、实施人才战略,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推动生产型服务业集群化发展、积极有序承接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转移。
【图文】:
图4一1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与工业增加值关系折线图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工业增加值与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并不成线而成对数关系。分别做x对y的回归、y对x的回归,,来考量生产性制造业之间的互动程度。.2实证结果及检验分析1.以工业的增加值作为因变量y,以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为自变如下计量模型:Ln(y)=a+bx运用Eviews软件得出模型回归结LOG(Y)二5.356662+0002821“X一2以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做自变量与工业增加值回归的结果VariableCoeffielentStd.Errort一StatlstleProb.5.3566620.18347729.195330.0000XC
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理研究表4一4大连市三产业所占比重%年年份份第一产业占GDP比重重第二产业占GDP比重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重市市市辖区区市辖区区市辖区区222000005.100043.500051.4000222001114.500044.100051.4000222002224.200044.700051.2000222003334.800045.800049.4000222004443.600048.300048.1000222005553.622243.844452.5444222006663.400046.722249.8777222007773.299949.3111473999222008883.200050.199946.6222222009992.911146.122250.9777数据来源于:大连统计年鉴整理下图为大连市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从2000年到2009年的折线图。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719
本文编号:2644117
【图文】:
图4一1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与工业增加值关系折线图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工业增加值与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并不成线而成对数关系。分别做x对y的回归、y对x的回归,,来考量生产性制造业之间的互动程度。.2实证结果及检验分析1.以工业的增加值作为因变量y,以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为自变如下计量模型:Ln(y)=a+bx运用Eviews软件得出模型回归结LOG(Y)二5.356662+0002821“X一2以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做自变量与工业增加值回归的结果VariableCoeffielentStd.Errort一StatlstleProb.5.3566620.18347729.195330.0000XC
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理研究表4一4大连市三产业所占比重%年年份份第一产业占GDP比重重第二产业占GDP比重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重市市市辖区区市辖区区市辖区区222000005.100043.500051.4000222001114.500044.100051.4000222002224.200044.700051.2000222003334.800045.800049.4000222004443.600048.300048.1000222005553.622243.844452.5444222006663.400046.722249.8777222007773.299949.3111473999222008883.200050.199946.6222222009992.911146.122250.9777数据来源于:大连统计年鉴整理下图为大连市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从2000年到2009年的折线图。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7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大中;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黏合剂”作用[J];财贸经济;2004年02期
2 高传胜;汪德华;李善同;;经济服务化的世界趋势与中国悖论:基于WDI数据的现代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3期
3 赵成柏;;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分析——以江苏为例[J];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01期
4 袁健红;知识经济与服务创新[J];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5 刘书瀚;宋明月;;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10期
6 于文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08年02期
7 殷凤;陈宪;;上海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国内与国际比较[J];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8 夏杰长;;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推动我国服务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J];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45期
9 王敏正;;中国内生性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初探[J];宏观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10 杨丹辉;;《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报告2007》评介[J];经济管理;2008年09期
本文编号:2644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644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