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基于产业关联的政府投资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9 15:45
   作为长期依靠政府投资推动经济增长及社会进步的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有限的政府投资,获得较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需清醒认识政府投资在不同部门传导后的综合影响,该影响与发达国家的经验并不相同。本文基于产业关联视角,借助投入产出技术,一方面考察政府投资对国民经济的直接拉动作用;另一方面以碳减排为切入点,度量政府投资对社会发展的间接效应;此外亦对中国政府投资对亚洲近邻及东亚区域的影响进行了测算。 选题意义: (1)实践意义。从产业关联视角研究政府投资,考察其投资不同部门对国民经济的差异化影响,从而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对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将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供理论依据。 (2)理论意义。本选题将研究视角深入产业内部,拓宽了研究政府投资效应的新视角,放松现有理论中投资乘数的设定,结合公共投资理论并加以创新,探索政府投资对社会发展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是对公共财政理论及投入产出理论的充实与发展。 总之,基于产业关联角度研究政府投资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研究。第三章考虑产能过剩的政府投资效应分析。第四章考虑居民消费的政府投资效应研究。第五章基于投入产出优化模型的政府投资碳减排效应研究。第六章基于多国投入产出模型的中国政府投资区域效应研究。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主要工作: (1)量化政府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及对增加值构成的影响。从政府投资引起单个产业部门的产值波动入手,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构建旨在考察政府投资取向和力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模型。量化政府对产业投资通过产业关联关系传导后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在模型构建中考虑了某些产业部门产能过剩的情形,设定刻画产能过剩的代理变量,考察加入该变量后的效果。在构建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政府投资体现在不同产业部门的绩效,据此给出政府为达到经济发展目标,相应需扶持的产业。并将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所提出的十大振兴产业及与投入产出表中具体产业部门相结合,利用模型测算了国家投资十大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2)基于居民消费,计算政府投资乘数,考察投资所带动的增加值在各部门分布情况。将产业关联传导路径与Keynes乘数传递过程相结合,引入增加值比例矩阵进行总体建模,从供给角度构建了一个内生居民消费变量的投入产出扩展模型,该模型克服了现有模型在度量公共投资对国民经济影响方面的局限,且易于实证。利用居民季度收支数据计算了中国居民的平均边际消费倾向,结合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数据分别计算了投入产出乘数及消费扩张效应,分析了它们对政府投资产出效应的贡献,量化了政府投资在不同部门的差异效果,考察了政府投资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在产业间的分布,并计算了2009年中央政府部分新增预算在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度量政府投资对社会发展的间接效果。以碳减排为切入点,使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构建优化模型,在保障经济平稳增长前提下,设定碳减排目标,对比中国历年经济增速,获取关键约束指标的合理范围,综合运用规划方法及投入产出模型求解产业结构调整及技术水平提升对碳减排的贡献,继而通过考察政府投资对产业结构及技术影响,量化政府投资节能减排效果,并进一步测算实现减排目标所需政府投资数额,且对能耗技术应优先升级的部门进行评估。 (4)测算政府投资对区域经济影响。利用投入产出原理,构建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详细分解区域内乘数、区域间溢出及反馈三种效应,解析其各自经济含义。结合亚洲投入产出表中数据,考察亚洲产业结构,探析亚洲各经济体间产业关联特征及变迁,测算中国政府投资对日、韩两国增加值及构成的影响,度量政府投资对整个区域的溢出效应及反馈效应。
【学位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F123;F22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概念界定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政府投资效应研究进展
        1.2.2 投入产出分析相关文献综述
        1.2.3 现有研究的不足
    1.3 本文主要工作
        1.3.1 研究内容
        1.3.2 文章结构
2 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研究
    2.1 问题的提出
    2.2 研究设计
        2.2.1 研究思路及模型选择
        2.2.2 数据选取及说明
        2.2.3 数据预处理
    2.3 实证分析
        2.3.1 协整检验
        2.3.2 VEC模型
        2.3.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2.3.4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2.3.5 预测方差分解
    2.4 本章小结
3 考虑产能过剩的政府投资效应分析
    3.1 问题的提出
    3.2 模型构建
        3.2.1 所考察的问题及假设条件
        3.2.2 模型
    3.3 实证研究
        3.3.1 实证结果及分析
        3.3.2 引入产能过剩变量的影响
        3.3.3 十大振兴产业拉动经济效果测算
        3.3.4 部分政府新增投资拉动经济能力测算
    3.4 本章小结
4 考虑居民消费的政府投资效应分析
    4.1 问题的提出
    4.2 模型构建
        4.2.1 所考察的问题及假设条件
        4.2.2 模型构建
        4.2.3 政府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4.2.4 其他变量的引入
    4.3 实证研究
        4.3.1 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估计
        4.3.2 投资产出倍数计算及分析
        4.3.3 政府投资效果
        4.3.4 部分政府新增投资拉动经济能力测算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投入产出优化模型的政府投资碳减排效应分析
    5.1 问题的提出
    5.2 优化模型构建
        5.2.1 碳减排路径设定
        5.2.2 碳排放强度
        5.2.3 部门能源消耗量
        5.2.4 碳排放系数确定
        5.2.5 碳减排目标设定
        5.2.6 重点调控部门筛选
        5.2.7 优化模型及约束条件
    5.3 基于产业结构调整路径的政府投资碳减排效应分析
        5.3.1 中国产业结构现状
        5.3.2 数据说明及处理
        5.3.3 政府投资对产业结构影响
        5.3.4 产业结构调整对碳减排效果
        5.3.5 部分年份政府投资碳减排效果
        5.3.6 碳减排所需政府投资测算
    5.4 基于技术进步路径的政府投资碳减排效应分析
        5.4.1 中国R&D投入现状
        5.4.2 政府R&D投入影响因素
        5.4.3 技术进步的碳减排效果
        5.4.4 政府投资具体部门碳减排绩效评估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多国投入产出模型的中国政府投资区域效应分析
    6.1 问题的提出
    6.2 亚洲国际投入产出表简介
        6.2.1 编制方法
        6.2.2 亚洲国际投入产出表架构
    6.3 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
        6.3.1 所考察的问题及假设条件
        6.3.2 模型构建
    6.4 中国政府投资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6.4.1 中国产业地位及关联特征
        6.4.2 中国政府投资对日韩影响
        6.4.3 中国政府投资对亚洲区域影响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1.1 政府投资与经济增长及私人投资的关系
        7.1.2 政府投资对经济的直接拉动作用
        7.1.3 政府投资对社会发展的间接效果
        7.1.4 政府投资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在本论文研宄期间参与了以下科研项目
致谢
作者简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士杰;;基于产业关联的县域经济产业发展策略[J];现代商业;2011年26期

