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试述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15-03-15 09:45

吴国宪    江海区统计局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外向型经济已成为江门市江海区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一股推动力量。在发展外向型经济同时,地处珠江三角洲的江海区也无可避免地将自身推向国际市场的风口浪尖。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该处外向型企业也不例外受到较大影响,2009年出口总额比上年下降8.53%,净出口额下降10.18%,拉低GDP增幅4.57个百分点。如何推进外向型经济健康发展,发挥出口这驾马车的作用,已成为后危机时代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外向型;江海;对外经济

一、江海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

2009年,全区进出口总额13.2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9.79%。其中,进口总额4.35亿美元,下降12.28%;出口总额8.94亿美元,下降8.53%。实现顺差4.59亿美元,比上年减少0.52亿美元。出口企业增加值14.5亿元,占全区国民经济的比重为16.95%

(一)从进出口走势看,进出口总额降幅逐步收窄,对外贸易渐进回升通道

从近年出口情况看,2006-2008年,江海区进出口总额平均每年保持21.18%的较快增长,而GDP年均增长16.47%,进出口总额平均增速比GDP平均增速快4.71个百分点。

试述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2009年运行趋势看,上半年全区出口总额月度降幅维持在23.22%41.75%之间,其中出口总额月度降幅在22.07%40.15%之间低位运行,外需低迷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进入下半年,随着一系列稳定经济发展政策效应的显现和国际市场需求趋稳,进出口总额降幅从7月份22.62%逐月收窄至全年9.79%,出口总额降幅从20.94%进一步收窄至8.53%,外贸进出口形势渐趋好转,对外经济回升态势逐渐明朗。综合近年发展情况和2009年运行趋势分析,2010年初对外贸易已渡过经济周期波动最困难的时期,逐渐转入回升通道,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短期内要达到危机前的水平难度较大。

试述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二)与全国、全省和全市相比,江海区对外贸易降幅相对较低

从宏观范围看,2009年对外贸易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我国全年进出口总额下降13.9%,省、市也分别下降10.8%16%。面对严峻的外贸形势,国家迅速出台一系列稳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有效促进出口企业巩固和开拓市场,遏制了对外贸易的下行势头,江海区2009年出口总额下降9.79%,进出口总额降幅与全国、全省和全市相比,分别少4.111.016.21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国家出台一系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各项政策措施是有成效的,江海区能够结合本地实际贯彻落实,对外贸易所受到的影响相对较低。

2009年江海区进出口情况横向对比

 

 

进出口总额

比上年增长(%)

出口总额

比上年增长(%)

一般贸易出口额

比上年增长(%)

加工贸易出口额

比上年增长(%)

全国

-13.90

-16.00

-20.1

-13.1

广东省

-10.80

-11.50

-5.70

-14.60

江门市

-16.00

-17.76

-10.50

-25.30

江海区

-9.79

-8.53

-1.39

-18.79

 

(三)从企业出口情况看,民营企业出口逆势增长,一般贸易出口形势相对缓和

受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2009年江海区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出口势头有所减弱,其中国有企业出口0.04亿美元,下降96.24%,三资企业出口6.07亿美元,下降5.53%。民营企业外贸情况相对活跃,全年出口2.83亿美元,逆势增长9.81%。从三大类企业出口额占全区比重来看,国企出口占比从上年10.47%下降至0.44%,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出口占比分别由上年63.45%26.08%上升至67.90%31.66%,出口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4.455.58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情况比外部总体形势缓和,2009年全区一般贸易出口4.48亿美元,下降1.39%,降幅与全国(20.1%)、全省(5.7%)和全市(10.5%)相比,分别少18.714.319.11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情况略逊于全国和全省,全年加工贸易出口4.44亿美元,下降18.79%,降幅比全国(13.1%)、全省(14.6%)分别高5.694.19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降幅和全市(25.3%)相比少6.51个百分点。

(四)从外资利用情况看,合同利用外资降幅较大,外商直接投资保持小幅增长

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继续向国际投资领域蔓延,江海区利用外商投资受到较大冲击,2009年新批外资项目21宗,下降67.19%,合同外资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全年合同利用外资0.35亿美元,下降80.84%,降幅与全省(38.7%)和全市(3.2%)相比,分别多出42.1477.64个百分点。外商直接投资情况不容乐观,2009年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全国下降2.6%,全省增长1.9%,江海区增长10.99%,增幅分别比全国、全省高13.599.09个百分点,但与江门市(13.1%)相比,低2.11个百分点。合同利用外资下降80.84%,外商直接投资虽有小幅增长,但仍低于江门市平均水平,江海区外资利用情况总体未如理想。

