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低碳经济的发展途径之一:低碳城市

发布时间:2015-03-15 09:50

邱敏芳  周璐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基于城市是控制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实施平台的背景,阐述低碳城市的内涵,介绍发达国家发展低碳城市的范例以及借鉴,并提出从将“低碳”理念全面导入未来城市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低碳建筑、鼓励发展低碳交通、倡导低碳消费方式四方面重点打造低碳城市。

关键词:低碳经济  低碳城市 内涵  国际经验  发展途径

在控制气候变化的路径上,最主要的实施平台是城市,因而城市必然是社会迈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最重要政策实施平台。其原因:(1)城市对海平线上升及极端无氧变化带来的影响最为敏感;(2)城市化过程中消耗大量能源,产生大量温室气体,是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源头,如城市化速度快的国家,城市建设过程约消耗全国能源40% ~50%;(3)目前已存在的提高能耗效率和减排技术,有大部分手段都可以在城市内规模化应用,如城市可通过合理规划、设计营运和物业管理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0%。

一、低碳城市的内涵

低碳城市指在一定规划、政策和制度建设的推动下,公众以低碳为理念和行为特征广泛参与,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实现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式。其途径是采用清洁能源和发展低碳技术发展产业,指导思想为低碳理念,实施基础为低碳技术和产品,主要对象为低碳能源生产和应用,前提是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低碳城市应包括以下内涵: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低碳城市的本质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建设低碳城市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在努力降低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碳足迹”同时,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二)碳排放量增加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脱钩的目标:以降低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碳排放强度为近期目标,首先实现碳排放量与社会经济发展脱钩的目标,即碳排放量增速小于城市经济总量增速,长期和最终目标是降低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碳排放总量。

(三)对全球碳减排做出贡献:对单个城市而言,低碳应当包含两个层次。狭义上,城市内部社会经济系统的碳排放降低并维持在较低水平,能被自然系统正常回收。广义上,一个地区通过发展低碳技术或产品,其应用对全球碳减排做出贡献。

(四)核心在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1、需要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核心技术,特别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节能技术和新能源的生产应用技术,是城市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技术基础。

2、需要公共治理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低碳行动需要政府、公司、组织、家庭和个人的广泛参与,其中政府对低碳的认识程度决定低碳城市发展的高度,政府的机制设计和管理创新发挥着主要推动和激励作用。

二、发展低碳城市的国际经验

(一)国外状况

1、英国

英国政府成立私营机构碳信托基金会,负责联合企业与公共部门,发展低碳技术,协助各种组织降低碳排放,其与能源节约基金会联合推动英国低碳城市项目。英国低碳城市规划和行动方案有以下主要特点:

(1)低碳城市规划目标单一,即促进城市总的碳排放量降低。减碳目标的基本设定是2020年全英国CO2排放在1990年水平上降低26% 一32%,2050年降低60%。根据英国全国目标,伦敦市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将20072025年间碳排放量控制在6亿吨之内,即每年碳排放量降低4%。

(2)低碳城市主要实现途径是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提高能效和控制能源需求。如布里斯托市在控制碳排放方面着重于更好利用能源,包括减少不必要能源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应用可再生能源等。

(3)低碳城市规划重点领域是建筑和交通。以布里斯托市为例,2000年全市碳排放量中,,住宅和商用建筑排放量占37% ,交通占36%,工业碳排放占22% 。伦敦市碳排放总量中,家庭住宅占到38% ,商用和公共建筑占33%,交通占22%。

(4)低碳城市建设强调技术、政策和公共治理手段并重。政府应当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综合运用财政投入、宣传激励、规划建设等手段,鼓励企业和市民参与。如英国碳信托基金会与143个地方政府合作制定地方政府碳管理计划,旨在控制和减少地方政府部门和公共基础设施的碳排放。

2、日本

20086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提出新的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对策,即“福田蓝图”,指出日本温室气体减排的长期目标是:到2050年日本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目前减少60% 一80%。具体来看,日本低碳社会建设有如下特征:

1)低碳社会规划目标灵活。日本低碳社会规划考虑两种模式,模式A追求GDP的增长,侧重城市集中地区形成高密度、高科技社会方式,模式B侧重分散人口、资源,倡导轻松悠闲的生活方式。

