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金融危机形势下的消费信用新视角

发布时间:2015-03-18 14:25

 

、消费信用概述

消费信用是由商业企业、商业银行以及其它信用机构以商品形态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目的是解决消费者支付能力不足的困难,主要用于耐用消费品、支付劳务费用和购买住宅等方面的需要。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消费信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促进消费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并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据统计,若不采用分期付款这一消费信用的典型支付方式,西方汽车的销售数量将会减少 1/3

此外,企业通过以赊销方式对顾客提供信用等方式,,这一信用形式对于促进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推销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美国人巨大的购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将消费信用利用到极致的结果。当全世界都意识到美国人其实没有那么富的时候,也许我们需要在建设的道路上更审慎一点。

二、我国消费信用的建设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开始出现小规模的消费信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配合居民住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目的的各种商品房信贷业务逐渐开展起来。随后,其他一些耐用消费品的促销,如汽车的促销,也越来越多地采用分期付款、抵押贷款等方式。

万亿元。

据资料显示,在中国一些城市像上海和北京,以房地产贷款为主的家庭债务已经超过美国这个世界上家庭负债率最大的国家,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高负债率只能在高经济增长中可以维系,如果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就业率下降以及收入降低,使得房地产供大于求,价格下跌,消费者将面临严峻的还款压力,银行也将遭遇巨大的坏账危机。

 

金融危机形势下的消费信用新视角


对银行来说,它扩大了本身业务量的同时,也增大了坏账的风险;对个人来说,它方便了人们消费的同时,增大了个人财富错觉,孕育着家庭债务危机。

 

三、消费信用发展的新视角

1、危机之中的考验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信贷消费是一种进步,适度的个人负债消费有利于扩大内需,就像适度的政府财政赤字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一样。但如果消费需求过高,生产扩张能力有限,消费信用则会加剧市场供求紧张状态,促使物价上涨,促成虚假繁荣等消极影响。

危机对于各国经济发展来了一次大检验,证实了我国的高储蓄率即使在今时今日也并非百害而无一益。从完全不借钱花钱,到过度消费的趋势,再到意识到问题,我们要对这种现象重新审视并作一次理性的回归。

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和贷款发放体制,于整个社会中建立一种合理信贷、有效偿还的道德氛围,才能为我国消费信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按照收入确定消费水平,需求之时考虑供给,相信这次美国次贷危机所传导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让这些考虑因素变得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181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81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8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