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开放经济体下货币政策框架的取向

发布时间:2020-06-23 10:44
【摘要】: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逐步增大,这种压力既有来自国内的货币因素,也有来自国际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影响。我国中央银行为应对这种压力,正利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三率齐发,进一步发挥利率杠杆在调节总需求、管理通胀预期中的作用,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减缓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从融资渠道上,更加重视直接融资作用,鼓励企业采取股权、债券等融资方式筹措资金。努力抑制通货膨胀及通货膨胀预期的增强,争取为经济的平稳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种前提下,我们引入了通货膨胀目标制这种新的货币政策框架,以逐步取代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传统的货币政策框架。 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一种新兴的货币政策框架,其核心就是中央银行向公众正式公布某个时期或某几个时期的通货膨胀目标值(点值或区间值),并明确承认将低且稳定的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的长期目标,中央银行在分析影响未来通货膨胀水平的大量的数据信息后,运用一定的模型预测出通货膨胀的未来走向,将预定的通货膨胀目标与此预测值进行比较,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异对货币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通货膨胀的预定目标值和真实值趋于一致。货币供应量目标的失灵、高企的通货膨胀压力以及中央银行独立性增强等一系列变化,使得大量国家和地区舍弃了原有的货币政策框架,纷纷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这种新的货币政策框架。大量的实践证明,通货膨胀目标制在稳定物价、降低通胀率、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经济运行环境和提高公众的信任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从我国的目前的情况来看,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从这个方面来看,我国需要寻找新的中间目标或者探索新的货币政策框架。目前我国经济形势稳定运行、金融健康发展、财政状况良好、货币政策透明度和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显著增强,已经逐步了具备通货膨胀目标制实施的前提条件。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应在货币政策上借鉴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国家提出的通胀目标制来弥补当前货币政策的不足。本文通过研究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运作机理和实践经验规律来分析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中国的适用性。因此随着条件的成熟,我国应择机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以取代现有的货币政策框架,进一步解决好我国通货膨胀压力。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822.0
【图文】:

不完全流动,货币政策,资本,汇率


使BP和IS曲线进一步右移,直到经济达到一个新的内外均衡为止,如图点所示。综上所述,在资本不完全流动的前提下,浮动汇率与货币政策之间是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同上一种情况相比,在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的效果还得显著的放大。

不完全流动,货币政策,汇率,资本


2.浮动汇率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如图2一2,该国经济首先在A点实现均衡。该国实施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向右移动并与IS交于B点,虽然B点是内部均衡点,但是B点位于BP曲线右侧,这说明由于收入增加和利率下降引起了国际收支逆差,而这又加速了本币汇率贬值,使BP和IS曲线进一步右移,直到经济达到一个新的内外均衡为止,如图中C点所示。综上所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强;虞文美;;基于国际经验的通货膨胀目标制研究[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张曦;谢云山;;从预期角度理解通货膨胀目标制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借鉴意义[J];企业研究;2010年08期

3 钟正生;梁珊珊;吴凌凌;;我国应建立灵活通货膨胀目标制[J];宏观经济管理;2008年11期

4 任辉;;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可行性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框架发展的新趋势[J];华北金融;2005年02期

6 刘程;涂红;;从固定汇率锚退出后的货币政策框架选择[J];中国货币市场;2009年02期

7 牛筱颖;;通货膨胀目标制研究与实践述评[J];经济评论;2006年02期

8 章和杰;杨灵琴;;浅析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框架设计[J];北方经济;2008年19期

9 许云婷;陈立新;;通货膨胀和我国货币政策取向[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年09期

10 严娟;;论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的适用性[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尹继志;;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理论与实践评析[A];2007环渤海区域金融合作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连婕;货币政策框架的选择[N];金融时报;2011年

2 宋立;货币政策应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N];国际金融报;2003年

3 经济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 吴培新;现行货币政策框架难以有效应对全球金融危机[N];上海证券报;2008年

4 宋焱;周小川:目前不宜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N];金融时报;2006年

5 万磊;通货膨胀目标制暂不适于中国[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6 杨媛玫;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N];金融时报;2007年

7 丁志杰 张曙东;通胀目标制成为新兴市场国家新宠[N];金融时报;2005年

8 马德伦(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通货膨胀目标制:国际经验》序[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9 易宪容;通货膨胀威胁中国经济[N];社会科学报;2008年

10 宋焱;中国当前是否需要通胀目标制?[N];金融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明;中国通货膨胀目标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孙丽;通货膨胀目标制: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肖曼君;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际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4 李奕滨;我国货币政策效果评价理论与实证分析[D];同济大学;2007年

5 卢宝梅;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框架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闫森;东盟五国通货膨胀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江日初;内生性视角下中国货币政策规则转型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苏h椒

本文编号:2727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727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c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