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浅议中国宏观经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5-03-08 18:32

王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

摘要:积极的货币政策帮助中国经济在危机中和金融危机保持稳定而较快的增长。然而与之相随的是物价上涨、通胀压力显现和外部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是防通胀,保增长的压力较小。

关键词:金融危机;货币政策;通货膨胀

当美、欧等世界各大经济体遭受金融危机的重创后,中国经济几乎成为了世界经济的一枝独秀。这既是中国良好经济发展态势继续的结果,也与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分不开。

一、中国宏观经济存在的问题

金融危机后,,尽管经济总量向好,但是影响经济持续健康稳健发展的不利因素也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通货膨胀压力大增。就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同比增长情况来看,20092月以前的12个月内同比增长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由8.7%下降至-1.6%,即物价出现下跌趋势,这一现象一直维持至200910月份。此后价格指数稳步增长,201010月同比增长率达到4.4%,环比增长率为0.8%2008年以来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如图3所示。不仅消费品价格在涨,住房价格也在政府的组合打压下顽强地上涨。其中,2009年房价环比增速呈稳步上升趋势,201048月,增速出现回落,6月份甚至出现负增长,9月份以来,房价在成交量萎缩的情况下仍维持着滞涨局面。

2. 人民币升值问题。2008年前三个季度人民币大幅升值,由1月的每100美元兑换718.53元人民币下降至20089月的681.83元人民币。此后直至20105月份波动幅度较小。但5月份以来人民币又进入了新一轮升值期,由5月的682.8下降至当前的662.42,半年内人民币币值上升了2.98%

3. 国际宏观经济环境问题。统计数据表明,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美国受金融危机影响后复苏乏力。资产和产能闲置严重,失业率高达96%,个人消费开支虽持续增长,但依旧疲软。在内需疲软的同时,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呈现减弱趋势。第二季度美国出口仅增长9.1%,为2009年以来最低季度增幅。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美国利用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采用以邻为壑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刺激政策,美联储宣称,到20116月底的未来8个月中购买6 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加上此前已有每月350亿美元的购买量,未来8个月,美国总共将印发9 000亿美元用于购买国债。短期内,如此巨额的美元被投入市场,将进一步刺激美元贬值和全球流动性泛滥。

二、中国货币政策的应对策略

当前,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人民币汇率和国际经济环境是影响中国货币政策抉择的主要因素。作为“世界工厂”,中国是能源密集型、原材料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的经济体。由于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印等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大幅度提高了对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的需求,从而带动了全球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通货膨胀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致命的。

1. 物价上涨,尤其是食品价格上涨,将导致食品消费在老百姓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相当高。居民的钱如果全花在菜篮子上,购买工业品的能力就会大幅度下降,所谓“内需”不仅无法“拉动”,反而可能萎缩。

2. 由于能源与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工业制造品成本上升,从而工业品价格上升压力增大。一方面是供给方的价格上涨,另一方面是居民收入主要用在食品消费上而导致工业品购买力不足。两相矛盾下,将导致工业品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从而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 通货膨胀将加速资产泡沫化。中国房产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即使政府针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接二连三出台,但收效甚微,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大家的通胀预期。开发商和投资者都预期物价会上涨、货币会贬值,较好的保值增值手段就是把货币资本化。投资房地产就是其中的一个方向。另一个投资方向是股市,中国沪深股市价格指数自20107月份以来步入了上升通道。其中,上证指数收盘价由71日的2 373.79上涨至1110日的3 115.36,上涨31.24%;深证成指收盘价由71日的9 203.91上涨至1110日的13 705.68,上涨48.91%。房产价格的居高不下乃至上涨牵涉的不仅是民生这一政治问题,更重要的是资产泡沫最终总会破灭,泡沫越大、破灭得越迟,对宏观经济的破坏力就越大。

4. 当居民购买力和生活质量下降时,工资上涨压力增大。工资上涨将进一步给制造业造成涨价的压力,形成一种涨价不断地刺激新一轮涨价的恶性循环的局面。如果这种局面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则将破坏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基础。

全球货币流动性泛滥,如美元投放量的不断放大,将进一步导致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币值上升也将给中国宏观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最直接的影响是进出口。有研究表明,人民币升值后,受进出口相对价格以及国内产出水平下降的影响,进出口额呈现下降态势,但由于J曲线效应,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额下降幅度在前期要小于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口的下降幅度。约5个月之后出口下降幅度超过进口下降幅度。进出口这种下降格局将会改变中国的净出口格局,它将导致两个结果:一是国际收支顺差的改善,二是经济增长速度减慢。人民币升值还会影响到国内物价水平,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受人民币进口价格指数下滑的影响将会同方向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有利于总体物价水平的回落。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存在还可能导致国际热钱的流入,过多热钱流入对经济将产生负面影响。因为热钱往往会流入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导致资产泡沫膨胀,当宏观经济基本面出现不稳定迹象时,热钱就会流出,促使其助长的泡沫加速破裂,从而引起经济衰退乃至动荡。不过,就当前而言,在中国管理浮动汇率制、对资本项目实施严格管制并且利息率市场化程度还很低的情况下,汇率变动将不会对短期资本流动产生大的影响。

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在于通货膨胀及其可能对宏观经济造成的长期的破坏性的影响,而保增长压力相对较小。中国有管理汇率制度和资本项目下外汇流动的严格管理制度,人民币币值受加息影响有限。因此,当前中国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是明智之举。

参考文献:

1]靳玉英,张志栋.非传统货币政策解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0,(10.

2]宋芳秀.中国利率作用机制的有效性与利率调控的效果[J.经济学动态,2008,(2.

3]陈金娥,刘旺霞.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关系研究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08,(1



本文编号:169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69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b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