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限制收缩条件下早龄期纤维混凝土抗裂性评价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9 08:30
【摘要】:限制收缩开裂现象在路面、桥面和屋面等体表比较大的混凝土结构中非常普遍,在混凝土浇筑早期更为明显。限制收缩裂缝的存在为有害物质进入混凝土内部提供通道,进而加速构件破坏,增加维护成本,缩短混凝土结构的服役寿命。采用纤维增强混凝土(FRC)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提高混凝土抗裂性和韧性的有效方法之一。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差异较大。因此,合理评估早龄期纤维混凝土的抗裂性,选择符合实际要求的纤维掺量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基于此,本文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早龄期混凝土材料性能试验研究和纤维混凝土抗裂性能试验研究对早龄期普通混凝土进行材料性能试验,测定混凝土在不同龄期(3d,7d,14d,21d,28d)的劈裂抗拉强度、弹性模量、起裂断裂韧度和断裂能,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各材料性能随龄期的变化曲线及拟合公式。此外,对钢纤维体积掺量为1.0%的纤维混凝土进行棱柱体自由收缩试验,测定了可以表征不同纤维体积掺量的纤维混凝土自由收缩性能的自由收缩应变值,并根据试验数据绘制了自由收缩应变值随龄期的变化曲线。根据ASTM规范,对三种不同钢纤维掺量(0.5%、1.0%和1.5%)的纤维混凝土进行约束圆环试验,研究了不同种类纤维混凝土在限制收缩条件下的抗裂性。试验中,监测每个钢环的内表面应变、混凝土环中裂缝出现的时间、数量及宽度。试验结果表明,纤维掺量越高,纤维混凝土抵抗限制收缩开裂的能力越强;纤维掺量较高(1.5%)时,环形试件中没有可见裂缝出现。(2)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分布曲线的计算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分布曲线根据已有的水泥水化与水分扩散一体化模型计算。在外部干燥环境下,混凝土中水泥水化和水分扩散同时发生,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的降低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简化计算,假定在时间增量dt内,水化作用与扩散过程相继发生。首先,根据水泥水化引起的湿度变化量公式计算参与水分扩散的初始湿度。然后,通过基于Fick第二定律的水分扩散方程推导出t+dt时刻的剩余湿度,即为考虑水泥水化与水分扩散耦合作用的相对湿度。最后,根据有限差分法分别计算截面不同位置处(表面节点、内部节点、底部节点)的相对湿度值。进而可得到任意时刻混凝土内部湿度分布曲线。(3)限制收缩条件下纤维混凝土断裂全过程数值模拟根据计算的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场,结合自由收缩应变的实测值,推演出能反映混凝土收缩特性的虚拟温度场。然后,引入虚拟裂缝模型,在虚拟裂缝面上施加纤维与基体间的界面粘结应力与混凝土自身的粘聚力,表征纤维混凝土中裂缝开裂抗力。最后,结合基于起裂断裂韧度的裂缝扩展准则,实现了纤维增强混凝土在限制收缩条件下裂缝起裂、稳定扩展和失稳扩展断裂全过程的数值模拟。数值结果表明,钢纤维体积掺量从根本上决定了约束环形试件的断裂行为。当纤维掺量较低(0.5%)时,环形试件中出现一条裂缝,裂缝一旦起裂便立即失稳扩展贯通环形试件的横截面。当纤维掺量为1.0%时,环形试件中依次出现了三条裂缝,存在裂缝同时扩展的情况。当纤维掺量较高(1.5%)时,环形试件中没有出现裂缝。钢环应变曲线上出现的每次回滞,都表示新的裂缝产生。应变曲线中最后一次明显回滞表示裂缝失稳扩展贯通环形试件整个横截面,试件破坏。试验与数值结果吻合良好,说明本文采用的基于断裂力学的数值方法能够有效预测纤维混凝土在限制收缩条件下的开裂潜力。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5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谷金钰;陶永明;林育强;;水工混凝土早龄期收缩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试验研究[J];水利水电快报;2017年12期

