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微膨胀和侧向约束共同作用下混凝土徐变性能和孔结构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11-10 14:11
【摘要】:为了研究膨胀剂在微膨胀和侧限约束共同作用时对混凝土徐变性能的影响,以及徐变性能与孔结构变化的关系。在室内进行了膨胀剂掺量分别为4%、8%、12%的混凝土徐变试验,测试了钢管与混凝土整体纵向变形随时间的变化及孔结构的分布规律,并结合标准养护无侧向约束、密封养护无侧向约束及密封养护有侧向约束3种情况的孔结构分析,进行了不同侧向约束下的混凝土徐变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膨胀剂掺量的增加,混凝土中孔数量、孔隙率在减少;混凝土徐变度随着膨胀剂掺量的增大而减小。限制作用下混凝土的孔隙率、平均孔径和气孔含量比无侧向约束的混凝土小;侧向限制可以明显减小混凝土徐变度。研究认为膨胀剂通过固相和液相化学反应生成钙矾石,其吸水肿胀和结晶压力作用使混凝土体积膨胀;同时在钢管侧向约束力的作用下,混凝土存在的自应力促进了进一步水化,改变了混凝土的孔结构,从而使混凝土更加致密,减小了混凝土的徐变度。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expansive agent on creep behavior of concrete under the combined action of micro-expansion and lateral confine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ep property and pore structure change. The creep test of concrete with 4% expansive agent and 12% concrete was carried out indoors. The variation of longitudinal deformation of steel pipe and concrete with tim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ore structure were tested, and no lateral restraint was obtained in combination with standard maintenance. The creep tests of concrete under different lateral constraints were carried out by analyzing the pore structure of sealing maintenance without lateral constraint and seal curing with lateral constrai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pores and the porosity of concrete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mount of expansive agent, and the creep degree of concret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mount of expansive agent. The porosity, average pore size and porosity content of concrete under confined action are smaller than those of concrete without lateral confinement, and the creep degree of concrete can be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lateral confinement.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swelling agent produces ettringite through solid and liquid phase chemical reaction, and the swelling of water absorp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pressure make the volume of concrete expand. At the same time, under the action of lateral binding force of steel pipe, the self-stress of concrete promotes further hydration, changes the pore structure of concrete, thus makes the concrete more compact and reduces the creep degree of concrete.
【作者单位】: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68032)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1139) 兰州交通大学青年科学基金(2012028)资助
【分类号】:TU528.0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辉;丁建彤;高培伟;;混凝土气孔结构自动测试方法对比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9年12期

2 张戎令;王起才;马丽娜;李晓东;;复配外加剂体系对高性能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3年11期

3 张戎令;杨阳;王起才;马丽娜;祁强;;钢管-微膨胀混凝土气孔结构改变对徐变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4年06期

4 谭素杰,齐加连;长期荷载对钢管混凝土受压构件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J];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5 韩林海,杨有福,刘威;长期荷载作用对矩形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柱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6 张戎令;王起才;马丽娜;杨阳;祁璐帆;;膨胀剂掺量和应力比对钢管混凝土徐变性能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亚平,王元丰;方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的徐变分析[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陈明宪,彭建新,颜东煌,余钱华;钢管混凝土拱桥收缩徐变问题综述[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常旭;黄承逵;;钢管自应力混凝土短柱长期荷载作用下变形性能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汪振双;王立久;;粗集料对粉煤灰混凝土性能影响[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5 谢肖礼,秦荣,彭文立,邓志恒;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收缩徐变影响理论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1年03期

6 韩冰,王元丰;钢管混凝土小偏心受压构件的徐变分析[J];工程力学;2001年06期

7 郭薇薇,王元丰,韩冰;钢管混凝土大偏心受压构件的徐变分析[J];工程力学;2003年01期

8 彭建新;邵旭东;程翔云;黄政宇;;钢管混凝土拱肋徐变研究[J];工程力学;2007年06期

9 王玉银;刘昌永;张素梅;;铰接钢管混凝土圆弧拱平面内徐变稳定[J];工程力学;2011年03期

10 吕福钢;柴金义;夏宏光;;钢管混凝土拱桥收缩徐变计算模式的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韩林海;;钢管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实践的部分新进展[A];中国钢结构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暨2004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冯斌;韩林海;;钢管混凝土的核心混凝土收缩和徐变计算方法探讨[A];第三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肖雯雯;王玉银;张素梅;耿悦;;钢管混凝土轴压构件典型徐变模式对比分析[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程晓东;叶贵如;程莉莎;徐兴;;长期载荷作用下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徐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雷阳;王元丰;;考虑多轴效应的钢管混凝土轴压构件徐变模型[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玉银;惠中华;耿悦;;钢管混凝土构件徐变研究综述[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一次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韩冰;王元丰;朱海斌;;钢管混凝土大偏心受压构件徐变设计计算公式[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一次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韩冰;王元丰;朱海斌;;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徐变影响系数回归分析[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一次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高辉;张雄;张洁龙;;基于SPSS回归分析的气孔结构对引气混凝土强度影响分析[A];2013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永辉;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病害机理与影响分析及吊杆更换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朱昌宏;带约束拉杆方形和矩形截面钢管混凝土短柱承载力与延性[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左志亮;带约束拉杆异形截面钢管混凝土短柱的受压力学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程晓东;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的三维非线性层合元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王文达;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平面框架的力学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6 陈少峰;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监控方法研究及工程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7 常旭;钢管自应力免振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廖彦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轴压性能的试验研究与分析[D];清华大学;2009年

