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日本高储蓄率的经济效应及启示

发布时间:2018-09-03 20:40
【摘要】: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储蓄率居高不下,这样的高储蓄率对日本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也产生了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使日本陷入"高储蓄两难"的困境,带来贸易不平衡,加剧了日本与欧美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助长了泡沫经济的形成,导致产业空洞化,最终导致日本经济的停滞和衰退。目前,中国也出现了高储蓄率状况。因此,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有效使用过剩的储蓄资金;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开拓消费市场,加快消费需求增长;发展资本市场,拓宽和优化投资渠道;缩小经常账户顺差,鼓励企业对外投资等。
[Abstract]:Japan's savings rate remained high in the 1980s. Such a high savings rate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Japan's economy and even in the world economy, but it also has a more serious negative impact. Japan has fallen into the dilemma of "high savings", resulting in trade imbalance, intensifying trade frictions between Japan and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and contributing to bubbles. At present, China also has a high savings rate. Therefore, we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is issue, effectively use excess savings funds, raise the income level of residen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residents, open up consumer markets, accelerate the growth of consumption demand, and develop capital. In this market, we should broaden and optimize investment channels, reduce current account surplus and encourage enterprises to invest abroad.
【作者单位】: 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国际商务学院;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833.13;F1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昶;;2011年《日本经济蓝皮书》在京发布[J];日本学刊;2011年04期

2 ;日本经济[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11年07期

3 王木木;;日本经济如何重生?[J];东北之窗;2011年Z4期

4 陈竹君;;“高财赤”绑架日本经济[J];现代商业银行;2010年03期

5 王涛;;日本:经济面临严重挑战 加息预期逐渐远去 日本经济2007年回顾与2008年展望[J];国际金融;2008年01期

6 小玉;;震灾核难重创日本经济[J];时代金融;2011年19期

7 ;日本经济[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11年06期

8 王维宇;;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及相关政策选择[J];北方经济;2011年12期

9 ;日本经济[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11年04期

10 叶琳;;2010年中国的日本经济研究概况[J];日本学刊;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逯新红;;2010~2011年日本经济回顾与展望[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2 ;日本经济分析与展望[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1-2012)[C];2012年

3 张永军;;日本经济衰退与复苏原因探析——马克思主义的视角[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4 陈丽华;;日本政府经济职能的重新定位及其启示[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杨平;;日本经济社会发展经验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思考——广东继续解放思想的对策选择[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罗云毅;;低消费、高投资是我国现阶段经济运行的常态[A];投资经济专业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石洪涛;;世界瞩目中国:非典不是经济危机 仍对中国寄予厚望[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33期-52期(2003年2月-12月)[C];2003年

8 谭璨;李榕;;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社会的影响及其启示[A];2008湖南商务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获奖论文专刊[C];2008年

9 托马斯·G·罗斯基;蒋士驹;;《战前中国经济的增长》一书的导言[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10 张颖;汪昌来;;论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A];’2001天津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闵京;日本经济改革障碍重重[N];中国贸易报;2005年

2 采京;日本经济已摆脱徘徊局面[N];中国贸易报;2005年

3 早报记者 俞佳;出口不振 日本经济又遇“小挫”[N];东方早报;2005年

4 成锋;日本经济慢慢好起来[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5 冯剑;日本经济春来迟[N];中国贸易报;2005年

6 记者 崔寅;日本经济面临停滞风险[N];人民日报;2010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吴心韬;日本政府放话将“大胆”干预[N];中国证券报;2010年

8 时磊;日本经济困局体现文化危机?[N];国际商报;2010年

9 何德功;与谢野馨入阁难挽日本经济困局[N];经济参考报;2011年

10 驻东京记者 宋金明;日本经济: 陷入结构性恶性循环 未来10年成为关键[N];金融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曾荣平;战后日本衰退产业转型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2 陈杰;日本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李劲;日本产业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王凤玲;日本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何祥武;当代经济民族主义视角的中日地缘经济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郭天威;后发视角下的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卢瑾;全球经济失衡:特征、机制及可持续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8 王锦红;贸易摩擦对战后日本崛起的影响研究:效应与机理[D];辽宁大学;2009年

9 李明圆;论日本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的融合[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姗姗;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和破灭机制及对中国的启示[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2 徐鹏;日本政府应对经济长期衰退政策的评析[D];吉林大学;2004年

3 刘晓静;比较研究中日经济体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程红;中日间的经济外交对山东经济发展的影响[D];青岛大学;2007年

5 耿得科;日本产业结构软化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真贤;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吉林大学;2004年

7 夏轶;中国高储蓄率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8 吉田惠美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分析[D];同济大学;2006年

9 罗昊茜;高储蓄、高投资与内外经济失衡[D];暨南大学;2008年

10 李雪;东亚合作背景下的日本东亚政策[D];外交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2211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2211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9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