2 沈德建;申嘉鑫;黄杰;曹秀丽;;早龄期及硬化阶段水泥基材料热膨胀系数研究[J];水利学报;2012年S1期

3 王福禄;董伟;袁文岩;;早龄期混凝土抗裂性环形试验研究进展[J];力学与实践;2017年02期

4 王甲春;余红发;阎培渝;;混凝土结构早龄期开裂的预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2期

5 戴妙娴;杨俊杰;应义淼;周晓悦;章雪峰;;余震作用下早龄期钢筋混凝土握裹力试验[J];建筑结构;2011年03期

6 刘思国;丁一宁;;纤维增强自密实混凝土早龄期非自由收缩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8年01期

7 刘纪华;杨立岐;张表志;;二向应力状态下早龄期混凝土的破坏准则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年06期

8 肖琦;王安军;石凤玉;;纤维混凝土早龄期抗裂性能试验研究[J];混凝土;2009年05期

9 马可栓,杨秋玲,蔡时钦;早龄期混凝土超声波检测技术[J];铁道建筑;2005年10期

10 丁红岩;刘鹏;赵思思;郭耀华;;不同强度早龄期混凝土徐变特性试验研究[J];结构工程师;201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琦;贾玉琢;;纤维混凝土早龄期抗裂性能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甲春;余红发;阎培渝;;混凝土结构早龄期开裂的预测[A];第五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康晶;丁一宁;;玻璃纤维及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抗裂性能研究[A];纤维混凝土的技术进展与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陈莹;申嘉鑫;姜国庆;;普通混凝土早龄期湿度变化规律试验研究[A];《工业建筑》2015年增刊Ⅱ[C];2015年

5 程旭凯;罗永峰;;水泥基材料早龄期塑性收缩开裂风险预测参数模型[A];第十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6 王甲春;阎培渝;;早龄期胶凝材料体系裂纹开展阻力的分析[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刘思国;刘岳鑫;丁一宁;;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度和早龄期收缩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A];纤维混凝土的技术进展与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董必钦;刘伟;马红岩;邢锋;;海砂砂浆早龄期水化过程的电阻率法研究[A];2011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侯东伟;张君;杨守谦;;聚丙烯纤维对早龄期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杨思忠;杨寒冰;;预制构件混凝土早龄期性能试验研究[A];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研究与工程应用——第三届全国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尤伟杰;混凝土早龄期多场耦合特性及约束面抗裂措施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2 徐仲卿;早龄期混凝土材料与构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侯景鹏;钢筋混凝土早龄期约束收缩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4 陈军;早龄期混凝土水化进程及宏观与细微观性能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5 胡晓鹏;早龄期混凝土结构性能时变规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世鸣;冲击荷载下早龄期混凝土力学和损伤特性的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7 熊维;不同强度早龄期混凝土徐变及徐变对长期荷载作用下预应力构件的影响[D];天津大学;2012年

8 刘会勋;二向应力状态下早龄期C20混凝土的破坏准则和本构关系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权磊;基于早龄期应力历史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硬化翘曲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10 江晨晖;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体积变化与力学性能实验研究及评价[D];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晓瑜;限制收缩条件下早龄期纤维混凝土抗裂性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2 吕圣旭;持续荷载作用下早龄期混凝土脆性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3 郭文琦;基于早龄期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的隧道衬砌温度—应力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4 刘玲玉;荷载与硫酸盐侵蚀作用下早龄期混凝土性能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8年

5 张瑞稳;早龄期混凝土高温作用后力学性能及抗渗性变化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6 刘业磊;基于早龄期拉压异性徐变的渡槽混凝土温控防裂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8年

7 吴迪;早龄期混凝土热力学性能的细观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8 郭斌;C30早龄期混凝土受持续荷载作用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年

9 郭为强;考虑温湿度的早龄期混凝土徐变测试与模拟[D];清华大学;2017年

10 方江波;不同温度—应力试验结果对比与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早龄期变形[D];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62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762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3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