9 张电杰;考虑徐变效应的FRP约束混凝土塑性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10 马伊硕;徐变对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静力及动力可靠性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晶;钢管粉煤灰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徐变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邹爱华;长期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平面框架力学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3 杨晓蒙;高强混凝土钢板组合剪力墙抗剪性能试验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1年

4 刘鹏;钢管套箍混凝土纯弯构件徐变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5 游经团;矩形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滞回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03年

6 张铮;长期荷载作用对FRP约束混凝土柱力学性能的影响[D];福州大学;2003年

7 成尚锋;钢管混凝土拱肋受力性能及节段模型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8 刘可为;温度作用下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的徐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9 滑程耀;方钢管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10 刘成才;大跨径钢管砼拱桥的时间、几何、温度非线性空间分析[D];重庆交通学院;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有福,韩林海;矩形钢管混凝土构件抗弯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3期

2 张巍,杨全兵;混凝土收缩研究综述[J];低温建筑技术;2003年05期

3 李俊毅;硬化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的临界值[J];港口工程;1997年03期

4 阎培渝,廉慧珍,覃肖;使用膨胀剂配制补偿收缩混凝土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硅酸盐学报;2000年S1期

5 谢友均;马昆林;刘宝举;石明霞;;复合超细粉煤灰混凝土的徐变性能[J];硅酸盐学报;2007年12期

6 赵庆新;孙伟;缪昌文;郑克仁;刘建忠;林玮;;磨细矿渣掺量对混凝土徐变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英文)[J];硅酸盐学报;2009年10期

7 谢楠;杨成永;欧阳杰;尹智宏;郭军晓;;喷射混凝土早龄期徐变的试验研究及预测[J];工程力学;2013年03期

8 赵金钢;赵人达;占玉林;;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徐变计算方法及徐变模型对比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3年04期

9 邓宗才;徐海宾;李辉;佟搏;赵尚传;;高性能混凝土徐变规律的试验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10 黄永辉;甘泉;饶瑞;;基于敏感度分析的B3模式钢管混凝土徐变计算实用公式[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志国;;浅谈混凝土徐变[J];四川建材;2011年05期

2 李惠民;;考虑混凝土徐变的薄板计算[J];太原工学院学报;1964年02期

3 朱伯芳;关于混凝土徐变理论的几个问题[J];水利学报;1982年03期

4 王德法,张浩博;轴拉荷载下混凝土徐变性能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5 卫军,赵红京;干燥地区混凝土徐变、收缩估算体系及验证[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7期

6 高政国,赵国藩;混凝土徐变分析的双功能函数表达[J];建筑材料学报;2001年03期

7 李洋波,李翔,黄达海;混凝土徐变度反演分析方法[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8 沈小康;刘大超;;影响水泥混凝土徐变的作用机理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9 陈志华;;混凝土徐变预测模型的对比分析[J];桥梁建设;2006年05期

10 王新杰;吴胜兴;;影响混凝土徐变因素的分析[J];江西科学;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孙海林;叶列平;丁建彤;;混凝土徐变计算分析方法[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陆春阳;苏庆田;黄生富;;有限元计算中混凝土徐变应力分析方法比较[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9年

3 柯敏勇;陈松;宋智通;刘海祥;洪晓林;;高强混凝土徐变过程的细观力学数值分析[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4 邓利强;;基于内力递推的混凝土徐变分析方法[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七届(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翟影;刘纲;杨溥;张光玮;;混凝土徐变对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长期服役性能的影响[A];第二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恭忍;王克成;赵强;;地下厂房运行期温度应力分析(计及混凝土徐变效应)[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4年

7 张电杰;王元丰;;基于微预应力——固结理论的钢管混凝土徐变研究[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一次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徐俊;窦文俊;;混凝土应力松弛作用对沉降应力的影响[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1998年全国市政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方辉;高层混合结构考虑施工过程和混凝土徐变收缩影响的分析[D];湖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政;环境湿度对混凝土徐变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2 马龙;现代混凝土徐变的几个问题探讨[D];河海大学;2006年

3 李鹏飞;变化湿度下混凝土徐变及钢筋砼梁长期性能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

4 沈志星;排水河大桥施工阶段混凝土徐变计算及线型控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5 向小斌;大跨径连续刚构梁桥混凝土徐变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马骁;混凝土徐变模型随机性及参数敏感性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7 李文鹏;混凝土徐变力学及其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志民;预应力混凝土徐变问题对大跨度连续梁结构影响的研究与实践[D];天津大学;2004年

9 孙宏光;混凝土徐变理论在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施工中的应用[D];长安大学;2011年

10 吴韶斌;长期持续荷载下的混凝土徐变破坏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22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322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d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