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考虑反应谱参数概率分布的输电塔可靠度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21 05:19

  本文选题:反应谱法 + 输电塔 ; 参考:《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06期


【摘要】:为了提高输电塔的可靠度,通过反应谱法研究了随机变量对可靠度的影响。利用汶川地震实测资料,基于K-S检验法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别确定特征周期和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概率分布和相关系数。基于响应面法拟合了输电塔的一次功能函数。利用功能函数得到可靠指标与相关系数的关系式。分析了随机变量对输电塔可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特征周期和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分别服从正态分布和指数分布;特征周期和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增加都会降低输电塔的可靠性,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是输电塔可靠性的敏感因素;考虑特征周期和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负相关性会提高输电塔的可靠性。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ransmission tower, the effect of random variables on reliability is studied by response spectrum method. Based on the measured data of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characteristic period and maximum value of seismic influence coefficient are determined based on K-S test method and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espectively. The primary function function of the transmission tower is fitted based on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liability index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obtained by using the function function. The influence of random variables on transmission tower reliability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value of characteristic period and seismic influence coefficient are obeyed from normal distribution and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respectively, and the increase of characteristic period and maximum value of seismic influence coefficient will reduce the reliability of transmission tower. The maximum value of seismic influence coefficient is a sensitive factor for the reliability of transmission tower, and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 period and the maximum value of seismic influence coefficient can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ransmission tower.
【作者单位】: 国网大同供电公司;东北电力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分类号】:TU31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小尧;王新堂;王大尉;王健;;2008年南方冰灾输电塔损毁原因调查与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9年04期

2 梁枢果,朱继华,王力争;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动力特性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6期

3 李宏男;李雪;李钢;黄连状;;覆冰输电塔-线体系风致动力响应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4 陈建宁;魏德敏;;输电塔线体系分析方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21期

5 贾玉琢;汤彪;;超高压长短腿输电塔风致动力反应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6 舒爱强;吴海洋;邹良浩;梁枢果;熊铁华;;高压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动力特性计算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7 邢月龙;徐建国;姚亚芬;叶尹;傅剑鸣;吕庆;;超高输电塔基础关键节点受力分析[J];电力建设;2011年01期

8 曹圩娣;梁清香;白可;;覆冰对某输电塔影响的研究[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9 李黎;曹化锦;罗先国;姜维;;输电塔-线体系的舞动及风振控制[J];高电压技术;2011年05期

10 曾思智;;玻璃钢在输电塔中的应用[J];硅谷;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陈俊旗;王伟;;输电塔线体系覆冰作用分析[A];工程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第十五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王雷;刘海卿;;输电塔线耦联体系的自振特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李宏男;王苏岩;王前信;;水平与摇摆地震动作用下大跨越输电塔体系的反应分析[A];全国索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1年

4 赵滇生;严慧;刘彦军;张明山;;输电塔架的非线性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A];第八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5 邹良浩;梁枢果;韩银全;赵林;谢强;;输电塔-线体系动力特性的理论与试验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张爱林;陆瑶;;拉索加固输电塔架的极限承载力分析[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黎;尹鹏;;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风振控制研究[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8年

8 田利;李宏男;侯和涛;;SMART-I台阵多维多点地震激励下输电塔线体系响应分析[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2年

9 王苗苗;张陵;;钢管输电塔-线体系非线性耦合动力响应ANSYS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张厚林;世界最高输电塔组恢复施工[N];中国电力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周群;建设特高压电网将带动输电塔用钢升级[N];中国冶金报;2005年

3 卓越;浙江大猫山岛输电塔创下多项新高[N];中华建筑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宫晓锋;输电塔无线监测系统的设计[D];西华大学;2011年

2 祁丽丽;输电塔线体系地震反应分析及减震控制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任超;极端环境条件下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的动态响应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4 黄燕群;覆冰导线断裂对输电塔受力与变形的影响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4年

5 戴金松;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地震反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6 潘磊;雷暴冲击风风场中输电塔的风振响应及输电线路风偏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孔贝贝;输电塔及塔线体系的静动力特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8 张艳艳;滑坡灾害下输电塔易损性评估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9 姚旦;山丘地形风场特性及对输电塔的风荷载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81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781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2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