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徽派建筑形体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7 01:25
随着新地域主义的发展,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对现代主义建筑进行反思的潮流。新徽派建筑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迎来了发展的新阶段。但是目前新徽派建筑的设计方法不够系统,设计水平良莠不齐。应在坚持新地域主义的基础上,区别于其他地域建筑的特征,提出系统的新徽派建筑设计方法。因此,对新徽派建筑的外部空间、建筑形体和内部空间的研究就显得的尤为重要。本文着力研究新徽派建筑形体,运用类型学的研究方法,以传统徽州聚落形态和传统徽州民居建筑为原型,将新徽派建筑形体分为布局类型、形体组合和形体单元三个层次,并根据新徽派建筑实际案例对各层次进行归纳和分类,对每一种布局类型的形体组合和形体单元进行深入剖析,建立描述新徽派建筑形体的“元语言”;运用图示的方法,将描述新徽派建筑的“元语言”具象化。同时,本文依据类型学的设计方法,总结了各种布局类型的新徽派建筑形体的设计思路,提出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运行规则、参数设置和构件库;通过设计插件的主要操作界面和模拟辅助设计的操作过程来探讨新徽派建筑辅助设计插件编写的可能性。本研究面向未来、深入思考,为新徽派建筑的快速设计与建模打下建筑学的理论基础,为基于Sketch Up平台的辅助新徽...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系列研究总体框架(图片来源:本小组同学共同绘制)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徽派建筑的研究与创作实践吸引了包括汪国喻在内的众多大师参与,并创作出了云谷山庄、黄山国际大酒店、花溪饭店(现已拆除)等优秀项目,他们的设计引入新地域主义建筑思想,努力尝试将传统徽派建筑与现代建筑进行融合,并尝试找出其中的平衡点。由此,新徽派建筑的理论与创作实践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2010 年以后,很多新徽派建筑设计仍沿用成熟的设计方法,并未从本质上脱离新徽派成熟思想,依旧延续新徽派建筑特点,除了完全按照传统徽派建筑形制外,发展模式大都是现代建筑模式加上徽派建筑的符号,以体现建筑的地域性[7]。在新徽派建筑的探索实践中,梁琍老师在总结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的新徽派建筑创作时间的经验后,提出几点主要的探索途径:①、徽州建筑形态的借鉴与革新;②、徽州民居因地制宜布局法的借鉴;③、徽州建筑类型、构成要素及规则的提炼;④、“场所精神”的探索。[9]汪骏在其学位论文《“新”新徽派建筑的类型学探析》中,将新徽派建筑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了三个阶段:形成期(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发展期和“新”特征觉醒期。此外,还总结了各个阶段的代表建筑作品、建筑特征分析、相关重要历史事件和表现出的问题。(如图 1.2)
论文研究框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古徽州传统村落空间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J]. 李久林,储金龙,叶家珏,刘瀚,张俊. 经济地理. 2018(12)
[2]徽州建筑创作中“新”思想的类型学探析[J]. 汪骏,郑先友. 黄山学院学报. 2018(03)
[3]铜陵山居,安徽,中国[J]. 庄子玉,CHEN Yuxiao. 世界建筑. 2017(09)
[4]“反常而合理”的建筑之道[J]. 孟建民. 世界建筑. 2016(10)
[5]基于SketchUp建筑性能模拟软件的介绍与展望[J]. 高莹,侯寰宇,吴伟东. 建筑技艺. 2016(07)
[6]新徽派建筑理念在大跨建筑创作中的探索——以花山谜窟演艺中心建筑设计为例[J]. 黄炜,方梅,张煜辉.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7]留树作庭随遇而安折顶拟山会心不远——记绩溪博物馆[J]. 李兴钢,张音玄,张哲,邢迪. 建筑学报. 2014(02)
[8]新徽派建筑设计创作方法初探[J]. 刘仁义,秦旭升.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5)
[9]美轮美奂的叶脉画制作[J]. 曹广雪. 化学教学. 2013(08)
[10]黄山昱城皇冠假日酒店设计[J]. 叶铮,马琴. 建筑学报. 2013(05)
博士论文
[1]广义建筑类型学研究[D]. 汪丽君.天津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基于方形几何原型的建筑形式生成研究[D]. 刘健琨.天津大学 2017
[2]基于类型学的新徽派建筑复合界面研究[D]. 王玮.合肥工业大学 2016
[3]江南园林空间在当代博物馆中的传承与转译研究[D]. 上官永吉.天津大学 2016
[4]BIG建筑创作中的原型思想研究[D]. 李二桃.大连理工大学 2014
