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关税壁垒对我国出口东盟的影响及贸易便利化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30 10:06
中国-东盟自贸区于《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签署时正式启动,截止到目前,双方合作进展喜人。然而在关税减免进行的如火如荼之时,东盟国家对于我国的非关税壁垒逐渐显现,它们种类繁多且隐蔽性强,对于升级版自贸区的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因此探究东盟各国非关税壁垒实施现状、东盟非关税壁垒对我国的影响程度以及我国出口企业如何规避非关税壁垒成为中国与东盟贸易便利化推进的重点。本文将研究对象定为东盟十个国家。首先为东盟非关税壁垒现状分析,从总体来看东盟非关税壁垒发展速度快、发生频率高,呈持续增长态势;分国别来看泰国、印尼和菲律宾的非关税壁垒通报数量远大于其他国家;从类别来看,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和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检疫(SPS)运用较多,影响较为恶劣。其次是东盟非关税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分析,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风险应对能力相对较差且应对成本高,致使其每年的直接损失额都高于大型企业;受影响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为机电仪器,同时该行业出口直接损失额最大、出口新增成本最高。随后在考虑到面板数据的运用后,使用引力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各类非关税壁垒对我国出口造成的影响以及在各国起到的作用。可以看到,非关税壁垒的确负面影响显著,并且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和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检疫(SPS)影响显著;但数量控制措施(QC)、价格控制措施(PC)、装船前检验(INSP)、出口限制(EXP)在东盟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觑,这与世界其他地区情况有所差别;本文也得到了不同国家使用频繁的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了进一步缓解非关税壁垒,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本文认为我国政府应与东盟进行协商谈判,并提出了相应的贸易便利化协商谈判的总体思路与具体措施。。
【学位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752.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论述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述结构
1.3.3 结构安排
1.4 研究特色与创新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与研究现状综述
2.1 非关税壁垒、贸易便利化与国际贸易
2.1.1 非关税壁垒的定义
2.1.2 贸易便利化定义
2.1.3 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抑制作用
2.1.4 贸易便利化对国际贸易的促进机制
2.2 非关税壁垒与贸易便利化相互作用机制
2.2.1 非关税壁垒对贸易便利化的阻碍机制
2.2.2 贸易便利化对非关税壁垒的传动机制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2.3.1 非关税壁垒研究综述
2.3.2 国内外对引力模型的研究
2.3.3 研究现状述评
第3章 东盟非关税壁垒现状及其对我国出口影响分析
3.1 东盟非关税壁垒现状分析
3.1.1 东盟非关税壁垒发展趋势
3.1.2 东盟非关税壁垒分布情况
3.1.3 东盟非关税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
3.2 东盟非关税壁垒对我国出口影响分析
3.2.1 出口东盟总体直接损失额
3.2.2 不同规模企业出口东盟直接损失额
3.2.3 不同行业企业出口东盟直接损失额
3.2.4 不同行业受影响企业数
3.2.5 不同行业企业出口东盟的新增成本
3.3 小结
第4章 东盟非关税壁垒对我国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模型的理论基础与设定
4.2 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4.3.1 基准回归结果
4.3.2 分类别分析结果
4.3.3 分类别分国家分析结果
4.4 小结
第5章 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对策
5.1 贸易便利化协商总体思路
5.1.1 丰富我国与东盟协商谈判的内涵
5.1.2 突出中国与东盟协商谈判的重点
5.1.3 强调中国与东盟协商谈判的依托
5.2 贸易便利化具体对策
5.2.1 加快构建“单一窗口”,提升贸易便利化品质
5.2.2 切身考虑各国国情,缓解各类非关税壁垒
5.3 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面板数据检验过程
【学位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752.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论述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述结构
1.3.3 结构安排
1.4 研究特色与创新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与研究现状综述
2.1 非关税壁垒、贸易便利化与国际贸易
2.1.1 非关税壁垒的定义
2.1.2 贸易便利化定义
2.1.3 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抑制作用
2.1.4 贸易便利化对国际贸易的促进机制
2.2 非关税壁垒与贸易便利化相互作用机制
2.2.1 非关税壁垒对贸易便利化的阻碍机制
2.2.2 贸易便利化对非关税壁垒的传动机制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2.3.1 非关税壁垒研究综述
2.3.2 国内外对引力模型的研究
2.3.3 研究现状述评
第3章 东盟非关税壁垒现状及其对我国出口影响分析
3.1 东盟非关税壁垒现状分析
3.1.1 东盟非关税壁垒发展趋势
3.1.2 东盟非关税壁垒分布情况
3.1.3 东盟非关税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
3.2 东盟非关税壁垒对我国出口影响分析
3.2.1 出口东盟总体直接损失额
3.2.2 不同规模企业出口东盟直接损失额
3.2.3 不同行业企业出口东盟直接损失额
3.2.4 不同行业受影响企业数
3.2.5 不同行业企业出口东盟的新增成本
3.3 小结
第4章 东盟非关税壁垒对我国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模型的理论基础与设定
4.2 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4.3.1 基准回归结果
4.3.2 分类别分析结果
4.3.3 分类别分国家分析结果
4.4 小结
第5章 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对策
5.1 贸易便利化协商总体思路
5.1.1 丰富我国与东盟协商谈判的内涵
5.1.2 突出中国与东盟协商谈判的重点
5.1.3 强调中国与东盟协商谈判的依托
5.2 贸易便利化具体对策
5.2.1 加快构建“单一窗口”,提升贸易便利化品质
5.2.2 切身考虑各国国情,缓解各类非关税壁垒
5.3 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面板数据检验过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鲍晓华;朱达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差异化效应: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经济;2015年11期
2 魏格坤;;中国—东盟非关税壁垒强度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兼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自由化路径选择[J];东南亚纵横;2015年10期
3 陈晓娟;穆月英;;韩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5年07期
4 杨s
本文编号:28306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830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