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7 05:16
【摘要】: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如何客观、公正的评价商业银行的运行效率以及分析效率的影响因素,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已成为学界和业界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 对商业银行效率进行测度,并研究其影响因素,既可为商业银行调整资源配置和经营管理策略提供经验数据,也可为监管机构实行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提供理论依据,这对于我国银行业的转型发展和金融安全稳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国内外研究情况来看,关于银行效率的研究较多,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缺乏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全面评价,主要存在研究方法的单一及理论分析的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对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成功上市后的效率表现及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效率的影响还没有深入的分析。因此本文将注重从三个方面来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①注重全面考察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现实问题。针对现有大部分文献只是从一个方面或者一个视角来测度银行效率的情况,本文注重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进行全方面的考察。即选择对能够代表我国商业银行整体实力和水平的5家国有银行和9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004年至2011年的效率表现进行评价,这个研究区间基本涵盖了2003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公司治理结构建设、股份制改造上市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等历次重要事件,能够较为公允、合理的对银行效率进行评价。②注重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本文对不同范畴的银行效率进行测度时,分别采用了非参数法和参数方法,两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可避免研究方法的单一性,提高效率测度的公允性。再者,在银行效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中,运用DEA-Tobit模型和动态面板GMM估计模型分别对影响银行技术效率、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丰富了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③注重效率理论的梳理与归纳。本文对效率理论的内涵、起源、发展以及各个流派的思想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银行效率测度理论和效率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这不仅为后面的效率测度和分析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弥补了以往研究对银行效率理论分析的不足。 按照上述的研究思路,本文的结构框架安排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本章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归纳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文章结构,总结了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并指出了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第二章为国内外银行效率研究的文献综述。本章主要回顾了银行效率研究及效率影响因素研究的相关国内外文献,按照时间演变顺序与研究方法的不同,对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阐述。最后,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评析,并指出了国内外银行效率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三章为商业银行效率理论与研究方法。本章对效率的定义、内涵、效率理论的发展和演变,以及效率理论的流派观点都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并阐述了商业银行效率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对商业银行效率进行了界定与分类;接着按时间先后顺序介绍了效率测度理论的发展演变,并重点总结了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方法,比较分析了各研究方法的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概括了效率测度中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问题。最后对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归纳总结。 第四章为基于非参数方法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测度。本章选择非参数法中的DEA法来测度我国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和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本章首先根据商业银行的行业特点设定DEA效率评价模型,并选择人力资本、固定资产和营业支出作为投入指标,非利息收入和扣除不良贷款的总贷款为产出指标;接着从静态的角度对银行的技术效率及其分解效率进行测度,并分析银行效率的变化趋势以及各个银行之间、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之间的效率差异;最后从动态的角度对银行的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进行测度,并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Ma1mquist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 第五章为基于参数方法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测度。本章运用参数法中的SFA法来构建超越对数函数的Battese和Coelli(1995)银行效率评价模型,来验证我国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的现实情况。本章基于考察银行成本控制能力和利润创造能力的考虑,选择劳动力、实务资本和可贷资金为投入指标,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为产出指标,对银行效率进行测度。接着对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的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对比分析股份制银行和国有银行的效率差距,并分析造成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在不同时间变动的深层次原因。 第六章为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本章是对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与检验。本章从实证的角度对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技术效率、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的因素进行研究,即分别运用DEA-Tobit模型和动态面板GMM估计模型对上述问题进行回归分析,来检验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 第七章为本文的总结。本章归纳总结了银行效率测度的结果以及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形成了严谨、统一的研究结论;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可行性措施。最后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根据上述的研究思路及文章结构安排,经过相应的效率测度和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的基本研究结论。 (1)2004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总体较高,各自的效率均值几乎都处于0.9以上,年均效率呈现波动变化趋势但幅度不大;股份制银行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总体上都高于国有银行;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没有影响,但对纯技术效率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带动了技术效率水平的提升。 (2)我国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在2004-2011年间不断得到改善,大部分年份呈增长趋势,年均Malmquist指数增长6.2%,其中技术进步增长5.2%,效率变化指数增长1.2%,这些数据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靠的是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效率改善的贡献相对次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相比,2008年以前国有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要低于股份制银行,但2008年后国有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超越股份制银行,而这主要依靠的是其效率改善的支撑作用。 (3)2004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总体上是增加的,这说明近年来银行的一系列改革有力的促进了银行成本控制能力和利润创造能力的提高。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造成二者效率值的大幅度降低。通过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的变化趋势来看,两者存在明显的顺周期性特征,这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业务结构受经济环境和宏观政策的影响较大,银行的成本控制能力和利润创造能力易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制约。股份制银行的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都远高于国有银行,但股份制银行彼此之间的效率差距及变动趋势相差较大。我国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略高于利润效率,这说明银行成本的控制能力强于利润的创造能力;但通过两者效率的变动趋势来看,本文认为利润效率能较好的反映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 (4)我国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主要受银行自身因素的影响,与行业因素和宏观经济因素没有相关关系。具体来说,资产收益率、存贷比和金融创新度与技术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资产费用率、不良贷款率和银行规模与技术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产权结构与技术效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说明在目前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已经进入深化期,产权已不再是影响银行效率的重要因素了。而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不仅受到资产收益率、不良贷款率和银行规模等银行自身特征因素的影响,更主要受到银行业市场结构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良好的经济增长形势、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协调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关系等都能促进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的提高。 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在于: (1)在效率理论分析上,本文对效率理论的内涵、起源、发展以及各个流派的思想都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银行效率测度理论和效率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弥补了以往研究对银行效率相关理论分析的不足。 (2)在研究视角上,本文运用非参数方法中的DEA法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分别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和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度,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视角有利于探究银行效率的变动趋势和效率变动的源泉,而类似采用DEA法同时从静态和动态对银行效率进行测度的文献相对较少,且分析较为浅薄。 (3)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选择非参数方法和参数方法分别设定DEA效率评价模型和超越对数函数的SFA模型来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进行测度,避免了采用一种研究方法的单一性,参数法和非参数法的综合运用也为后续开展银行效率研究提供了方法上的参考。再者,本文采用DEA-Tobit模型和动态面板GMM估计模型对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规避了传统的最小二乘法估计和其他回归分析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使参数的估计值更加稳健、可靠,更符合实际情况。 (4)在研究结论上,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的测度,发现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的变动趋势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特征,并且股份制银行对经济周期的反应要强于国有银行,这说明股份制银行的市场化程度要高于国有银行,其受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更大。类似结论在国内银行效率研究中很少有学者提出。
【图文】:

