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牡丹江市餐饮环节食品安全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8 06:03
  餐饮作为牡丹江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餐饮环节的食品安全直接影响着市民的身体健康以及牡丹江市的长远发展。牡丹江市现行的政府监管部门单一型管制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问题层出的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现状,而对于此问题的研究大多是从行政学、卫生学、政治学等领域进行的,本文主要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对牡丹江市餐饮环节食品安全治理问题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对牡丹江市餐饮环节食品安全治理问题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做出界定,并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根据调查问卷并面谈情况和几年来实际执法情况对牡丹江市餐饮环节食品安全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继而从餐饮企业自身、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社会媒体以及消费者角度发现:牡丹江市现行的餐饮环节食品安全治理方式为政府监管部门单一型管制模式,政府监管部门的不作为、乱作为都会导致治理效率低下。此外,政府监管部门人员配备不足、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相关标准及检测手段落后,导致许多处罚不能落地;违法成本过低,餐饮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铤而走险;餐饮企业信用体系不健全,行业协会作用失灵,社会媒体监督缺失,消费者监督举报渠道匮乏等都是导致牡丹江市餐饮环节食品安全治理不到位的重要原因。从而得出...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牡丹江市餐饮环节食品安全治理研究


013-2014年全国食源性疾病报告分析

投诉举报,餐饮服务,牡丹江市,情况


哈尔滨工业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丹江市近 7000 家的餐饮企业,投诉和举报数量以及食品安全事故发生频次较低。(2)食品质量问题仍是重中之重。如图 2-2 所示,餐后不适、菜品质量、加工环境问题是投诉次数最多的问题,投诉举报真实性无可替代,但是监督检验中的数据又表明餐饮环节食品质量较高,这两者之间存在的巨大落差使市民不得不对政府部门公布的相关数据产生怀疑:针对此问题通过深入研究发现监督抽检食品时首要条件就是需要一定的数量这才能具有品种的代表性,但规模较小的餐饮企业一般提供不了所需数量,因此监督抽检的时候大多数选择在大型或者超大型餐饮企业进行,所以结果并不能完全代表牡丹江地区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的全面情况;还有消费者在餐饮企业消费的时间有限,有些食品安全对人体带来的不适和危害并不能立刻显现出来,而且还有部分消费者即使发现问题,也未必投诉的情况,因此,投诉和举报的数量并不能完全代表牡丹江市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的实际情况。

示意图,牡丹江市,餐饮,环节


(7)食品安全管理不规范 实际执法检查中发现:法律意识淡薄,责任缺失是牡丹江市餐饮企业对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管理流于形式的根本。例如:无(有效)经营许可证,从业人员无健康证但依然上岗,进货资质不全,进货验收台账不完整,加工环节不规范,设施设备不符合相定等情况。以上种种极大增加了牡丹江市餐饮环节食品安全风险,最终害牡丹江市消费者的身体健康。.2.2 政府监管部门存在问题目前牡丹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牡丹江市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主要职责承担部门,技术支撑机构是牡丹江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及有资质的检测机构,牡丹江市疾控中心承担了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作。牡丹江市餐饮企业数量近年在经济高速发展中急速增加,如图 2-4,企业数量多、分布广,而监管人员数量精力有限,很难将日常监督全覆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上海市七宝地区餐饮从业人员健康素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和行为的相关分析[J]. 金伟,余金明,顾沈兵.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12)
[2]国外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理论研究现状[J]. 张志红,田永胜,张志英.  国外社会科学. 2014(04)
[3]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几点思考[J]. 王虹,周令.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3(06)
[4]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改革探究[J]. 卢鹏.  今日中国论坛. 2013(21)
[5]整体性治理视野下中国食品安全治理的困境与出路[J]. 卞海霞.  社科纵横. 2013(12)
[6]食品安全治理的“第三条道路”——日本生协个案分析及其启示[J]. 韩丹.  东北亚论坛. 2013(05)
[7]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之建构——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切入[J]. 吴元元.  法商研究. 2013(04)
[8]打破分散监管模式 探索集中监管新格局——深圳市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创新的实践与思考[J]. 王京东.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 2013(04)
[9]食品安全治理的制度、模式与效率:一个分析框架[J]. 崔焕金,李中东.  改革. 2013(02)
[10]重点食品安全追溯省级平台的研究与构建——以福建省乳制品、白酒行业为例[J]. 张熙物,朱思乐.  质量技术监督研究. 2012(06)



本文编号:30705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30705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b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