2 黄远志;;房地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J];现代商业;2011年20期

3 杜在娟;;旅游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的国际比较[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施生旭;欧阳筠;郑珍远;;基于投入产出的福建省第三产业发展分析——与国家、上海横向对比[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3期

5 曾世宏;向国成;;中国服务业结构变迁是否合理——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实证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孙江永;冼国明;;产业关联、技术差距与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J];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7 吴海建;;北京市物流产业特征及产业关联统计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1年09期

8 朱小飞;;广东省目前产业关联度分析[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1年06期

9 蒋晓岚;孔令刚;;安徽产业演进机制与区域主导产业成长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10期

10 黄静;崔胜辉;李方一;李扬;马克明;;厦门市三个产业土地利用变化的敏感性[J];生态学报;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廖敏珍;;论主导产业选择理论[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德发;;上海市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产业关联效应分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3 吴培钦;杨兆萍;;新疆旅游业产业关联效应的计量研究——基于2002、2007年投入产出模型对比[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李以明;;从产业关联角度构建工业反哺农业机制[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6年

5 宋辉;;河北省“十一五”主导产业选择及优化模型应用研究[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6 邱灵;申玉铭;任旺兵;;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栾贵勤;陈洁莹;;中国—东盟博览会对南宁城市经济影响的经济学分析[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胡世祯;;生产劳动的物质性与产业部门的界定[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9 柳佳;;湖南民营农机流通企业发展之我见[A];纪念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成立十周年——首届(2001)中国农机发展论坛文集[C];2001年

10 倪红珍;王浩;汪党献;张庆华;;节水型社会的产业结构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梅;一批产业关联项目落户新乡[N];新乡日报;2010年

2 ;首旅股份强化产业关联突出主业经营[N];市场报;2001年

3 雁峰区委常委 高意钧;探索产业关联经济新途径[N];衡阳日报;2009年

4 本报评论员 欧阳觅剑;需要一种对外资并购的风险判断机制[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5 徐向阳;通用电气六个产业部减为四个[N];中国工业报;2008年

6 李淑英 江拥军 李天增;涉县选项目注重与本地产业关联配套[N];河北日报;2007年

7 齐绍洲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 李锴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劳动生产率与能源消费强度呈U型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电子设备产业关联交易的公告[N];中国证券报;2002年

9 吕刚;服务——企业形象和品牌建设的重要要素[N];国际商报;2007年

10 本报评论员;梦想就在眼前[N];丹东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康;基于产业关联的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黄孝华;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研发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3 张建平;东亚产业关联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薛健;复杂网络视角下台海区域间产业及贸易关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5 许德友;对外贸易与产业地理[D];南京大学;2011年

6 尹

本文编号:28299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8299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d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