资产,银行业,比重,银行


注:作者根据相关数据整理。图4-2我国商业银行资产占银行业资产比重图在充分考虑前人研究和数据可得性的基础上,本文选取5家国有商业银行和9家股份制银行作为研究样本,这14家主要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占到我国商业银行总资产的85%以上,符合研究的需要。这些银行分别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

趋势图,效率变化,趋势图,国有银行


图4-4我国商业银行纯技术效率变化趋势图从图4-4可以看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纯技术效率一直要高于国有商业银行,这与国内外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学者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也说明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对于国有银行有着经营管理的技术优势。2004-2008年间,两者之间的差距是逐年缩小的,这说明随着国有银行的市场化步伐加快和股份制改革的推进,其管理技术水平和业务创新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2008年后,两者之间的差距又有所扩大,表明国有银行在继续改革的道路上遇到了新的瓶颈,怎么进一步通过深化改革来释放更大的技术创新活力成为其面临的新的挑战。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平均纯技术效率变化趋势分析,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并没有对其造成不利的影响。可以看出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2.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敬学,别双枝;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效率的实证分析及建议[J];金融论坛;2004年10期

2 庞瑞芝;张艳;薛伟;;中国上市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基于Tobit回归模型的二阶段分析[J];金融论坛;2007年10期

3 周强龙;徐加;;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与技术效率[J];金融论坛;2010年06期

4 刘梅生;;我国银行信贷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的实证研究[J];南方金融;2009年07期

5 丁志杰,王秀山,白钦先;金融体系重组中国有银行产权改革的国际经验[J];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04期

6 萧松华,刘明月;银行产权结构与效率关系理论评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05期

7 齐树天;;商业银行绩效、效率与市场结构——基于中国1994~2005年的面板数据[J];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03期

8 曾俭华;;国际化经营对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1期

9 丁忠明;张琛;;基于DEA方法下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1年03期

10 陈凯;;经济发展与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效率[J];上海经济研究;2011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付雯雯;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与风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陈晓卫;中国商业银行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何蛟;中国商业银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许一涌;中国商业银行股东价值效率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李栋;中国商业银行效率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6 芦锋;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测度与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7 苏航;DEA交叉效率评价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664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5664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2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