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基于创新系统的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6 12:26
   近年来,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国内外经济学者研究的热点。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创意产业已经开始迅速发展,但是与国际上发达的创意产业国家或者城市相比,我国的创意产业创新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提高创意产业的创新能力及竞争力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集聚特征,目前,国内外学者从系统的视角对如何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但大多都集中在传统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区上,而对于刚刚兴起的创意产业,还没有相关的研究。 一个良好的创新系统,可以降低创新成本,有效地整合和利用创新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创新效率,合理配置和使用各种知识和信息,及时全面地提供各种创新服务,从而全面提高创新能力,加强竞争力。因此,本文选取系统视角来分析和阐释基于创新系统的创意产业的发展,希望为我国创意产业创新能力及竞争力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及相应的对策建议,对如何更好的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论文从创意产业与创新系统的联系入手,综述国内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面向创意产业发展的创新系统的构建,分析了创新系统的创新主体及其创新作用机制,同时探讨了创意产业创新系统的演进机制。最后,结合大连市创意产业,分析大连市创意产业的创新系统形态,针对其创新系统的现状对大连发展创意产业提出对策建议。 论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绪论,主要包括论文的研究背景与选题、论文的目的、意义和研究的基本思路与结构。 第二章,对创意产业和创新系统的理论研究进行综述,为面向创意产业发展的创新系统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三章,构建面向创意产业发展的创新系统,包括主体要素、环境要素、资源要素,分析其各主体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作用机制。根据创意产业区的路径演进过程,将面向创意产业发展的创新系统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四章,分析大连市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实证调查分析大连市创意产业的创新系统目前的形态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构建大连市创意产业的创新系统提出对策建议。 第五章,结论和展望。
【学位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F719
【部分图文】:

企业性质,企业类型,工作室,大连


基于创新系统的创意产业发展研究%;影视艺术类次之,占25.806%;软件服务类和展演出版类第三,占16划类第四,占12.903%;以及少量建筑装饰类企业;而运动休闲类、流少。此数据比例与这两个创意基地的入驻企业类型和基地当前发展情况创意岛的企业类型比较丰富,有一多半是设计室和工作室,也有为数不少如周连玉书画(大连)工作室等),以及适当数量的展示场所(如大连星海术等辅助性场所;但是动漫走廊的企业性质数量悬殊较大,绝大部分都相关的企业,从而导致问卷覆盖的企业性质悬殊。

创新企业,网络关系,企业创新,信息来源


组织等方面的不断创新。另一方面,这两个创意产业区的企业在创新过程中,与所在的区域有着紧密的关系。图4.3的数据显示,有近40%的被访企业的创新信息来自于本地的各种展览和各种媒体介绍,这也与我们在这些基地看到的情况也相符合,比如星海创意岛,每个月都会将本区域内的活动预先公布出来,让企业、或者关心这个区域和这些企业的人能及早看到,从而得到相关信息并能够参与其中。这两个创意产业基地在展览、海报、相关企业的情况等方面的告知性较强、宣传力度大,这虽然有时候会在企业之间形成竞争,却也引起了互动,能够促进企业之间的良性合作和竞争。同时,也有一部分企业的创新信息来自于与企业代理商的交流获得。通过问卷表明,在市场信息提供方面,有46%的企业代理商能够较经常地提供市场信息

客商,合作方式,企业


的资料库;还有一种就是当前非常盛行、实行起来也比较方便的通过互联网向客户征求意见或进行相互交流,这种方式不受地区和时间的限制,受到大部分企业的欢迎。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是面对面的非正式交流。如图4.4中所示,人们似乎习惯于通过非正式的交流获得直接的知识和信息,而通过互联网征求客商或用户的企业只占到12%。有近一半的企业更重视通过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与用户(客商)等之间进行非正式的交流,听取顾客对产品的改进意见。而三分之一的企业更重视主动与客商或用户之间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交流意见。因此可以看出,即使是在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现代化的通讯技术也无法代替人们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因为面对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斌;孔令云;;“文化产业”界定研究综述[J];滨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苏华;肖坤梅;肖水明;;创意产业基地集群发展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17期

3 张荣娟;刘玉强;朱永华;;浅析内地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J];中国外资;2011年14期

4 孙喜;杜澄;;创新系统研究中的竞争性方法——文献述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08期

5 戎彦;;植入式广告新趋势研究[J];今传媒;2011年08期

6 董莉莉;黄硕琳;;上海都市休闲渔业创新开发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7 许留芳;;科技创新助推创意产业发展的途径[J];经济导刊;2011年05期

8 刘宏成;;产业转型升级视野下珠三角之创意产业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7期

9 高志楠;;中国创意产业学术统计数据规范研究[J];中国外资;2011年12期

10 孟庆华;沈山;安宇;;国外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及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美霞;基于行政区划的省级创新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王洁;产业集聚理论与应用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王彬;企业创新系统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张治河;面向“中国光谷”的产业创新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5 杨冬梅;创新型城市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刘强;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大学周边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7 冉庆国;我国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8 褚劲风;上海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昕;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聂品;创意组织知识创造机制的太极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苏苏;基于创新系统的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谢宏;基于创新系统资源调整的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1年

3 穆瑞杰;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政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4 周青;基于路径依赖理论的区域产业创新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素馨;区域创新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6 彭慧娟;金融创新系统的自组织演化机理[D];东华大学;2011年

7 孙亚超;区域金融创新系统与武汉金融竞争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丁蕊;高校技术创新系统研究[D];广西大学;2001年

9 冷德彤;关于扬州工艺美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任轩;创意产业背景下新商业插画时代的表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432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8432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c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