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模块新型建筑及材料设计
本文选题:木建筑 + 中国文化 ; 参考:《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当代设计具有复杂而多元的发展趋势,在这种趋势下,设计的本体依然是人对物的客观描绘。修建符合民族特色的节能型建筑,是每个设计师的不懈追求。贵州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设计具有贵州少数民族特色的拼接模块式建筑物,不仅能够实现节能,增加经济效率,减少污染还能够最大程度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作者经过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文化分析得出利用当地丰富可再生绿色材料可以在保护当地自然资源的同时促进文化经济的进步。在设计的实施过程中,作者首先从材料的构建上分析了木质结构的特性,然后介绍了木质材料的拼接结构方式。作者希望用传统材料结合现代工艺的方式,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本文的理论基础是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保护原始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文章分为四个部分: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民居设计的背景及特点;木建筑模块材料选择与设计思路;木建筑模块拼接建构过程;经验意义总结。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co - environmental culture in the minority areas of Guizhou province , the author hopes to protect the lo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alize the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inority areas .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3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巧琴;;永伴人类的木建筑[J];森林与人类;2008年04期
2 王春雨;;浅谈木建筑的发展历程[J];山西建筑;2008年12期
3 张勃;;中国的木建筑[J];森林与人类;2008年04期
4 蔡汉忠;甄小翠;;湘西传统木建筑构造探析[J];森林工程;2012年06期
5 ;木建筑和细木工[J];国外林产工业文摘;1997年04期
6 高颖;张玉苍;;日本木建筑教育现状及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22期
7 徐洪澎;李思;吴健梅;;北欧现代木建筑的自然性表达[J];城市建筑;2013年15期
8 恽超;;现代木建筑新材料技术应用[J];科技信息;2012年23期
9 ;国际信息[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8年12期
10 张连友;;人类的木屋情结[J];森林与人类;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余鸣谦;;谈木建筑[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二辑)[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陈立群;谈谈中国木建筑[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柳已青;非同小可的木建筑[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李佳霖;微博发起的“山西古建抢救之旅”引发的话题[N];中国文化报;2012年
4 加拿大木业协会 郑莹;木建筑于现代建筑中的灵活多样性[N];中华建筑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张涛;芬兰古松原木建筑进军中国市场[N];中国商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锋;传统砖木建筑的技术模式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2 王龙波;宜兴地区传统砖木建筑与设备一体化设计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吴垠;木质模块新型建筑及材料设计[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4 邢大鹏;现代木建筑技术及建筑表现[D];东南大学;2005年
5 蔡良瑞;现代化木建筑[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6 郁雯雯;川渝地区木建筑创作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7 吴垠;晋南金墓中的仿木建筑[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8 李宁;重庆近代砖木建筑营造技术与保护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9 张李;木质复合材在现代木建筑外界面中的设计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3年
10 彭相国;现代大跨度木建筑的结构与表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571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057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