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驱动力、评述与展望
[Abstract]:Energy Internet is the result of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energy and Internet. It is the focus of attention and innovation frontier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academia and industry at present, which may overturn the traditional energy indust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riving forc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ergy Internet,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economic, social, technological and policy aspect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energy Internet at home and abroad, and reviews different concepts of energy Internet, which focus on global power interconnection, multi-energy coupling and energy information fusion respectively. It is considered that energy Internet is the product of deep integration of energy network and Internet, which can contain existing concepts, but has more profound connotation. Among them, openness is its core idea,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ternet idea and technology is its cor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similar Internet and Internet of energy system are its basic structure. Some basic scientific problems at the level of energy internet system are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energy Internet will promote the marketization, high efficiency and greening of energy, and make energy, a huge traditional industry, become the fertile land for many people to innovate and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es.
【作者单位】: 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电机系);阿贡国家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2013CB2282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37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51321005)~~
【分类号】:F426.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查亚兵;张涛;谭树人;黄卓;王文广;;关于能源互联网的认识与思考[J];国防科技;2012年05期
2 董朝阳;赵俊华;文福拴;薛禹胜;;从智能电网到能源互联网:基本概念与研究框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15期
3 郑春满;李宇杰;刘勇;谢凯;盘毅;;基于能源互联网背景的储能二次电池技术发展分析[J];国防科技;2014年03期
4 张涛;查亚兵;;能源互联网在军事能源转型中的作用[J];国防科技;2014年03期
5 姚建国;;需求侧互动响应:能源互联网的重要一环[J];国家电网;2014年09期
6 沈洲;周建华;袁晓冬;杨伟;;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现状[J];江苏电机工程;2014年01期
7 曹军威;杨明博;张德华;明阳阳;孟坤;陈震;林闯;;能源互联网——信息与能源的基础设施一体化[J];南方电网技术;2014年04期
8 查亚兵;张涛;黄卓;张彦;刘宝龙;黄生俊;;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分析[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4年06期
9 周孝信;陈树勇;鲁宗相;;电网和电网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试论三代电网[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22期
10 韩董铎;余贻鑫;;未来的智能电网就是能源互联网[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4年2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解树江 郭春兰;[N];中国能源报;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建国;乔树通;郜登科;;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03期
2 刘宝龙;查亚兵;;未来能量互联的关键设备——固态变压器[J];国防科技;2014年03期
3 郑春满;李宇杰;刘勇;谢凯;盘毅;;基于能源互联网背景的储能二次电池技术发展分析[J];国防科技;2014年03期
4 张涛;查亚兵;;能源互联网在军事能源转型中的作用[J];国防科技;2014年03期
5 张建;何青连;王颖博;;柔性直流输电用高压直流断路器及其故障检测方案研究[J];电工技术;2014年09期
6 周书颖;高超绪;杜少通;周娟;;45°坐标系下H桥级联型STATCOM模型预测控制[J];电气应用;2014年21期
7 刘开俊;高艺;宋福龙;;多适应性电网规划风险评估框架设计及应用展望[J];电力建设;2014年12期
8 余贻鑫;刘艳丽;;智能电网的挑战性问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02期
9 符杨;黄丽莎;赵晶晶;吕雪;;基于控制器状态跟随的微电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10 王大江;梁海平;李文云;朱涛;赵川;顾雪平;;扩展黑启动中恢复路径充电方式分析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郭思琪;袁越;鲍薇;张新松;曹阳;孙承晨;;并网型微电网能量管理策略研究[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新能源发电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刘婷;刘晓明;徐叶飞;;能源互联网电力线路电弧故障检测与保护[A];第十二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谭兴国;微电网复合储能柔性控制技术与容量优化配置[D];山东大学;2014年
2 鲍薇;多电压源型微源组网的微电网运行控制与能量管理策略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4年
3 李家珏;含间歇式能源电力系统充裕调控与应急防御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玉萍;基于同步相量测量的高压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董振华;不对称电网故障下光伏逆变器的控制策略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3 陈伟坤;基于输配全局供电能力的城市电网静态安全分析[D];燕山大学;2014年
