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农户信贷配给下借贷福利效果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24 14:42

  本文关键词:农户信贷配给下借贷福利效果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农户信贷配给 金融资产 信贷约束程度 福利效应


【摘要】:运用Biprobit模型和Switching模型,对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47户农户调查的微观数据,分两个阶段对农户受到信贷配给的影响因素及程度和信贷配给下农户的福利效应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金融资产余额对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均为负向影响;是否加入农业合作社对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均为负向影响;总支出对需求的影响显示为正向;家庭劳动力比率、纯收入和固定资产余额对资金供给为正向影响;农户受到信贷约束的程度为74.63%,受到信贷配给的农户的信贷资金有效利用率是未受到信贷配给农户的2倍。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农户信贷配给 金融资产 信贷约束程度 福利效应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973097) 教育部规划项目(09YJAVH074) 中国博士后第二期特别资助基金项目(200902612)
【分类号】:F832.43;F224
【正文快照】: 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信贷约束被普遍认为是阻碍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的关键因素,农户受到信贷配给的现象非常普遍。据估计,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农户获得正规信贷的比例只有15%,而在非洲,这一比例仅为5%。而且,这部分信贷资源往往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中,平均来看,在发展中国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守银,张照新,张海阳,汪承先;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和需求——以传统农区为例[J];管理世界;2003年03期

2 陈锡文;农村资源配置与农村经济的作用不协调[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23期

3 李锐;朱喜;;农户金融抑制及其福利损失的计量分析[J];经济研究;2007年02期

4 周国良;;农村金融供给短缺的成因分析及危害透视[J];开发研究;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亚玲;;甘肃省农户信贷需求现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2 刘庆丰;;不同类型贫困农户借贷行为比较——基于湖南邵阳县农户信贷行为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3 杨莲娜;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的实证分析与农户金融需求的满足——对安徽省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的调查及其思考[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高鑫;许宇鹏;石道金;;影响农户林权抵押贷款需求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浙江省遂昌县农户调查[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曾学文;王辰华;吕忠伟;;农户的金融需求与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罗剑朝;王磊玲;;农户融资绩效区域差异分析——基于1995—2009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王丽萍;霍学喜;;西部地区农户借贷行为及其制约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07年01期

8 张改清;;农户民间借贷需求影响因素的经验分析——基于河南省的调查[J];商业研究;2008年07期

9 杜晓颖;;基于农户收入结构变化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J];商业研究;2011年03期

10 李延敏;;不同类型农户借贷行为特征[J];财经科学;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立;;两部门合作:农村金融体系形成的一般逻辑与中国经验[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董晓林;张景顺;;农户的信贷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以苏北地区为例[A];建设我国现代化农业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朱娟;胡定寰;;现代化的农产品供应链对我国小农户贷款行为的影响[A];第四届农业政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与制度建设论文集[C];2007年

4 朱喜;史清华;李锐;;转型时期农户的经营投资行为——以长三角15村跟踪观察农户为例[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2期[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平英;产业组织结构与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盖丽丽;中国农村金融监管:变迁、效果及改进[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4 陈志新;基于动态信用农户供应链融资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杨迪航;农户融资困境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6 邵传林;制度变迁下的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研究:自农户视角观察[D];西北大学;2011年

7 尹学群;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朱少洪;农户信贷约束实证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9 凌峰;中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徐唐奇;农地城市流转中农民集体福利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晨;涉农贷款分类管理及政策支持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宋增芬;山东省农户借贷参与意愿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高新会;莱芜市农业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瞿梦杰;乡镇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的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姚佳成;大石桥市农民信贷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6 朱培巧;云南省新农村建设投融资长效机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宋平;我国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蒋碧湖;县域农行服务三农的金融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陈慧飞;小额信贷与农户行为选择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李甜甜;农户参与订单农业行为及其对正规金融供给的影响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学好;;建立我国政策性金融长期稳定发展的政策机制[J];财政研究;2006年09期

2 汪三贵;中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和前景[J];农业经济问题;2000年12期

3 史清华,陈凯;欠发达地区农民借贷行为的实证分析——山西745户农民家庭的借贷行为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秀丽;钱友文;;中国金融业改革对双重信贷配给影响的实证检验[J];上海金融;2011年12期

2 郑慧明;刘伟平;;福建农业龙头企业遭受信贷配给的实证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3 张静琦,古文威,朱疆;现代信贷配给理论评述及启示[J];财经科学;2000年04期

4 彭建刚;信贷配给论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内在关系[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年01期

5 朱恒鹏;公有制下的投资竞争和信贷配给[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6 黄树青;发展中国家的信贷配给与我国乡镇企业融资困境的解决[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年08期

7 黄树青;信贷配给与我国乡镇企业融资困境[J];华南金融研究;2001年05期

8 刘明显,魏桦;关于信贷配给的产权分析[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沈杰,张智光,何勤;面向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经济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2年10期

10 张玉喜;信贷配给理论及其政策启示[J];商业研究;200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静;周宗放;霍学喜;;信贷配给突变分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杜朝运;罗海;;信贷配给理论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顾海峰;;信贷配给视角下我国金融市场的机理性缺陷及其治理研究[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胡文婷;梁雪春;童玲玲;;信贷配给下农村经济体研究[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西川;黄祖辉;程恩江;;小额信贷缓解农户正规信贷配给了吗?——来自三个非政府小额信贷项目区的经验证据[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青年基金获得者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何茂涛;;信贷配给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梁小民;走出银行的困境[N];中国经营报;2001年

2 梁小民;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N];文汇报;2002年

3 汇添富基金研究总监、 汇添富均衡增长股票基金经理 韩贤旺;消失的市场[N];中国证券报;2013年

4 特约嘉宾 杨思群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副教授;建立多层次创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3年

5 农行河北唐山分行 赵卫群 刘耀明;商业银行如何防范信用风险[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0年

6 记者 方烨;董先安: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推迟加息时点[N];经济参考报;2010年

7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 魏凤春 王洋;流动性变数将影响今年市场走势[N];上海证券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谦;信贷配给的机制影响与制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王松华;经济转轨中我国信贷配给双重性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3 叶光毓;我国区域信贷配给的形成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4 刘艳华;中国农村信贷配给及其绩效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5 任建军;信贷配给与区域经济发展[D];湖南大学;2010年

6 甘春开;中国经济转轨中的信贷配给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胡红星;中小企业信贷配给机制的系统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8 丁秀英;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信贷配给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王征;信贷配给微观机理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翁舟杰;中国中小企业信贷配给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善民;基于信贷配给理论的中小企业融资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2 厉志华;银行业结构对信贷配给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张勇;我国农户信贷配给及其福利水平[D];暨南大学;2010年

4 彭志慧;信贷配给理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5 朱方圆;我国非均衡信贷配给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实证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肖前进;现代信贷配给理论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D];吉林大学;2007年

7 李波;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配给形成机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8 刘智;信贷配给理论初探[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9 张洁;转轨时期我国双重信贷配给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李方训;我国农村信贷配给及解决思路[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119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9119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b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