2009年江海区外资利用情况横向对比

 

 

合同利用外资金额

比上年增长(%)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

比上年增长(%)

全国

-2.60

广东省

-38.70

1.90

江门市

-3.20

13.10

江海区

-80.84

10.99

 

二、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外需求短期难以反弹

当前,全球经济恢复增长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主要依靠政策推动实现的复苏态势仍不稳定,世界发达经济体失业率依然高企,产能利用率保持低位徘徊,消费和投资自主增长仍未有明显起色,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整个经济系统依旧脆弱,世界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而又复杂的过程,国际市场需求短期内难以出现大幅回升。

(二)贸易保护主义日益蔓延,国际市场竞争渐趋激烈,产品出口形势依然严峻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经济回调期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仍很严峻,歧视性贸易法案逐渐增多,贸易壁垒增加,产品外销难度加大,国外市场份额可能减少。同时,要充分意识到发达经济体提出重振制造业,许多发展中国家通过本币贬值和廉价劳动力等手段来争夺国际市场,这使得出口企业在中高端产品和传统优势产品领域都备受挑战,产品出口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从20101月江海区出口情况看,出口总额8708万美元,同比增长77.68%,环比下降2.62%,对外经济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在贸易保护主义蔓延和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的相互交织作用下,国际市场环境更为复杂多变,产品出口形势依然严峻。

(三)现行的出口退税分担机制在客观上影响了地方政府支持出口的积极性

按现行的出口退税机制,超出出口退税基数部分的应退税额由地方财政分担,具体到江门市与江海区的分担比例为49:512009年江海区出口退税1523万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4.73%。从目前的出口退税分担机制看,在退税基数不变、地方分担比例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随着对外贸易的加快发展,出口逐年增加,财政超基数负担逐年加重,客观上影响了地方政府支持出口的积极性。

(四)利用外资形势未见乐观

利用外资形势总体来说不容乐观。从投资角度看,金融危机强化了企业的风险意识,投资决策更为谨慎,一些外商投资项目被搁置或取消,资金未能按时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20101月,江海区利用外资合同项目仅1宗,比上年同期少4宗,合同利用外资金额284万美元,远未能恢复2008年同期水平,1月份外商直接投资280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2.03%。预计一季度,利用外资合同项目3宗,仅为上年同期的20%,合同利用外资金额6000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53%,外商直接投资1500万美元,仅为上年同期的57.69%,从预测情况看,利用外资形势将有好转,但仍不见得乐观。从合同利用外资情况来看,实际利用外资后劲不足。

三、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建议

2010年是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巩固和促进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决胜之年,要如期实现目标,出口经济的作用不容小观,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以保增长稳外贸为切入点,促进贸易结构升级和出口转型。要继续落实好前期出台的包括财税、金融、贸易、促进转型等多方面政策措施,巩固出口贸易企稳回升的态势。积极探索和采取差别性的财税政策,促进加工贸易出口向一般贸易出口转变,促进数量型出口向质量型出口转变,促进传统优势产品向拥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中高端产品转变,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扩大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推进对外贸易多元化发展,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着力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在稳定外贸出口同时,要抓住“家电下乡”、“摩托车下乡”等有利时机,用好用活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加快开拓国内市场和扩展产品内销份额,促进企业在内外两个市场均衡发展。

二是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利用好外贸扶持政策帮助企业缓解出口压力。研究和建立“政府支持,企业配合,政企联动”的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机制,积极应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要全面落实和充分利用相关的进出口帮扶政策,缓解企业出口压力。在可操作的层面上,要勇于改革和完善目前的出口退税负担机制,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支持外贸发展的积极性,促进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着力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外资引进利用质量。要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把投资软环境的改善置于突出的地位,积极改进服务方式,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质量。完善责任和服务机制,推进项目履约落地。进一步明确重点外资项目的进度要求,对重点项目采取贴身跟踪、加强服务等措施,推进已经批准立项目的资金到位率。积极为企业做好政策指导,帮助项目单位解决存在问题,加快已签约和在谈重大项目的进度,督导项目尽早签约、履约和资金到位。

参考文献

1、谢守红;中国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J];经济经纬;200802

2、许云霞;李钦;我国沿边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比较《开放导报》200906



本文编号:179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79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7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