[5]解构主义设计手法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及研究[D]. 李明付.西南交通大学 2013
[6]湖北传统建筑特色及其现代建筑类型运用研究[D]. 梁琦.武汉理工大学 2013
[7]晋东聚落与民居形态分析[D]. 周青.太原理工大学 2010
[8]类型学在豫西乡村聚落更新与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 张继珍.湖南大学 2010
[9]建筑复合界面的类型学研究[D]. 黄磊.湖南大学 2009
[10]徽派建筑快速建模方法[D]. 张键.合肥工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80894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系列研究总体框架(图片来源:本小组同学共同绘制)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徽派建筑的研究与创作实践吸引了包括汪国喻在内的众多大师参与,并创作出了云谷山庄、黄山国际大酒店、花溪饭店(现已拆除)等优秀项目,他们的设计引入新地域主义建筑思想,努力尝试将传统徽派建筑与现代建筑进行融合,并尝试找出其中的平衡点。由此,新徽派建筑的理论与创作实践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2010 年以后,很多新徽派建筑设计仍沿用成熟的设计方法,并未从本质上脱离新徽派成熟思想,依旧延续新徽派建筑特点,除了完全按照传统徽派建筑形制外,发展模式大都是现代建筑模式加上徽派建筑的符号,以体现建筑的地域性[7]。在新徽派建筑的探索实践中,梁琍老师在总结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的新徽派建筑创作时间的经验后,提出几点主要的探索途径:①、徽州建筑形态的借鉴与革新;②、徽州民居因地制宜布局法的借鉴;③、徽州建筑类型、构成要素及规则的提炼;④、“场所精神”的探索。[9]汪骏在其学位论文《“新”新徽派建筑的类型学探析》中,将新徽派建筑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了三个阶段:形成期(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发展期和“新”特征觉醒期。此外,还总结了各个阶段的代表建筑作品、建筑特征分析、相关重要历史事件和表现出的问题。(如图 1.2)
论文研究框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古徽州传统村落空间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J]. 李久林,储金龙,叶家珏,刘瀚,张俊. 经济地理. 2018(12)
[2]徽州建筑创作中“新”思想的类型学探析[J]. 汪骏,郑先友. 黄山学院学报. 2018(03)
[3]铜陵山居,安徽,中国[J]. 庄子玉,CHEN Yuxiao. 世界建筑. 2017(09)
[4]“反常而合理”的建筑之道[J]. 孟建民. 世界建筑. 2016(10)
[5]基于SketchUp建筑性能模拟软件的介绍与展望[J]. 高莹,侯寰宇,吴伟东. 建筑技艺. 2016(07)
[6]新徽派建筑理念在大跨建筑创作中的探索——以花山谜窟演艺中心建筑设计为例[J]. 黄炜,方梅,张煜辉.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7]留树作庭随遇而安折顶拟山会心不远——记绩溪博物馆[J]. 李兴钢,张音玄,张哲,邢迪. 建筑学报. 2014(02)
[8]新徽派建筑设计创作方法初探[J]. 刘仁义,秦旭升.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5)
[9]美轮美奂的叶脉画制作[J]. 曹广雪. 化学教学. 2013(08)
[10]黄山昱城皇冠假日酒店设计[J]. 叶铮,马琴. 建筑学报. 2013(05)
博士论文
[1]广义建筑类型学研究[D]. 汪丽君.天津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基于方形几何原型的建筑形式生成研究[D]. 刘健琨.天津大学 2017
[2]基于类型学的新徽派建筑复合界面研究[D]. 王玮.合肥工业大学 2016
[3]江南园林空间在当代博物馆中的传承与转译研究[D]. 上官永吉.天津大学 2016
[4]BIG建筑创作中的原型思想研究[D]. 李二桃.大连理工大学 2014
[5]解构主义设计手法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及研究[D]. 李明付.西南交通大学 2013
[6]湖北传统建筑特色及其现代建筑类型运用研究[D]. 梁琦.武汉理工大学 2013
[7]晋东聚落与民居形态分析[D]. 周青.太原理工大学 2010
[8]类型学在豫西乡村聚落更新与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 张继珍.湖南大学 2010
[9]建筑复合界面的类型学研究[D]. 黄磊.湖南大学 2009
[10]徽派建筑快速建模方法[D]. 张键.合肥工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80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480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