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逆向物流理论的扬州市废旧家电回收网络体系构建与资源化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逆向物流理论的扬州市废旧家电回收网络体系构建与资源化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废弃物产生量逐年增多。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消费者对电子产品需求量日益扩大以及电子产品更新速度加快,将会产生大量电子废弃物。大量的电子废弃物使得我国面临着电子垃圾处理的巨大压力。然而,我国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体系尚未形成,回收处理方法落后,如何建立我国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体系,是决策者应当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课题对比国内外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模式与经验,分析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电子废弃物回收管理体系的建立对电子垃圾回收处理的积极意义。课题以扬州为示范城市,选择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电脑五类家电为代表,利用灰色模型、新陈代谢灰色模型、无偏灰的模型预测2010-2015扬州市五类电子产品的销售量,再利用灰色神经网络模型预测2016-2020年扬州市五类电子产品的废弃量。前期通过对废品回收站的实地调查,确定回收点布局,在此基础上,构建集合覆盖模型对中转站进行优化选址,从而构建扬州市完整的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网络,并计算建设中转站所需总费用和碳排放量。研究预测结果显示,2020年扬州市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器、电脑的废弃量依次达到5.71万、3.8万、4.33万、2.84万和10.64万台,五类电子产品总产量为27.32万台。研究确定了扬州市市域范围的广陵区和邗江区的76个废弃电子产品回收点的布局,利用二次优化选址方案,扬州市域范围内共确定7个回收中转站,负责回收半径4km以内回收点的电子废弃物。对建立的电子废弃物回收网络进行了经济性分析和碳排放分析,根据蚁群算法在MATLAB上运行代码,经计算建立回收网络系统所需要的总费用为143.04万元/年;通过碳排放分析,得出扬州市建立电子废弃物回收网络的碳排放量为10.63吨/年,该回收网络的建设对电子废弃物回收资源化与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电子废弃物 回收网络 废弃量量预测 中转站选址 经济性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13.2;X70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22
- 1.1 研究背景9-12
- 1.2 国内外电子废弃物回收管理研究现状12-20
- 1.2.1 电子废弃物产生量的研究12-16
- 1.2.2 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回收管理的研究现状16-20
- 1.3 课题来源20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20-22
- 1.4.1 研究内容20
- 1.4.2 技术路线20-22
- 第2章 扬州市电子废弃物回收现状调查22-28
- 2.1 扬州市电子废弃物回收现状调查22-27
- 2.2 本章小结27-28
- 第3章 扬州市电子废弃物产生量预测28-42
- 3.1 扬州市电子产品销售量28-31
- 3.2 扬州市电子废弃物产生量预测31-41
- 3.2.1 灰色模型及其改进模型预测32-38
- 3.2.2 BP神经网络预测38-41
- 3.3 小结41-42
- 第4章 扬州市电子废弃物回收网络分析42-57
- 4.1 逆向物流42
- 4.2 扬州市电子废弃物回收现状42-43
- 4.3 电子废弃物回收网络43-46
- 4.4 中转站二次选址46-50
- 4.5 扬州市电子废弃物回收网络经济性分析50-52
- 4.6 蚁群算法的数学模型52-56
- 4.7 小结56-57
- 第5章 回收网络碳排放分析57-62
- 5.1 我国碳排放现状57-58
- 5.2 碳排放分析58-61
- 5.3 小结61-62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62-65
- 6.1 结论62-63
- 6.2 建议63-65
- 参考文献65-70
- 致谢70-71
- 附录71-8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84-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山鹰,陈丙珍,沈静珠;热回收网络结构柔性的改进方法研究[J];化工学报;1993年06期
2 徐光;;构建广西再生有色金属回收网络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5期
3 梁晓辉;李光明;黄菊文;贺文智;丁婧;;上海市电子废弃物产生量预测与回收网络建立[J];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05期
4 徐旭强;;日本在德国回收保险杠[J];国外塑料;1992年04期
5 ;四川省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信息数据库[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1年10期
6 高平全;范厚明;李阳;张晓楠;;基于生成量预测的城市废旧家用电器回收网络[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7 ;昆明立法规范“收破烂”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3年11期
8 陈琳;;对县级供销社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的设计与思考[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2年11期
9 刘德龙;;励精图治 再创大业[J];金属再生;1989年03期
10 邓建新;巫桂;苏凯琳;马斌;杨念;;广州市城市木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初步探讨[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海燕;高阳;;基于模糊回收数量和质量的多目标废旧品回收网络设计[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雷莉;我市建成废品社区回收网络[N];重庆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张骏;完善全市回收网络 纳入政府重大项目[N];解放日报;2013年
3 秦克江邋记者 吴巧君;打造社区和工业回收网络[N];天津日报;2008年
4 付德成;建立旧货回收网络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N];鞍山日报 ;2005年
5 本报记者 谭逊;五大经营网络促进农民增收[N];宝鸡日报;2007年
6 张树忠;增资扩股 回收网络规模扩张[N];中华合作时报;2007年
7 记者 邱登科;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建设回收网络[N];民营经济报;2011年
8 闫洁;旧物回收不必走街串巷,点鼠标就行[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9 首席记者 吕红丽;再生资源社区回收网络启动[N];盘锦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刘乃昊;架设金桥迎朝阳[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桐;基于逆向物流理论的扬州市废旧家电回收网络体系构建与资源化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2 薛雅琼;基于离散仿真分析的废旧家电回收网络优化[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3 杨雪影;再制造产品回收网络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1年
4 张雅X;家电产品保有量/报废量预测及回收网络规划[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齐桐萱;区域废旧家用电器回收网络规划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逆向物流理论的扬州市废旧家电回收网络体系构建与资源化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80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438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