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研究——以中国长三角地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5-07-09 06:46
本文基于2005—2019年中国长三角地区2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依据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聚类分析将中国长三角地区划分为三类城市。分别以Sarma指数和泰尔指数方法衡量核心变量数字普惠金融水平和因变量城乡收入差距水平。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和TOPSIS综合评价法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Ⅱ类和Ⅲ类城市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影响效果,金融服务可得性是普惠金融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因素,金融服务覆盖广度的扩大会加剧Ⅰ类城市的收入差距,有效促进Ⅱ类和Ⅲ类城市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金融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研究对象和指标测算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1.数字普惠金融的内涵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界定
(二)指标选取与测算
1.数字普惠金融测算指标与方法
2.城乡收入差距测算指标与方法
三、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二)计量模型与回归结果
(三)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
四、TOPSIS综合评价模型分析
(一) TOPSIS综合评价模型
(二) TOPSIS综合评价法的模型与步骤
1.设决策问题和决策矩阵。
2.构造加权决策矩阵Z。
3.确定理想解和负理想解。
4.距离的测度。
5.计算Ci并排序。
(三) TOPSIS法的比较分析
五、结论与建议
(一)实证结论
1.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2.金融服务可得性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因素。
(二)建议
1.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
2.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水平,推行金融产品因地制宜。
3.普及数字普惠金融教育,满足服务需求多样化。
4.优化金融服务功能,统筹城乡区域全面发展。
本文编号:4057332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研究对象和指标测算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1.数字普惠金融的内涵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界定
(二)指标选取与测算
1.数字普惠金融测算指标与方法
2.城乡收入差距测算指标与方法
三、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二)计量模型与回归结果
(三)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
四、TOPSIS综合评价模型分析
(一) TOPSIS综合评价模型
(二) TOPSIS综合评价法的模型与步骤
1.设决策问题和决策矩阵。
2.构造加权决策矩阵Z。
3.确定理想解和负理想解。
4.距离的测度。
5.计算Ci并排序。
(三) TOPSIS法的比较分析
五、结论与建议
(一)实证结论
1.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2.金融服务可得性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因素。
(二)建议
1.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
2.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水平,推行金融产品因地制宜。
3.普及数字普惠金融教育,满足服务需求多样化。
4.优化金融服务功能,统筹城乡区域全面发展。
本文编号:40573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4057332.html
上一篇:科技赋能打造敏捷主动的风险管理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