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技术创新、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调整波及

发布时间:2020-06-23 07:09
【摘要】: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重要战略任务。基于空间集聚视角对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分析发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促进技术创新、中小企业成长以及产业空间集聚。金融体系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机制表现为技术创新机制、中小企业成长机制、产业融合机制以及产业空间集聚机制。产业结构调整应从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以及市场性金融三个方面着手。
【图文】:

体系图,数据图,三大产业,中国人民银行


整的支持明显不足。 以商业银行机构信贷投放数据为例,银行贷款主要流向了基础产业 、重点和大型企业这些盈利比较稳定且具有高回报的产业。 商业银行对第三产业的贷款支持力度逐弱,由 1999 年的 27%下降到2009 年的不到 15%图一)。 此外,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各行业成长性彼长的特征并未在资本市场中得以体现,最具经经营目标和软预算特征制约着其的目标,主张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责任。第二类文献主要集中于金融的机理和政策体系。 顾海峰通过升级过程的划分,揭示了金融支持级的内在机理,并强调政府需要制

程度图,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


得聚集经济呈现出某种报酬递增的特性。 此外,空间距离的临近性及其外部性效应的发挥,城市中已积累的具有部分排他性的知识可以有效地在不同群体之间传播, 以较低的成本扩散并被更多的主体重复使用。同时,知识与技术外溢强化了企业间的联系,加快了技术创新的速度和技术商业化应用的可能性,促使新企业、 新部门和新产业的出现并在特定区域集聚,形成创新活动的集聚和企业家集群。 由此,进一步推动不同产业之间比例关系的调整和产业空间分布结构的变化。 特别是空间集聚程度的提高,会深化不同产业之间的分工和融合,实现产业的不断升级。(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产业结构调整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是从产业结构调整的三方面内容来看,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中小企业成长和产业空间分布的集聚。第一,从产业结构升级来看,关键在于新型产业的兴起和成长,而新型产业兴起和成长的关键又在于核心技术的创新和突破。 事实上,产业升级和更替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柳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05期

2 顾海峰;;产业结构合理化演进中的金融支持机理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3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张志峰;;充分发挥金融在科技自主创新中的促进作用[J];西部金融;2010年10期

4 顾海峰;;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传导机理与路径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10年09期

5 卢峰,姚洋;金融压抑下的法治、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洁;张瑞萍;赵杨;;我国城镇单位人员就业增长与行业结构变迁关系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李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社会学思考——以“交易秩序”观考察中国经济发展模式[J];北方论丛;2011年01期

3 王威;;我国政府主导型城镇化对扩大消费需求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陈柳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问题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周绍朋;;论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魏锋;;法制建设、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史恩义;;产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困境与突破[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8期

8 张灿;;浅论欠发达地区加快城镇化的有效途径——以安徽省阜阳市为例[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8期

9 管文亮;;试论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10 江曙霞;代涛;;法与金融学研究文献综述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财经科学;200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栋;董事会职能影响企业多元化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曹珂;中国金融发展与比较优势:外部融资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杨珍增;国际资本流入构成对金融发展影响的差异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谢沛善;中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李隽;金融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8 王欣昱;外资外贸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臧兴兵;生源地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杨东;我国创业板市场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巴曙松;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J];城市金融论坛;2000年01期

2 张敏;论高新技术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J];湖南经济;2001年04期

3 张明喜;;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建设[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9年09期

4 蔡红艳,阎庆民;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来自中国的跨行业调查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10期

5 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6 孙莉娜;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年01期

7 田霖;;金融业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年01期

8 范方志,张立军;中国地区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J];金融研究;2003年11期

9 张亮;;我国节能与新能源行业的金融支持问题[J];开放导报;2009年04期

10 傅毓维;尹航;刘拓;杨贵彬;;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共轭双驱动机理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卢焱群;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彦;;开发性金融是政策性银行的一种新实践[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5年09期

2 严华;;开发性金融支持产业升级的效应分析[J];浙江金融;2011年06期

3 张成涛;;服装业入世与产业技术创新[J];济南纺织化纤科技;2001年02期

4 白姬;总社与国家开行签署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J];中国合作经济;2005年08期

5 刘笑萍;;开发性金融:循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J];宏观经济管理;2006年09期

6 张晓静;伊淑彪;;开发性金融的经济金融功能与效果研究述评[J];时代金融;2008年10期

7 陈元;实践“三个代表” 发展开发性金融[J];中国金融;2003年13期

8 王国刚;;发展开发性金融完善市场机制[J];银行家;2006年03期

9 贾康;阎坤;杨元杰;;现行投融资体制的主要问题及开发性金融所起的作用[J];中国财政;2006年04期

10 王革凡;开发性金融推进西部城镇化[J];城乡建设;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志宏;;峨边彝族自治县竹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2 孙兴志;;中国林业发展战略中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改革的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王毅;李焰;王山虎;丁丰华;霍勤;;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 开创专业建设新思路[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王晓光;;论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产业结构调整[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陈方正;周勤;;江苏和西部产业结构的衔接和互动模式[A];民革全国西部大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李青;;对山西省物流业建设的思考[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刘锐;;发挥矿业集团平台、窗口作用为全局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作贡献[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师学瑾;崔宇强;王书宽;;对优化临汾市产业结构的再思考[A];2005—2006山西省统计科研成果汇编[C];2006年

9 朱玉林;何冰妮;李佳;;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模型的湖南产业结构演进实证分析[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郑鸿钧;;新世纪福建省畜牧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A];福建省科协首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畜牧业持续发展对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科技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N];科技日报;2009年

2 李珂;福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启动[N];商务时报;2009年

3 通讯员 文执信;“红膏”加盟河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N];泰州日报;2009年

4 记者 林世雄 通讯员 李静;厦大牵头传染病诊断试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N];福建日报;2010年

5 关媛媛;重庆:拟建十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N];商务时报;2009年

6 肖玲;长江液压平台技术研发列入四川省重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N];中国工业报;2010年

7 记者 张侃;安徽省成立光伏发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N];上海证券报;2010年

8 赵晖;节能环保内燃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9 ;十年后,知识竞争力居亚洲前列[N];解放日报;2010年

10 记者 缪琴;成都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昨成立[N];成都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婷婷;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2 王烽;中国开发性银行规制改革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3 祁杭峰;基于主导产业选择的无锡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史历仙;我国能源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的实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5 顾雅洁;基于技术体制视角的产业技术创新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吴剑雄;资本市场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7 徐铁骏;经济全球化中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政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8 罗仁会;产业结构合理性分析与调整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9 于宝东;香港经济周期波动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顾为东;产业结构调整的资本支持战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桂菊;浙江省产业结构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修成;京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外商直接投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程秀花;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金融支持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4 杨守鸿;重庆市主导产业选择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5 戴霞;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利用外资[D];武汉大学;2005年

6 王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万福军;昌平区国资委监管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徐怀礼;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9 李杭;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与产业结构调整[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李海林;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269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7269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c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