4 张书林;单相光伏并网发电MPPT算法和逆变控制策略的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4年
5 蒋一鎏;微电网电源的优化配置及其经济调度[D];上海电力学院;2014年
6 刘蓓;智能配电网故障定位与故障恢复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7 黄涤;电力通信网告警相关性分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8 潘超;微电网超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及策略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5年
9 唐俊熙;电网操作人因可靠性及事故预控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楼霞薇;基于ward等值的限流措施优化配置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明兰;杨瑞霞;王晓亮;胡国新;高志;;高击穿电压AlGaN/GaN HEMT电力开关器件研究进展[J];半导体技术;2010年05期
2 王普庆;袁端磊;董恩源;秦涛涛;;一种用于电压瞬低补偿装置中的高速真空接触器的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1年04期
3 严陆光;肖立业;林良真;戴少涛;;大力发展高电压、长距离、大容量高温超导输电的建议[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2年01期
4 林良真;肖立业;;高温超导输电电缆的现状与发展[J];电力设备;2007年01期
5 薛禹胜;;时空协调的大停电防御框架 (二)广域信息、在线量化分析和自适应优化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02期
6 薛禹胜;费圣英;卜凡强;;极端外部灾害中的停电防御系统构思 (一)新的挑战与反思[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09期
7 王成山;王守相;;分布式发电供能系统若干问题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20期
8 张伯明;孙宏斌;吴文传;郭庆来;;智能电网控制中心技术的未来发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17期
9 撖奥洋;邓星;文明浩;李惠宇;陈晓燕;;高渗透率下大电网应对微网接入的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01期
10 王成山;李鹏;;分布式发电、微网与智能配电网的发展与挑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孝信;;我国电网互联的关键技术问题[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云;;齐抓共管 共同探索互联网管理长效机制 四川13部门首次召开互联网管理工作联席会议[J];通信与信息技术;2009年02期
2 李振坤;;在上海市互联网协会第二届会员大会上的致辞(节选)[J];电信快报;2009年10期
3 钟瑛;;互联网管理模式、原则及方法探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付玉辉;;移动互联网治理:深入社会肌理,构造开放社会[J];互联网天地;2011年04期
5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设立及职责答问[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1年06期
6 张英;;苏少林:互联网管理如何把握好“度”?[J];江苏通信;2011年05期
7 付云;;中网,让互联网更可信[J];互联网周刊;2011年24期
8 蒋慧丽;;互联网管理模式、原则及方法[J];无线互联科技;2012年11期
9 王世伟;;被互联网挑战的时代[J];社会观察;2013年03期
10 ;美国互联网管理新变化[J];中国记者;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菁菁;;浅析西方国家互联网管理的通行做法[A];第二十一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涛甫;;“脱嵌”与“回笼”——中国互联网的规制路径初探[A];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2[C];2010年
3 黄澄清;;互联网的约束与发展[A];新媒体:竞合与共赢[C];2007年
4 苏少林;;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思考[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密;陆奕;;互联网药品服务监管现状和发展趋势[A];2012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十二五”医药科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6 黄志雄;万燕霞;;论互联网管理措施在WTO法上的合法性——以“谷歌事件”为视角[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琳桦;突尼斯争议散去:互联网管辖权中国贡献[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2 ;美国仍将独掌互联网管理权[N];网络世界;2005年
3 广发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陈云贤 博士 张孟友 博士;美国互联网发展及其政策制定[N];证券时报;2001年
4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邬贺铨;应用扩展推动互联网创新发展[N];中国电子报;2007年
5 记者 王龙玉;加强网络管理 维护信息安全[N];金华日报;2006年
6 李斌;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N];经济参考报;2006年
7 记者 胡红军;着手建立互联网管理长效机制[N];经济日报;2006年
8 朱新开;部门联动推进互联网健康发展[N];江阴日报;2007年
9 甘信建;四川:七大举措强化互联网管理[N];人民邮电;2006年
10 孟伟松;互联网治理宜采取“政府支持、民间运作”模式[N];人民邮电;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瑛;互联网使用对个体健康行为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黄刚;整合与互动[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4 郑素侠;互联网使用与内地大学生的社会资本[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腾飞;基于互联网能力成熟度模型的中美互联网治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2 金正连;互联网时代未成年人成长的内在需要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3 尚磊;“互联网/权力”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4 姜群;英国互联网管理体制透视[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王静静;从美国政府的互联网管理看其对中国的借鉴[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白志伟;法国的互联网与公共领域[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7 吴静;互联网信息影响力形成过程中政府角色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谢伦丁;以城市生活门户网站为例探讨携程模式类互联网应用的扩散[D];南昌大学;2007年
9 胡涵;互联网新政治与替代性民主[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吴绍辉;我国互联网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74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174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