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而浦(中国)品牌价值提升研究
本文关键词:惠而浦(中国)品牌价值提升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品牌价值 品牌竞争力 惠而浦(中国) 层次分析法 Interbrand评估法
【摘要】:作为全球第一白电制造企业,惠而浦一直在为进入中国市场寻找契机,但其进军中国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如今,收购合肥三洋,在各个层面上加大中国市场的投入,深耕细作中国市场。目前,惠而浦(中国)旗下拥有惠而浦、三洋、帝度、荣事达四个品牌。通过品牌组合、生产规模的扩大、渠道平台拓宽以及成本优势,进行资源的国际化整合,重新站稳中国市场。提升惠而浦(中国)的品牌价值,不仅可以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也为我国本土白电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提供参考。本文回顾了品牌竞争力、品牌价值的基本内涵;介绍了品牌价值的相关计算方法和评价方法,重点介绍了层次分析法、Interbrand评估法,为后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其次,介绍了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的历史、品牌发展现状分析,并提出了其品牌建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然后进行了惠而浦(中国)品牌价值评价的实证研究,分别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和Interbrand评估法,两种方法相结合,更能提高评估惠而浦(中国)品牌价值的准确性。最后,基于企业价值、消费者价值、政策价值提出了提升惠而浦(中国)的品牌价值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品牌价值 品牌竞争力 惠而浦(中国) 层次分析法 Interbrand评估法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16.6;F273.2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5
- 第一章 绪论15-20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5-16
- 1.1.1 研究的背景15
- 1.1.2 研究的意义15-16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6-18
- 1.2.1 国外文献回顾16-17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7-18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8-19
- 1.3.1 研究内容18
- 1.3.2 研究方法18-19
- 1.4 本文的创新点19-20
- 第二章 品牌价值相关理论概述20-29
- 2.1 品牌的内涵与功能20-21
- 2.1.1 品牌的内涵20
- 2.1.2 品牌的功能20-21
- 2.2 品牌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21-22
- 2.2.1 品牌竞争力的内涵21
- 2.2.2 品牌竞争力的特征21-22
- 2.3 品牌价值的内涵22-23
- 2.4 品牌竞争力与品牌价值两者之间的关系23
- 2.5 企业品牌价值计算方法23-24
- 2.6 企业品牌价值评价方法24-28
- 2.6.1 层次分析法24-26
- 2.6.2 Interbrand评价法26-28
- 2.7 本章小结28-29
- 第三章 企业品牌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29-35
- 3.1 惠而浦(中国)的发展历史29
- 3.2 惠而浦(中国)的发展现状29-31
- 3.2.1 股权结构29
- 3.2.2 经营战略29-31
- 3.2.3 主营业务收入31
- 3.3 惠而浦(中国)品牌发展现状分析31-32
- 3.4 惠而浦(中国)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32-34
- 3.4.1 四大品牌管理出现混乱32-33
- 3.4.2 品牌知名度不高33
- 3.4.3 文化整合压力大33
- 3.4.4 研发投入力度不够33-34
- 3.5 本章小结34-35
- 第四章 惠而浦(中国)品牌价值评估实证研究35-48
- 4.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品牌价值评价35-40
- 4.1.1 数据统计35-36
- 4.1.2 评价指标的选取36
- 4.1.3 层次结构模型的构建和指标权重的确定36-38
- 4.1.4 惠而浦(中国)与美的、格力的品牌价值排名38-39
- 4.1.5 品牌价值的比较分析39-40
- 4.2 基于Interbrand评估法的惠而浦(中国)品牌价值评估40-47
- 4.2.1 财务分析40-43
- 4.2.2 市场分析43-45
- 4.2.3 品牌强度七因素分析45-46
- 4.2.4 品牌资产价值的确定46-47
- 4.3 本章小结47-48
- 第五章 惠而浦(中国)品牌价值提升对策48-54
- 5.1 基于企业价值的对策建议48-50
- 5.1.1 创新品牌理念48
- 5.1.2 加强品牌管理48
- 5.1.3 融合企业文化48
- 5.1.4 扩大企业市场份额,提升企业知名度48-49
- 5.1.5 以人为本打造高效团队49
- 5.1.6 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增加研发投入49-50
- 5.2 基于消费者价值的对策建议50-52
- 5.2.1 提升产品质量50-51
- 5.2.2 提高售后服务质量51-52
- 5.2.3 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增加用户体验52
- 5.3 基于政策价值的对策建议52-53
- 5.3.1 抓住智能化和互联网+的历史机遇52-53
- 5.3.2 朝着政策指引的方向发展53
- 5.4 本章小结53-54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4-56
- 6.1 结论54
- 6.2 不足54-55
- 6.3 展望55-56
- 参考文献56-58
- 附录Ⅰ 品牌价值指标专家问卷调查表58-59
- 附录Ⅱ 品牌价值指标消费者问卷调查表59-60
- 附录Ⅲ 对家电生产商的问卷调查60-6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为;惠而浦年底上演“召回秀”?[J];电器;2005年01期
2 邹明洪;;惠而浦:屡败屡战[J];品牌;2008年10期
3 邹明洪;;惠而浦:屡败屡战[J];销售与市场;2008年29期
4 于晓蕾;;以自豪、热情、卓越表现跨入世界每个角落——美国惠而浦[J];家电科技;2008年20期
5 陈莉;;中国市场,惠而浦瞄准的“最后一个高地”[J];电器;2008年02期
6 袁颖;;再战中国,惠而浦发力[J];中国外资;2008年06期
7 卓建本;;惠而浦:死了都要爱[J];管理与财富;2008年10期
8 林艾涛;;放弃自有工厂豪赌合资公司 惠而浦中国新攻略令人担忧[J];IT时代周刊;2009年10期
9 李剑锋;;冰箱“复出” 惠而浦重新布局中国市场[J];电器;2009年07期
10 苏庆华;;惠而浦:中国的第五次冲锋[J];当代经理人;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惠正一;惠而浦每股加价1美元誓得美泰[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2 本报特约作者 水寒;惠而浦中国: 走出成长阵痛[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3 叶秉喜 庞亚辉;把脉惠而浦中国“合资失意症”[N];中国经营报;2003年
4 张建设邋陈庆春 整理;李彦:惠而浦要在中国形成世界级品牌影响力[N];中国电子报;2008年
5 李壮;惠而浦“换装” 中国战略再调整[N];华夏时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陈礼明;惠而浦何时而乐[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丁军杰;惠而浦重返中国市场能否成功?[N];工人日报;2002年
8 何丹婵;惠而浦:国际化刚刚开始[N];科技日报;2008年
9 小江;惠而浦新广告闪亮登场[N];中国经营报;2000年
10 特约撰稿 冬梅;惠而浦败走中国全记录[N];经理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严红英;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的惠而浦公司质量管控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2 马郡;惠而浦(中国)品牌价值提升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3 黄华瑶;惠而浦中国市场营销战略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4 陈梦蝶;惠而浦集团在华营销策略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852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985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