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理论分析
一、现行国民经济核算存在的不利因素
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只重视经济产值及其增长速度,而忽视了资源基础和生态环境条件,即未考虑自然资源耗损的折耗和生态环境的损失。这种不考虑外摊成本的经济核算后果是:一方面使经济产值虚幻增加,使现行经济产值的增长带有虚假性,看不到不合理利用自然的回报;另一方面使资源持久削弱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循环经济是一种闭环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经济的发展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它建立在对物质的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之上。在这种经济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这也是为社会所普遍接受的经济活动准则,它的追求目标是以尽可能减少环境代价和资源消耗最大限度的实现发展效益。“资源——产品——废物和污染排放”是一种开放型的单向物质流动模式。在这种经济中,对自然资源和能源开采是高强度的,而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一次性的,且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弃物大量排放到环境中去。减量化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减少生产过程的能量资源消耗及废弃物的产生,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再循环是指对生活生产使用过的废弃物进行适当的处理,进行全面循环利用,使之最大限度地重新变为资源。循环经济的核心是提高资源生态环境的利用效率,建立闭环的经济发展系统和物质循环模式。再利用是指解决产品自身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这种模式主要从生态角度出发,比如尽量使用翻新、修复后的产品,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零部件及产品的循环利用率,节约生产成本和资金投入。
四、建立环保型经济增长体制
现有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指标及其计算方法都是通过评价自然环境、经济和人文系统的表现来反映一定的政策对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人类不得不重新寻求一条经济、社会与环境、生态之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道路。现行的经济增长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管是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还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就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仅仅从经济目标来衡量社会进步和生产发展,从形式看它们经济增长的方式不同,实质上都把环境当作一个容纳生产废弃物、提供资源的载体,不注重环境的保护,忽视环境质量的变化,在这种经济模式下,环境保护不能真正被落实下去的。因此要想真正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以此为基础向环保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仅仅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其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远远不够的。把环境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进行评价,环保型经济增长集约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有本质的不同,在经济评价的过程中把环境作为生产要素的一个因素参与到经济总量中进行评价,把环境资源经济增长联系起来,,将其纳入到经济增长体系中去,最终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两个目标同时实现。
五、结语
总之,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理论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理论,亟待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发掘和科学地研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本文连接地址,转载请注明出处。现代商业
本文编号:169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6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