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子银行风险评价与防范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0 07:51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影子银行风险成为各国金融监管部门重点防范的对象。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较快,相关风险不断积聚,为保证金融市场平稳健康运行,有必要对我国影子银行风险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评价。基于此,文章创新性地从国际比较视角和个体研究视角对我国影子银行风险进行了量化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广义影子银行规模虽处于较低水平,但保持了较快的增长趋势。若不进行规范约束,恐将积聚较大的金融风险。而根据我国个体测算数据,从绝对规模、增速、占社会融资总额比例、与传统银行关联度等系统性风险评价指标看,2018年我国影子银行风险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风险水平较之前年度有所下降。最后,文章针对我国影子银行现状提出了风险防范治理的政策建议。
【文章来源】:新金融.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广义影子银行与银行资产规模对比(中国VS美国)
广义影子银行与银行资产规模对比(中国VS欧元区)
图2 广义影子银行与银行资产规模对比(中国VS欧元区)图1-图3分别对比了中美、中欧以及中国与全球的广义影子银行和银行资产规模及增速,综合得到如下结论:一是从影子银行资产规模看,美国、欧元区的影子银行资产规模远高于我国,且与我国影子银行资产规模的绝对差距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截至2017年末,美国广义影子银行资产规模59.9万亿美元,欧元区49.8万亿美元,分别是中国的4.2倍和3.4倍。二是从影子银行与银行的资产规模关系看,美国、欧元区乃至全球(2012年后)的影子银行资产规模均高于其银行资产规模,且两者之间的差距不断走阔。而与之相反,中国的银行资产规模始终高于其影子银行资产规模,这一定程度上与我国金融市场是典型的银行主导模式相关,而美国、欧元区金融市场的多元化程度更高,影子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据着更加重要的地位。三是从规模增速看,近年来中国影子银行资产规模增速高于美国和欧元区,但是低于全球整体水平。以中美比较为例,次贷危机后美国广义影子银行资产增速始终高于银行,而中国在2013年之前影子银行增速低于银行,2013年之后两者增速基本持平。2017 年末,我国广义影子银行存量规模为14.4万亿美元,为2007年末的19.7倍,年复合增长率为34.7%。相比之下,美国影子银行存量规模为59.9万亿美元,为2007年末的1.3倍,年复合增长率为2.7%。四是从金融危机影响看,2007年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以及全球影子银行出现了短暂的规模下降(欧元区2007年影子银行数据未能获取),随后又保持增长态势,于2012年恢复至危机前水平。而中国却未出现明显的规模调整,延续平稳增长趋势,这可能与中国影子银行起步较晚,资产规模较小,且彼时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限,受次贷危机影响较小有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球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分析——基于FSB《2018年非银行金融中介监测报告》[J]. 刘镇,吕茉. 金融发展评论. 2019(02)
[2]金融去杠杆背景下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研究[J]. 王喆,张明. 金融监管研究. 2018(12)
[3]FSB发布《2017年影子银行报告》[J]. 刘泓呈,王瑞. 金融会计. 2018(06)
本文编号:3506891
【文章来源】:新金融.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广义影子银行与银行资产规模对比(中国VS美国)
广义影子银行与银行资产规模对比(中国VS欧元区)
图2 广义影子银行与银行资产规模对比(中国VS欧元区)图1-图3分别对比了中美、中欧以及中国与全球的广义影子银行和银行资产规模及增速,综合得到如下结论:一是从影子银行资产规模看,美国、欧元区的影子银行资产规模远高于我国,且与我国影子银行资产规模的绝对差距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截至2017年末,美国广义影子银行资产规模59.9万亿美元,欧元区49.8万亿美元,分别是中国的4.2倍和3.4倍。二是从影子银行与银行的资产规模关系看,美国、欧元区乃至全球(2012年后)的影子银行资产规模均高于其银行资产规模,且两者之间的差距不断走阔。而与之相反,中国的银行资产规模始终高于其影子银行资产规模,这一定程度上与我国金融市场是典型的银行主导模式相关,而美国、欧元区金融市场的多元化程度更高,影子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据着更加重要的地位。三是从规模增速看,近年来中国影子银行资产规模增速高于美国和欧元区,但是低于全球整体水平。以中美比较为例,次贷危机后美国广义影子银行资产增速始终高于银行,而中国在2013年之前影子银行增速低于银行,2013年之后两者增速基本持平。2017 年末,我国广义影子银行存量规模为14.4万亿美元,为2007年末的19.7倍,年复合增长率为34.7%。相比之下,美国影子银行存量规模为59.9万亿美元,为2007年末的1.3倍,年复合增长率为2.7%。四是从金融危机影响看,2007年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以及全球影子银行出现了短暂的规模下降(欧元区2007年影子银行数据未能获取),随后又保持增长态势,于2012年恢复至危机前水平。而中国却未出现明显的规模调整,延续平稳增长趋势,这可能与中国影子银行起步较晚,资产规模较小,且彼时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限,受次贷危机影响较小有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球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分析——基于FSB《2018年非银行金融中介监测报告》[J]. 刘镇,吕茉. 金融发展评论. 2019(02)
[2]金融去杠杆背景下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研究[J]. 王喆,张明. 金融监管研究. 2018(12)
[3]FSB发布《2017年影子银行报告》[J]. 刘泓呈,王瑞. 金融会计. 2018(06)
本文编号:35068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3506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