2)低碳社会建设过程体现各部门共同参与。其首要原则是所有部门实现碳排放最小化,最大限度挖掘各经济部门碳减排潜力。如企业开发温室气体排放量少的商品;民众改变生活方式,选择环保产品等。

3)低碳社会规划重点领域多元化。低碳社会规划在强调所有部门共同参与原则的同时,在具体实施上有所侧重,交通、住宅与工作场所、工业、消费行为、林业与农业、土地与城市形态等为重点规划领域。

4)低碳社会建设的政府主导性。政府加强公共交通网络建设;根据对环境的影响征收环境税;城市建设推行紧凑的城区布局;农村推广使用生物燃料的汽车;引进高效低价的可再生能源。

(二)借鉴意义

1、中国低碳城市是要探索一条工业化过程中的低碳发展模式,这要求:(1)低碳城市发展不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必须同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双赢。(2)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例如,英国、日本等国家将交通、商业与公用建筑以及住宅能耗问题作为低碳城市三大重点领域,而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是升级产业结构、降低产业能耗。

2、“低碳城市”应当包括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发展两个层面。低碳经济主要关注在经济发展中排放最少量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经济产出,涉及到低碳能源、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的开发和利用,在经济发展初级阶段,会给以更多关注,因为经济增长和增长方式在这一阶段更为重要。低碳社会强调城市日常生活和消费低碳化,转变理念和行为方式,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系统和谐发展,这在经济发展高级阶段尤为强调。

3、发展低碳城市需要政府、企业、居民共同参与。政府在低碳城市发展中主要起到规划、引导和领导作用。只有通过市场调节,使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服务市场化,才能充分调动企业的极性,才能够有力影响居民消费习惯,逐步改变城市消费模式和生活模式。良好的公共参与机制是保障居民和企业积极参与到低碳城市建设中的先决条件。

三、低碳城市发展的可行途径

(一)将“低碳”理念全面导入未来城市发展规划

1、坚持集约化建设理念,认真借鉴发达国家实行集约化建设的成功范例,配合高效城市交通运作系统,弥补城市生存空间资源的不足。

2、开发新城区尽量不影响基本地形构造,不影响碳汇森林容积量,不影响城市的文化环境,最大限度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3、制定总体发展战略,建立覆盖整个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监测预警系统,有效掌握温室气体排放的一手数据。

(二)大力发展低碳建筑

目前中国的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25%。按照“十一五”规划,建筑行业要完成节能达1.01 亿吨标准煤,建筑节能总面积达21.46 亿平方米,而与政府节能目标相比,单位GDP 能耗下降20%的目标实现难度较大,至2008 年底仅下降8.5%

1、着力加强政府规划的贯彻落实力度,严格实施低碳建筑标准,特别是新项目立项、审批和建设过程都必须遵照相关标准。

2、普及推广低碳建筑理念,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3、推行建筑能耗标识制度,推广低碳建筑的分级认证制度。

4、广泛应用低碳建筑技术,如采用外遮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建筑绿化等低碳建筑设计技术。

(三)鼓励发展低碳交通

1、在中小城市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大公交投入力度,强力推进城市公交和轨道交通建设,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城市交通体系。

2、逐步限制私家车使用,提高私家车在城市繁忙路段的用车停车成本。

3、加快推广使用节能车辆,积极为油电混合动力车、LPG 动力车、电动汽车等提供相关税费优惠和配套服务设施,鼓励以旧换新。

(四)倡导低碳消费方式

1、从普通市民看,要树立绿色生活观念,倡导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推行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提倡循环使用物品,积极采用“低碳产品”;自觉分类处置生活废弃物;监督和制止高耗能、高排污等不良社会现象。

2、从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看,应积极做出表率,推动全社会“低碳或零碳排放”运动。

参考文献:

[1]陈文艺 《关于中国低破城市及其营建的初步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仇保兴 《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趋势——低碳生态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908

[3]郭万达 刘艺娉 《政府在低碳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开放导报》 200906

[4]毕军 《后危机时代我国低碳城市的建设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0911



本文编号:179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79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4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