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管制下中国低碳经济转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1 00:55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近30余年的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与此同时,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与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在2010年世界环境绩效指数(EPI,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的排名中,中国得到了49分,在所有163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121位,环境情况不容乐观。中国政府在2009年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向世界承诺了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因此,低碳转型时期的中国经济面临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权衡和协调。 本文综合运用DEA、面板回归、非参数检验以及博弈论方法针对中国节能减碳的重要问题包括如何测度地区在环境污染减排目标下的技术结构状况、判断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耦合程度、碳排放约束下的TFP核算以及碳税征收问题展开研究。论文共包括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为中国地区碳排放效率估算与影响因素分析、第三章为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耦合测度、第四章为中国低碳TFP指数构建及其收敛性分析、第五章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碳税征收模型及实证检验、第六章为研究结论。 基于技术内生增长、环境污染外部性等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本文借助于非意愿变量的Ruggiero三阶段模型实现了综合技术效率的分离,求解出中国29个省级地区真正意义上的单要素碳排放效率,从而测度地区在环境污染减排目标下的技术结构状况,继而运用核密度估计分析地区差异动态演进,并建立面板回归模型考察了地区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从环境技术理论入手,运用RAM模型分析了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耦合程度,通过松弛分解探讨了影响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双赢的内生源泉,并结合能源替代理论,通过约束RAM单向投影研究了能源替代、技术进步与自然减排三种环境管制方式的实施效果;将序列PPS引入到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结合序列RAM模型构建了低碳TFP指数,进行了实证检验,并研究了碳排放环境因素对地区TFP收敛性的影响;基于考虑资源环境的内生增长假设下的人力资本理论以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下的环境质量需求假说,本文运用博弈论方法建立了一个碳税征收模型,着重探讨了政府征收碳税对人力资本流动的影响。 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中国碳排放效率逐年提高,但动态分布由“单峰”向“双峰”演变,区域间分化明显;中国经济的迅速扩张并未对碳排放效率构成较大负面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对改善碳排放效率卓有成效,但改善作用对不同区域影响力度不同。第二,中国节能减碳政策取得了明显“水平效应”;能源过度消耗和过度投资是影响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耦合度的内生源泉;自然减排型管制是中国实施节能减碳的主导途径而技术进步和能源替代管制明显不足,继续依赖诸如“拉闸限电”等直接控制能源消耗的减排方式将要付出更大代价。第三,碳排放环境污染纳入核算明显拉低了中国TFP增长;2006年后技术进步成为TFP增长的主要引擎;地区间存在明显的追赶效应;中国整体上不存在绝对收敛,但存在条件收敛。第四,人力资本迁移、实施碳税后对经济产出的抑制和有效需求是影响政府征收碳税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收入水平(补偿)、环境状态以及能源的单位经济产出是影响人力资本迁移的重要因素。 研究成果的价值在于:第一,弥补了既有对环境效率研究的缺陷,估算出真正意义上的单要素碳排放效率,为评价碳减排目标下的地区技术结构状况提供了可靠依据。第二,通过RAM模型实现了对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耦合度的判断,并通过约束RAM模型单向投影拟合了不同减排方式的碳减排效果,为探讨考虑资源环境下的内生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根据耦合评价结果对地区碳减排与经济增长的失衡或均衡状况做出判断,为“十二五”期间实施更具针对性的地区差别化减排策略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第三,本文建立的低碳TFP指数改进了传统环境敏感性TFP计算方法,使其避免了宏观经济波动的冲击以及技术倒退的误判,是对以往过分强调GDP增长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矫正。第四,本文建立的碳税征收模型从人力资本角度拓展了环境需求理论的解释,为中国未来推行碳税这一市场化减排手段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图文】:
即在给定各种投入要素的条件下实现最大现投入最小化的能力(Lovell,1993);配置效率则要现投入(产出)最优组合的能力。技术效率与配置效率率。由于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各要素的产出弹重,此时配置是有效率,因此一般情况下文献中对术效率的。生产系统中有 n 个相互独立的决策单元 DMUj(j=1 m 种要素投入 Xj(x1j,x2j,…,xmj)T,生产 i 种产品 Xj(x,y)表示整个生产活动。设(x,y)∈T,如果不存在那么决策单元 DMUj的生产活动(xj,yj)是 DEA 有的生产有效点共同构成一个凸面,即生产前沿,它下所能达到的最优生产可能性边界。在现实中,生理无效率、技术水平落后、规模不经济以及 X-效率沿之外则表示该决策单元是 DEA 无效的,生产点与效性越高,,DEA 方法计算出的效率值则越低;反之
入的增长而恶化。这一阶段特征对映在图 1.2即环境污染随着人均收入而递增。随着经济的、社会环保意识的加强、对污染治理资金的业为重心向低能耗低排放的现代服务也为重一阶段特征对映在图 1.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水平之后,存在污染排放的理论拐点,在拐收入的增加而逐步降低,实现经济发展与污染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24;F206;F124
本文编号:2707129
【图文】:
即在给定各种投入要素的条件下实现最大现投入最小化的能力(Lovell,1993);配置效率则要现投入(产出)最优组合的能力。技术效率与配置效率率。由于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各要素的产出弹重,此时配置是有效率,因此一般情况下文献中对术效率的。生产系统中有 n 个相互独立的决策单元 DMUj(j=1 m 种要素投入 Xj(x1j,x2j,…,xmj)T,生产 i 种产品 Xj(x,y)表示整个生产活动。设(x,y)∈T,如果不存在那么决策单元 DMUj的生产活动(xj,yj)是 DEA 有的生产有效点共同构成一个凸面,即生产前沿,它下所能达到的最优生产可能性边界。在现实中,生理无效率、技术水平落后、规模不经济以及 X-效率沿之外则表示该决策单元是 DEA 无效的,生产点与效性越高,,DEA 方法计算出的效率值则越低;反之
入的增长而恶化。这一阶段特征对映在图 1.2即环境污染随着人均收入而递增。随着经济的、社会环保意识的加强、对污染治理资金的业为重心向低能耗低排放的现代服务也为重一阶段特征对映在图 1.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水平之后,存在污染排放的理论拐点,在拐收入的增加而逐步降低,实现经济发展与污染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24;F206;F124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文超;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能源效率及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071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707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