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19-12-01 03:39
【摘要】:股权激励制度曾被视为降低经理层代理成本、完善公司治理的良方,但安然事件等一系列公司丑闻逐渐暴露出该制度的弊端。近年来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迅速推广,一些公司通过股权激励取得了"公司业绩增长,股价上涨,投资者受益,公司高管暴富"的"多赢"局面,实际上在表面繁荣、貌似合法与市场化的背后隐藏着大量问题,部分公司的股权激励已被扭曲为公司管理层牟取暴利的寻租工具。这表明,在资本市场有效性程度低、上市公司治理不规范的情况下,不宜大规模推广股权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熙苑;叶建平;;从烽火通信股权激励方案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J];财政监督;2009年16期

2 岳红丽;;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践与案例分析[J];科技信息;2011年12期

3 吴佳;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的探索[J];上海财税;1999年12期

4 汪迎春;;股权激励怎样成为企业改革的一剂良方?[J];对外经贸财会;2002年10期

5 蒲涛;庆伟;朱淑君;;股票期权激励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2009年10期

6 徐子庆;;论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优化思路[J];现代管理科学;2010年04期

7 唐皇;;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成本收益分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08期

8 冯悦;;从晋商身股制窥探股权激励[J];中国证券期货;2010年03期

9 吴洁;袁永娟;;股权激励在上市国企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吴娓;涂燕;付强;;财务造假、盈余管理与管理层期权激励[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巩娜;;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及其影响因素[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关景欣;;公司期权的设计[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业务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杨慧辉;;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披露的时间安排的机会主义行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4 赵胜华;;激励与约束的博弈——经营者期权激励制度比较与借鉴[A];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6年

5 钱丽萍;;股票认股权的方案设计和运作中的法律问题[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业务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夏宁;孙志梅;;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的实证研究[A];第七届国有经济论坛“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宋力;张玉春;;股权分置改革后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变化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周加来;黄益新;;人力资本的度量与抵押问题探讨——以股票期权的制度意义为例[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雷淑琴;;基于期权理论的公司价值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10 盛明泉;王烨;;国资控股、政府干预与股权激励计划选择——基于2006年股权激励制度改革后数据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纪宏照;光华集团建立动态股权激励制度[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2 证券时报记者 李坤;金螳螂 激励对象获期权[N];证券时报;2008年

3 耿玮;如何推行经营者股票期权[N];华夏时报;2001年

4 怀新投资高级研究员 博士 孙清岩;善舞股权激励“双刃剑”[N];证券时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岳敬飞;国有控股公司自我规范股权激励[N];上海证券报;2006年

6 徐晓巍;上港集团发行24.5亿元可转[N];中国水运报;2008年

7 蒋砚章 吴东伟;股票期权 激励经营者的有效手段[N];光明日报;2003年

8 徐振斌;利润期权:实现长期激励的有效方法[N];人民日报;2002年

9 商报记者 杨雪婷;上市国企股权激励再度开闸[N];北京商报;2007年

10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 鲁蜀慧;上市公司给管理层“红包”在变小?[N];中国企业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郑晓玲;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杨慧辉;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经理股权激励合约的优化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3 张帆;股权激励的激励机制及其绩效解说[D];复旦大学;2003年

4 张培荣;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最优股权激励契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卫婷;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王大威;中国股权激励的若干会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牛云鹏;企业业绩与股票期权激励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王鹏娟;组织制度的扩散与变异[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王俊波;经理股票期权制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6 高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7 王小蕾;关于我国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的几个问题的探讨[D];沈阳工业大学;2002年

8 税心悦;我国上市公司经理股票期权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9 张莉;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设计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10 罗艳琴;高科技企业科技人才股权约束机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68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568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2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