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结构性分化与货币政策反应机制
发布时间:2021-11-19 21:11
本文将2001-2019年中国通货膨胀出现的结构性分化特征划分为核心-非核心和消费-非消费两个层次,研究货币政策对具有分化特征的不同通货膨胀指标的反应机制。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反应方程估计和模型竞争检验结果表明,对于消费领域内部的核心-非核心通货膨胀率分化,货币政策仅对核心(非食品)消费品通货膨胀率反应,对非核心(食品)类消费品通胀率不反应;对于消费类-非消费类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分化,价格型目标仅对消费类通货膨胀率做出反应,数量型目标同时兼顾消费类和非消费类通货膨胀率。
【文章来源】:世界经济. 2020,43(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4 页
【部分图文】:
中国消费类通胀率和非消费类通胀率序列
Andrews未知断点检验的基本思想是在结构性断点可能出现的区间(记为[τmin,τmax],如样本的中间70%)逐个日期τ进行检验(检验的原假设为该日期不是断点),并将其Wald统计量和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LR)统计量分别记为Wald(τ)和LR(τ)。分别定义最大Wald统计量(Sup-Wald)和最大LR统计量(Sup-LR)为所有Wald统计量和LR统计量中的最大值,即:Sup-Wald=sup Wald(τ)|τ∈[τmin,τmax]及Sup-LR=sup LR(τ)|τ∈[τmin,τmax]。最大统计量对应的日期即为断点日期,相应的p值依据Hansen(1997)计算。表10报告了货币政策反应方程(9)的检验结果。在各种设定下,反应方程不存在断点的原假设均被拒绝。然而,断点出现的位置非常多变。去掉两个极端值(2004年第一季度和2013年第二季度)后断点出现的时间区间由图5的灰色区域给出。不难发现,断点出现的时间区间与通胀波动幅度最大的时期几乎完全重合,包含了金融危机时期。估计的结构性断点散布在高波动时期初期(2006年第一季度)、中期(2009年第一季度)和末期(2011年第二季度),一方面给断点确定造成了困难,另一方面说明高波动时期样本确实可能对估计结果造成影响。因此,我们不采用在断点前后进行分样本估计的方法,而是采用去除高波动时期重新估计的方法检验结论的稳健性。
观察表1可以看到,CPI通胀率的水平值和波动性均显著高于核心CPI通胀率;类似地,食品类CPI通胀率的均值和标准差同样显著高于非食品类通胀率。非消费类通胀率的平均水平和波动性均比CPI通胀率高出近一倍。序列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初步表明,2001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的结构特征是CPI通胀率和核心CPI通胀率、食品通胀率和非食品通胀率以及消费类和非消费类通胀率对应统计指标的水平值存在较大差异。图2 中国食品通胀率和非食品通胀率序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结构性通缩中的周期性与结构性问题[J]. 莫万贵,袁佳,魏磊,高海燕. 金融研究. 2019(03)
[2]PPI和CPI:持续背离与货币政策的选择[J]. 侯成琪,罗青天,吴桐. 世界经济. 2018(07)
[3]基于双预期的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机制[J]. 张成思,党超. 金融研究. 2017(09)
[4]食品价格冲击对核心CPI的传递效应——基于3种核心CPI的比较研究[J]. 吕建兴,毛学峰,曾寅初.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7(05)
[5]高投资、结构失衡与价格指数二元分化[J]. 刘凤良,章潇萌,于泽. 金融研究. 2017(02)
[6]谁的通胀预期影响了货币政策[J]. 张成思,党超. 金融研究. 2016(10)
[7]有关GDP平减指数的再认识[J]. 苏乃芳,李宏瑾,张怀清. 经济学动态. 2016(05)
[8]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稳定[J]. 贾俊雪,秦聪,张静. 世界经济. 2014(12)
[9]中国的结构性通货膨胀研究——基于CPI与PPI的相对变化[J]. 伍戈,曹红钢. 金融研究. 2014 (06)
[10]食品价格、核心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目标[J]. 侯成琪,龚六堂. 经济研究. 2013 (11)
本文编号:3505875
【文章来源】:世界经济. 2020,43(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4 页
【部分图文】:
中国消费类通胀率和非消费类通胀率序列
Andrews未知断点检验的基本思想是在结构性断点可能出现的区间(记为[τmin,τmax],如样本的中间70%)逐个日期τ进行检验(检验的原假设为该日期不是断点),并将其Wald统计量和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LR)统计量分别记为Wald(τ)和LR(τ)。分别定义最大Wald统计量(Sup-Wald)和最大LR统计量(Sup-LR)为所有Wald统计量和LR统计量中的最大值,即:Sup-Wald=sup Wald(τ)|τ∈[τmin,τmax]及Sup-LR=sup LR(τ)|τ∈[τmin,τmax]。最大统计量对应的日期即为断点日期,相应的p值依据Hansen(1997)计算。表10报告了货币政策反应方程(9)的检验结果。在各种设定下,反应方程不存在断点的原假设均被拒绝。然而,断点出现的位置非常多变。去掉两个极端值(2004年第一季度和2013年第二季度)后断点出现的时间区间由图5的灰色区域给出。不难发现,断点出现的时间区间与通胀波动幅度最大的时期几乎完全重合,包含了金融危机时期。估计的结构性断点散布在高波动时期初期(2006年第一季度)、中期(2009年第一季度)和末期(2011年第二季度),一方面给断点确定造成了困难,另一方面说明高波动时期样本确实可能对估计结果造成影响。因此,我们不采用在断点前后进行分样本估计的方法,而是采用去除高波动时期重新估计的方法检验结论的稳健性。
观察表1可以看到,CPI通胀率的水平值和波动性均显著高于核心CPI通胀率;类似地,食品类CPI通胀率的均值和标准差同样显著高于非食品类通胀率。非消费类通胀率的平均水平和波动性均比CPI通胀率高出近一倍。序列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初步表明,2001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的结构特征是CPI通胀率和核心CPI通胀率、食品通胀率和非食品通胀率以及消费类和非消费类通胀率对应统计指标的水平值存在较大差异。图2 中国食品通胀率和非食品通胀率序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结构性通缩中的周期性与结构性问题[J]. 莫万贵,袁佳,魏磊,高海燕. 金融研究. 2019(03)
[2]PPI和CPI:持续背离与货币政策的选择[J]. 侯成琪,罗青天,吴桐. 世界经济. 2018(07)
[3]基于双预期的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机制[J]. 张成思,党超. 金融研究. 2017(09)
[4]食品价格冲击对核心CPI的传递效应——基于3种核心CPI的比较研究[J]. 吕建兴,毛学峰,曾寅初.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7(05)
[5]高投资、结构失衡与价格指数二元分化[J]. 刘凤良,章潇萌,于泽. 金融研究. 2017(02)
[6]谁的通胀预期影响了货币政策[J]. 张成思,党超. 金融研究. 2016(10)
[7]有关GDP平减指数的再认识[J]. 苏乃芳,李宏瑾,张怀清. 经济学动态. 2016(05)
[8]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稳定[J]. 贾俊雪,秦聪,张静. 世界经济. 2014(12)
[9]中国的结构性通货膨胀研究——基于CPI与PPI的相对变化[J]. 伍戈,曹红钢. 金融研究. 2014 (06)
[10]食品价格、核心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目标[J]. 侯成琪,龚六堂. 经济研究. 2013 (11)
本文编号:35058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3505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