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气象预测的供热管网前馈动态调控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综合气象预测的供热管网前馈动态调控方法研究 出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5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前馈动态调控 综合时权室外温度 热动态特性 敏感性
【摘要】:目前,我国多数供热公司调控供热运行参数采用的仍然是“稳态供热结合气候补偿”的思路,甚至不少供热公司还没有安装气候补偿设备。“稳态供热结合气候补偿”的思路忽略了对室内温度有影响的其他气象参数,如太阳辐射、风速风向等,造成供热量与需热量数值上的不匹配;同时,由于供热管网本身滞后性和围护结构热惰性的存在,反馈补偿调节还会造成供热量与实际建筑需热量时间上的不匹配。这种运行模式的直接后果:一是用户室内温度波动明显,日暖夜凉现象较为普遍;二是没有充分利用太阳辐射的得热量,造成了能源的浪费。特别是随着我国建筑节能标准的提高,其他气象参数的影响越来越不能忽视。本文改进基于供热调控用的根据设计综合性能计算稳态负荷的思路,提出根据时滞实际综合性能计算动态负荷的供热调控用Double-S模型,基于此建立综合时权室外温度模型,结合对供热管网热动态特性模型的简化,最终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综合气象预测的供热管网前馈动态调控方法,并实验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与准确性,也对其在北方采暖区适用范围和推广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新方法能够明显改善室内的热舒适度,同时在保持一定热舒适的条件下,实现良好的节能收益,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首先,分析稳态供热结合气候补偿思路调节的数学模型,提出基于气候指导动态供热调控思想建立Double-S模型。分析不同气候参数通过围护结构的不同部位如何对室内温度、建筑的动态需热量发生作用,即分析气象参数的时滞影响。基于室外温度是综合气象参数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当前气候补偿器中实现程度较高的依据参数,本文将其他气象参数对室内温度的作用按照Double-S模型中双层次叠加法的思路,转化为室外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在这个叠加转化过程中,不同气象参数是带时间项的,最终提出了供热调控用综合时权室外温度的概念和计算模型。其次,采用谐波分析法建立供热管网热动态特性模型,提出滞后量、衰减度两个热特性指标,并基于敏感性分析提出工程简化模型。通过以往监测数据实验验证模型准确性,并得到集中供热管网的滞后时间近似等于管道中流体的流动时间的结论。然后,基于建立的Double-S模型、综合时权室外温度模型以及供热管网热动态特性模型,提出了基于综合气象预测进行供热管网前馈动态调控的思路,并建立质调节策略下逐时供水目标温度的计算模型。选取一个实际换热站,通过2014-2015年度采暖季实际运行数据进行系统辨识,验证前面提出的综合时权势外温度模型,并将前面建立的基于综合气象预测的供热管网前馈动态调控方法实际应用于该系统的调控指导,通过将调控效果与气候补偿模式、恒定水温模式、分时调控模式这三种调控模式下的调控效果进行比较,最终得出新模型可以有效提高室内舒适度,并在保持一定热舒适的条件下,实现良好的节能收益。最后,基于敏感性分析,分析前馈动态调控方法应用于我国39个城市的效果,提出模型在我国北方采暖区的适用范围,分析其推广意义,最终得出新模型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的结论。
[Abstract]: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thermal dynam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heating pipe network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the heat supply , and puts forward a new model for controlling the thermal dynam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heating pipe network . Finally , based on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eedforward dynamic control method in 39 cities in China is analyzed . Finally , based on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eed forward dynamic regulation method in 39 cities in China is analyzed . Finally , based on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eed forward dynamic regulation method to 39 cities in China is analyzed , the extension significance of the model is analyzed , and finally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new model has good popularization value is obtained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9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宫翠峰;供热管网腐蚀的成因及预防[J];节能技术;2002年04期
2 刘振国;候凤杉;;浅谈搞好供热管网运行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2年08期
3 张作维,丁德平;论区域供热管网的防腐问题[J];林业科技情报;2005年01期
4 赵晓刚;;直埋供热管网工程设计两种计算方法对比分析[J];山西建筑;2010年16期
5 祁新建;仇豪超;;供热管网失水严重的原因分析[J];石河子科技;2010年03期
6 刘永鑫;邹平华;周志刚;雷翠红;王們;;基于方程组极小范数解的供热管网阻抗辨识方法[J];暖通空调;2011年02期
7 本刊通讯员;;《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行业标准发布[J];煤气与热力;2011年01期
8 付长江;;供热管网的科学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01期
9 李相岭;除去循环水中的溶解氧防止供热管网腐蚀[J];应用能源技术;1995年04期
10 孙瑞奇,李德胜;浅谈影响供热管网腐蚀的主要因素[J];黑河科技;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永鑫;邹平华;;供热管网阻力系数辨识方法比较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杰;安大伟;娄承芝;孙延刚;;集中供热管网遥测远传系统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2年
3 杨红;卜增文;;用改进模拟退火法实现供热管网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双目标优化[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2)[C];2004年
4 彭华伟;;浅谈供热管网能效测试与数据分析[A];2013年江苏省计量测试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曹晓飞;周恩泽;崔红社;;集中供热管网矩阵自动生成方法的研究[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八届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四届全国区域能源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韦节廷;王涛;;应用图论确定供热管网的最优方案[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4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1994年
7 宗东;刘焕锋;;供热管网中内管与套管之间封口问题的研究与应用[A];山东省暖通空调制冷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建华;;室外供热管网问题探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0年
9 石久胜;王浩;崔玖力;;热水供热管网分支用户极限流速的探讨——吉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郑胜利;;甘肃肃北地区城区集中供热管网的施工[A];2014年8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志国;高寒地区供热管网改造建设势在必行[N];中华建筑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王文郁;沈阳供热管网互联贯通[N];中国消费者报;2013年
3 记者 吉存;今年完成改造供热管网350公里[N];大连日报;2014年
4 通讯员 胡秋敏 记者 任宏胜;滦电向市区供热管网工程今日零时全线完工[N];承德日报;2006年
5 通讯员 刘红军 记者 李建成;承德 滦电供热管网配套工程贯通[N];河北日报;2006年
6 郭军;未雨绸缪 确保供热管网顺利运行[N];酒泉日报;2008年
7 金城邋赵世坤;武烈路段供热管网改造工程告捷[N];承德日报;2008年
8 实习记者 朱治宇 通讯员 王洪宇;我市今年投资2000万元用于维修改造既有供热管网[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8年
9 李龙 何平 立龙;下花园区升级改造供热管网[N];河北日报;2008年
10 记者 王艳明;兰州:供热管网为何找不到“主人”?[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袁闪闪;基于综合气象预测的供热管网前馈动态调控方法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5年
2 雷翠红;供热管网泄漏故障诊断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刘永鑫;基于矩阵论的供热管网阻力系数辨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鹏;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多热源供热管网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李强;中型区域供热管网扩容优化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任江伟;集中供热管网调节的水力动态平衡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4 王晋达;基于遗传算法的供热管网阻力系数优化辨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高扬;供热管网泄漏检测模型的建立与诊断[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侯雅今;城市供热管网集中检测系统的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7 韩东洋;供热管网故障检测及分析模型研究与设计[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8 李维尚;集中供热管网节能技术监控方案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9 翟率名;集中供热管网节能技术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10 董秀泉;供热管网负荷预测控制系统[D];济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33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433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