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存贷比约束、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监管和演变

发布时间:2021-12-17 12:06
  本文运用中国商业银行2008—2014年的数据,从存贷比约束视角考察了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监管和演变问题。研究发现:其一,存贷比考核压力与商业银行利用同业业务实施信贷功能负相关;其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同业业务监管模式导致了"按下葫芦浮起瓢"现象,即银监会监管商业银行票据"买断+回购"业务导致同业代付业务兴起,进一步监管同业代付业务又催生了针对票据和非标准债权资产的买入返售;其三,商业银行运用同业业务实施信贷功能不仅推高了流动性风险,还加剧了经营风险。本文为银行同业业务"穿透式"监管提供了经验支撑,还对进一步完善银行监管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文章来源】:武汉金融. 2020,(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存贷比约束、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监管和演变


2008—2014年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实施信贷功能与监管的动态博弈

同业,金融资产,商业银行,资产


由于“237号文”仅针对违规同业代付业务进行监管,商业银行转而基于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科目,开展票据和非标准债权资产买入返售业务以实施信贷功能,导致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在同业资产中的占比于2012年后又趋于上升(见图2)。在银监会2014年颁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银监发[2014]127号)整顿商业银行买入返售业务后,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在同业资产中的占比才转而下降(见图2)。以上分析初步表明,在存贷比监管背景下,银监会针对具体实施信贷功能的同业业务进行监管并不能有效规范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这导致针对银行同业业务的监管呈现“按下葫芦浮起瓢”现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商业银行同业资产特性与风险承担行为——基于中国银行业动态面板系统GMM的实证分析[J]. 周再清,甘易,胡月.  国际金融研究. 2017(07)
[2]银行新型同业业务风险传染效应的仿真研究[J]. 向嘉诚.  武汉金融. 2016(10)
[3]中国影子银行监管套利演变路径及动因研究[J]. 万晓莉,郑棣,郑建华,严予若.  经济学家. 2016(08)
[4]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及其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基于银行微观数据的基于银行微观数据的GMM实证研究[J]. 黄小英,许永洪,温丽荣.  经济学家. 2016(06)
[5]商业银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基于影子银行体系资金融出方的实证研究[J]. 祝继高,胡诗阳,陆正飞.  金融研究. 2016(01)
[6]中国影子银行界定及其规模测算——基于信用货币创造的视角[J]. 孙国峰,贾君怡.  中国社会科学. 2015(11)
[7]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超常扩张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基于15家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J]. 吴军,黄丹.  金融论坛. 2015(05)
[8]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扩张与货币政策传导——基于银行信贷渠道的实证检验[J]. 邵汉华,杨俊,廖尝君.  金融经济学研究. 2015(02)
[9]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范发展研究[J]. 伍旭川,肖翔.  南方金融. 2014(09)
[10]中国银行同业业务:现状、类型、风险和应对[J]. 郑联盛,张明.  金融市场研究. 2014(06)



本文编号:35400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35400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c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