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发展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发展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研究
【摘要】: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水平是一个复杂且牵涉广泛的问题,它不仅会受到诸如外界宏观经济波动以及政策性因素的影响,更是受到金融市场环境以及内部经营状况的影响,具有爆发突然且传染性极强的特点。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打破了商业银行在支付清算、资金融通、财富管理等领域的垄断局面,商业银行由于在便利性、收益性、门槛条件等方面的不足而逐渐失去了传统业务对个人及小型企业的吸引力,因而在负债结构的稳定性、盈利空间的保有量以及资产质量的优质性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本文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影响机制着手,构建互联网金融发展综合指数,通过各项中间变量的建立,实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的影响途径及结果,得出破坏存款稳定性、加速资产质量恶化、挤压盈利空间是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影响主要途径的结论。在实证分析的结果上,笔者采用情景压力测试中的历史情景假定的方式,对互联网金融进一步发展下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变革、资产质量恶化等情况进行了极端场景下的流动性压力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非利息收入占比较低的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流动性水平下降更快。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不断调整经营结构,扩展中间业务占比,有利于降低银行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问题带来的流动性风险,是实现流动性长期平稳过渡的最有效的手段。基于以上实证分析及流动性压力测试,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整体宽松并非是风险防范水平提升的象征,而是更多依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政策性利好,互联网金融发展给银行流动性水平带来的隐患不容小觑。商业银行应当尽快转变流动性管理思路,变应急性处理为事前性预防,建立符合我国银行业风险特征及经营状况的流动性压力测试体系,加强业务模式及产品体系的创新,减少流动性风险发生几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 银行流动性 压力测试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3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引言8-12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8-10
- 1.1.1 研究背景8-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论文结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10-12
- 1.2.1 研究方法10
- 1.2.2 本文创新之处10-12
- 2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机制12-25
- 2.1 相关研究综述12-16
- 2.1.1 国内外相关文献12-15
- 2.1.2 相关文献评述15-16
- 2.2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的影响16-25
- 2.2.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及种类16-20
- 2.2.2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途径20-25
- 3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发展现状25-33
- 3.1 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相关概念25-26
- 3.1.1 商业银行流动性定义25
- 3.1.2 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目标及方法25-26
- 3.2 互联网金融发展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环境变化26-31
- 3.2.1 互联网金融发展下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变动26-28
- 3.2.2 互联网金融发展下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的调整优化28-29
- 3.2.3 互联网金融发展下商业银行利润空间缩窄29-30
- 3.2.4 互联网金融发展下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恶化30-31
- 3.3 互联网金融发展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发展现状31-33
- 4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影响的实证分析及压力测试33-42
- 4.1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影响的实证分析33-39
- 4.1.1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33-36
- 4.1.2 互联网金融对中间变量影响的实证分析36
- 4.1.3 中间变量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影响的实证分析36-39
- 4.2 互联网金融发展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39-42
- 4.2.1 流动性压力测试方法概述39-40
- 4.2.2 基于互联网金融发展视角的流动性压力测试40-42
- 5 互联网金融发展下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相关建议42-45
- 5.1 转变流动性管理理念43
- 5.2 建立完善的流动性压力测试体系43-44
- 5.3 加强业务创新,调整业务结构44-45
- 参考文献45-48
- 致谢48-49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49-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文娟;;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实证研究[J];北方经贸;2005年12期
2 陈瑞义;郭颖峰;;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根源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年04期
3 周畅;;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成因分析[J];当代经济;2007年01期
4 刘锡良;;也谈商业银行流动性[J];中国金融;2007年04期
5 金剑峰;;论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及其治理[J];金融经济;2007年10期
6 武汉市城市金融学会课题组;;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危害[J];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42期
7 巴曙松;袁平;任杰;韩丽;李辉雨;;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研究文献综述[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年06期
8 柯珂;;引起商业银行流动性扩大的主要原因[J];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54期
9 巴曙松;袁平;任杰;韩丽;李辉雨;;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研究文献综述[J];金融纵横;2007年21期
10 闫新华;;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与对策[J];煤炭经济研究;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鹏飞;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能力急需加强[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2 夏志琼;重塑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N];证券时报;2013年
3 栗志纲;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管理[N];金融时报;2000年
4 黄庭钧;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难度增大[N];经理日报;2007年
5 周萃;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面临考验[N];金融时报;2008年
6 记者 周芬棉;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不低于100%[N];法制日报;2013年
7 建设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 宋彦勇 辽宁省建设银行投资银行部 温晓卓;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及最新理论进展[N];河北经济日报;2010年
8 ;找准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着力点[N];上海金融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夏青;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应于2018年底前达100%[N];证券日报;2014年
10 记者 周萃;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2018年年底前应达100%[N];金融时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曾林阳;基于期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定价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杨文泽;商业银行流动性建模、预测与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楼铭铭;商业银行流动性层次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刘昕;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艳兵;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许蓉;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测量及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3 张成伟;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剩余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4 王浩;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徐子杰;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6 杨亚;基于巴塞尔协议Ⅲ的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张涛;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8 赵敏;关于我国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9 王喜文;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估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10 王英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测量及影响因素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51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051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