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金融的运作模式和发展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互联网金融的运作模式和发展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互联网+的时代,随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日趋网络化,互联网金融的服务需求也日益加大,这为互联网行业提供了拓展金融业务的大好机遇。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众筹、大数据金融等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层出不穷,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30年前,互联网金融模式在美国诞生。最近20多年来,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引起各级政府机构、企业界及社会大众的高度关注,对传统金融行业产生极大的影响。自2012年开始,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呈现大发展大繁荣态势,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探路者和先行军。目前,互联网金融仍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传统金融通过互联网的力量呈现出普惠化的面目,不仅会催生巨大的商业机会,也将促进我国金融格局的大变革,未来的金融业将成为一个充满可能性的行业。因此,深入研究互联网金融的运作模式、发展策略,进而分析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为尚在观望的互联网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借鉴,并为政府出台政策提出建议,具有一定的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本文采用描述性研究法,分析研究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本质特点和结构层次。然后采用SWOT分析法,对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六大平台的运作模式进行深入比较分析,介绍每一种平台的特征和内涵。针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研究大多侧重于以支付宝和余额宝等某一种经营模式为例、从而导致分析不够全面和客观的情况,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选取了成立不久且初具发展规模的的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为例。蚂蚁金服旗下的金融产品构建了一个金融生态系统,这样的经济变量模型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度。通过理论建模和数据分析,本文深度解构蚂蚁金服的运作模式和发展策略,为其他尚在观望之中的互联网公司和金融机构提供借鉴。根据研究结果,本文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进行思考,侧重探究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和向移动互联网金融的转变。最后,结合我国国情,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运作模式 发展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24.6;F83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绪论9-14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9-10
- 1.2 文献综述10-12
- 1.2.1 国外文献综述10-11
- 1.2.2 国内文献综述11-12
- 1.3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12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12-14
- 2.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理论14-22
- 2.1 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14-17
- 2.2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特征17-19
- 2.2.1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17-18
- 2.2.2 互联网金融的特征18-19
- 2.3 互联网金融的结构层次19-22
- 3.互联网金融六大平台的运作模式分析22-32
- 3.1 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22-24
- 3.1.1 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概述22
- 3.1.2 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现状和问题22-24
- 3.2 电商金融模式24-26
- 3.2.1 电商金融服务品台模式概述24-25
- 3.2.2 电商金融模式的本质25-26
- 3.3 P2P网贷平台模式26-28
- 3.3.2 我国P2P平台模式发展现状27-28
- 3.4 众筹模式28-30
- 3.4.1 众筹模式概述28-29
- 3.4.2 我国众筹模式发展现状29-30
- 3.5 直销银行模式30-31
- 3.5.1 直销银行模式概述30
- 3.5.2 我国直销银行模式的发展状况30-31
- 3.6 余额宝模式31-32
- 4.“蚂蚁金服”的运作模式分析32-36
- 4.1 平台化战略提升用户体验32-34
- 4.2 大数据资源有效管控风险34
- 4.3 集聚小额需求产生规模效应34-35
- 4.4 创造新规则打造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35-36
- 5.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36-39
- 5.1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36
- 5.2 互联网金融向移动互联网金融的转变36-38
- 5.3 互联网金融面临的挑战和风险38-39
- 6.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建议39-41
- 6.1 打造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39
- 6.2 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39-41
- 7.结论41-43
- 参考文献43-46
- 作者简介46-47
- 致谢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什么是互联网经济?[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0年03期
2 刘然;纵论互联网经济[J];市场与电脑;2000年12期
3 唐民皓;加快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法律思考[J];探索与争鸣;2000年05期
4 冉永平;别神化互联网[J];中国职工教育;2000年11期
5 康乔;互联网观点互联网:管制还是放开?[J];中外企业文化;2000年20期
6 ;互联网企业[J];中国乡镇企业;2000年10期
7 张黎刚;互联网错了吗?[J];知识经济;2000年12期
8 宋建民;迅猛发展的互联网经济[J];华东科技;2000年04期
9 潘塞;萧条背后的繁荣[J];商务周刊;2000年03期
10 潇秦;;互联网经济知多少?[J];经济管理;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郭鸿平;;互联网技术应用与救捞科技信息的传播[A];救捞专业委员会200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2 王炜;;破译国内移动互联网发展背后的经济学密码[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徐永华;;新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创新转型[A];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变革——2012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12年
4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企业主要的转型与创新[A];中国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报告2013[C];2013年
5 孙晓鹏;;信息化环境下的学术交流和科技创新[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4:数字时代图书馆的创新与共享[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钢;互联网经济前景仍然看好[N];国际商报;2001年
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 谢怀军;互联网经济的价值和生产力[N];网络世界;2001年
3 本报记者 逄丹;互联网经济下的网络畅想[N];通信产业报;2013年
4 赛迪智库 贺石昊 栾群;世界各国积极应对互联网经济[N];中国电子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张伟;互联网电视:互联网企业的“下一盘棋”[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3年
6 刘q
本文编号:5079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507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