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服务业集聚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2 18:22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构成部分,科技服务业在合理配置创新资源、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科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其集聚态势也越来越明显。有效发挥科技服务业的集聚效应,对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技服务业集聚效应在不同的视角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产业视角将集聚效应分为成本效应、要素集聚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从空间视角将其分为创新效应、知识溢出效应、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一方面通过要素集聚效应为三次产业的发展汇聚高素质人才,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发挥科学技术对三次产业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创新效应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并有利于知识技术的溢出,然而创新要素的流动是双向的,在较强的极化作用下科技服务业集聚也会抑制邻近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将科技服务业集聚度作为影响三次产业技术效率的核心变量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科技服务业集聚在第一产业中的优势作用并未显现,对于第二、三产业技术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科技服务业集聚度提高1%,第二、三产业技术效率分别提高0.06%、0.32%。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对科技服务业...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图 3-1 信息充分流动的作用路径科技资源共享科技资源包括科技人力资源、科技基础设施、科技经费投入等。科技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通过集聚大量科技人才、研发经费以及各种科施在特定空间范围内,能够提升科技资源使用的便利性和高效性,通些科技资源,降低单个企业的创新成本。在科技人力资源方面,科技过集聚形成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对于集聚地来说往往拥有较高的人率,对企业来说可以实现与科技人才的直接有效对接,避免对人力资工作;在科技基础设施方面,集聚区内企业可以共享网络信息资源以据库,可以避免一些大型科研仪器的重复购置。而这些数据库的建立科研仪器的采购往往耗资巨大,对一些小型科技企业是一笔巨大的成对一些专业化技术公共服务,包括气象服务、海洋服务、环境生态检,通过科技基础设施共享平台,可以大大降低单个企业的服务成本,的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42],其作用路径图 3-2。
图 3-2 科技资源共享的作用路径 专业化分工科技服务业集聚带来分工的深化、细化,企业可以更加专注于某一特定分领域,更有利于创新的产生。随着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其分工外包模式越明显。随着各专业领域分工不断深化,出现了一批专业的研发机构、服构等。一些企业为了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核心环节,同时降低成本,将一业务如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等外包给第三方机构。化分工可以使各部门以及各产业之间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比较优势,减少不节之间的转化成本,更有效率的释放发展潜能。如一些研发机构可以专注础研究,将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一些市场调查、认证评估等环节进行外包。业企业可以与科技服务机构进行合作分工,将前期的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后期的服务等环节进行分工外包,专注于自己的核心领域。科技服务业集过形成包括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各类综合服务机构,如科技金融机构的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货币、资本等各类金融服务,能够高效的解决贷款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科技服务业效率评价——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及视窗分析[J]. 张恒,周中林,郑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05)
[2]新兴产业发展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创新要素与集聚效应双重视角[J]. 李红锦,曾敏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01)
[3]不同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J]. 张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4]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空间集聚效应分析[J]. 邱士雷,王子龙,杨琬琨,董会忠.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8(06)
[5]科技服务业促进制造业效率提升的路径[J]. 杨慧力,汪金月,李静. 中国科技论坛. 2018(11)
[6]中国科技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实证研究[J]. 徐宏毅,仝思雨,孟佩,李方.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7]科技创新、产业集聚与地区劳动生产率[J]. 蔡玉蓉,汪慧玲. 经济问题探索. 2018(10)
[8]集聚、全要素生产率与产业增长[J]. 卢飞,刘明辉,孙元元. 科学学研究. 2018(09)
[9]市场效应、政府行为与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空间视角分析——以福建省为例[J]. 林宏杰.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10]产业集聚、市场集中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基于京津冀、长三角两大经济圈制造业的比较[J]. 杜爽,冯晶,杜传忠.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8(07)
博士论文
[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 杨芳.兰州大学 2017
[2]中国信息服务业集聚效应研究[D]. 夏昉.吉林大学 2017
[3]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研究[D]. 韩冰.吉林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京津冀产业集聚形成及效应研究[D]. 蔡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7
[2]发展科技服务业促进东北地区创新能力提升研究[D]. 李维尊.吉林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622206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图 3-1 信息充分流动的作用路径科技资源共享科技资源包括科技人力资源、科技基础设施、科技经费投入等。科技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通过集聚大量科技人才、研发经费以及各种科施在特定空间范围内,能够提升科技资源使用的便利性和高效性,通些科技资源,降低单个企业的创新成本。在科技人力资源方面,科技过集聚形成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对于集聚地来说往往拥有较高的人率,对企业来说可以实现与科技人才的直接有效对接,避免对人力资工作;在科技基础设施方面,集聚区内企业可以共享网络信息资源以据库,可以避免一些大型科研仪器的重复购置。而这些数据库的建立科研仪器的采购往往耗资巨大,对一些小型科技企业是一笔巨大的成对一些专业化技术公共服务,包括气象服务、海洋服务、环境生态检,通过科技基础设施共享平台,可以大大降低单个企业的服务成本,的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42],其作用路径图 3-2。
图 3-2 科技资源共享的作用路径 专业化分工科技服务业集聚带来分工的深化、细化,企业可以更加专注于某一特定分领域,更有利于创新的产生。随着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其分工外包模式越明显。随着各专业领域分工不断深化,出现了一批专业的研发机构、服构等。一些企业为了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核心环节,同时降低成本,将一业务如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等外包给第三方机构。化分工可以使各部门以及各产业之间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比较优势,减少不节之间的转化成本,更有效率的释放发展潜能。如一些研发机构可以专注础研究,将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一些市场调查、认证评估等环节进行外包。业企业可以与科技服务机构进行合作分工,将前期的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后期的服务等环节进行分工外包,专注于自己的核心领域。科技服务业集过形成包括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各类综合服务机构,如科技金融机构的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货币、资本等各类金融服务,能够高效的解决贷款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科技服务业效率评价——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及视窗分析[J]. 张恒,周中林,郑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05)
[2]新兴产业发展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创新要素与集聚效应双重视角[J]. 李红锦,曾敏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01)
[3]不同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J]. 张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4]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空间集聚效应分析[J]. 邱士雷,王子龙,杨琬琨,董会忠.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8(06)
[5]科技服务业促进制造业效率提升的路径[J]. 杨慧力,汪金月,李静. 中国科技论坛. 2018(11)
[6]中国科技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实证研究[J]. 徐宏毅,仝思雨,孟佩,李方.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7]科技创新、产业集聚与地区劳动生产率[J]. 蔡玉蓉,汪慧玲. 经济问题探索. 2018(10)
[8]集聚、全要素生产率与产业增长[J]. 卢飞,刘明辉,孙元元. 科学学研究. 2018(09)
[9]市场效应、政府行为与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空间视角分析——以福建省为例[J]. 林宏杰.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10]产业集聚、市场集中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基于京津冀、长三角两大经济圈制造业的比较[J]. 杜爽,冯晶,杜传忠.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8(07)
博士论文
[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 杨芳.兰州大学 2017
[2]中国信息服务业集聚效应研究[D]. 夏昉.吉林大学 2017
[3]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研究[D]. 韩冰.吉林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京津冀产业集聚形成及效应研究[D]. 蔡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7
[2]发展科技服务业促进东北地区创新能力提升研究[D]. 李维尊.吉林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622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3622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