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镍渣对混凝土耐磨性能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掺镍渣对混凝土耐磨性能的影响研究
【摘要】:为了有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镍渣,发挥其铁含量高、硬度大的特点,研究了单掺镍渣砂、不同掺量的镍渣粉与粉煤灰复掺、以及三者复合掺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镍渣砂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耐磨性能,镍渣砂掺量为40%时,混凝土的耐磨性能最好;当粉煤灰掺量为10%固定,掺入5%~10%的镍渣粉,此时混凝土的耐磨性能最佳,当镍渣粉掺量大于15%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耐磨性能均下降;当镍渣粉、粉煤灰、镍渣砂三元复合掺入混凝土中,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磨性能,当镍渣粉和粉煤灰掺量均为10%固定时,掺入40%镍渣砂,混凝土的耐磨性能最好。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混凝土 镍渣 耐磨性 抗压强度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J20B01) 扬州市“绿杨金凤计划”扬州大学人才专项 江苏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和校长境外研修计划资助
【分类号】:TU528
【正文快照】: 1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近年来在公路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刚度大、承载力强、利于夜间行车、日常养护工作量小、稳定性与耐久性好等优点,因而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城市道路与公路、机场跑道、停车场及建筑地面等工程,然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隆德;赵发伟;张锋;李康文;;机制砂混凝土耐磨性能初步研究[J];公路;2010年07期
2 王稷良;田波;柯国炬;李北星;;机制砂及石粉含量对路面水泥混凝土耐磨性的影响研究[J];公路;2011年07期
3 李鸿芳;夏熠;;石粉和碳纤维对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耐磨性的影响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3年04期
4 张渊;刘勋;曹军;陈宝海;董云;张颖;宗荣;;碱渣混凝土耐磨性能试验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3年09期
5 信玉良;侍克斌;努尔开力·依孜特罗甫;吴福飞;;钢渣高性能混凝土抗冲耐磨性能试验[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4年06期
6 杨志强;高谦;王永前;倪文;陈得信;;利用金川水淬镍渣尾砂开发新型充填胶凝剂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4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巨浩波;吕生华;刘晶晶;;砂石质量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13年12期
2 刘唐志;芮捷;王兵;刘义峰;;机制砂再生混凝土耐磨性能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3 李子成;张爱菊;;机制砂对混凝土的收缩及强度的正负效应[J];公路;2015年05期
4 韩红;;高性能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制及性能试验研究[J];中外公路;2015年03期
5 佟钰;田鑫;朱长军;曾尤;牛晚杨;王晴;;短切碳纤维混凝土的力学强度实验与分析[J];硅酸盐通报;2015年08期
6 何继川;;机制砂在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年01期
7 薛斌;;高性能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及应用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4年03期
8 杨志强;苏林;高谦;杨啸;;铁矿全尾砂新型充填胶凝材料的开发及应用研究[J];金属矿山;2015年08期
9 葛利杰;杨鼎宜;李浩;王雯花;娄翔;王博;;镍渣综合利用技术综述[J];江苏建材;2015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阳春;郑克仁;李益进;;矿物掺合料对道路混凝土耐磨性的影响及机理[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2 陈拴发,张登良,张洁,栾峰;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路用性能研究[J];东北公路;2001年02期
3 朱桂林,孙树杉,王建华;高炉矿渣粉作高性能混凝土掺合料的研究和应用[J];粉煤灰;2001年02期
4 吴伟伟;杨钱荣;;钢渣水硬活性及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9年06期
5 黄辉;;钢渣的活性激发及其应用现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12年02期
6 丁铸;张鸣;邢锋;王淑平;;矿渣水硬活性的复合激发试验研究[J];广东建材;2008年09期
7 傅智,刘清泉,牛开民,喻波,梁军林,徐加绛,杨泽涛;《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编制介绍[J];公路;2003年07期
8 王稷良;喻世涛;刘俊;周明凯;;C50T型梁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制与应用研究[J];公路;2007年01期
9 李北星;周明凯;;石灰岩机制砂中石粉作掺合料对混凝土工作性和强度的影响[J];公路;2007年12期
10 牛开民;论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发展方向[J];公路交通科技;199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K.J.Whitaw ,刘立余;高速镀金件的耐磨性[J];机电元件;1989年03期
2 徐纪楠;李志章;周殿群;叶崇正;;钢制模拟r傤娜却砑捌淠湍バ缘难芯縖J];浙江大学学报;1964年02期
3 李国荣;;提高耐磨材料性能的若干途径[J];机械制造;1991年11期
4 陈东生,郑二为,Nagai Shigeaki;织物耐磨性能初探[J];吉林工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5 尹延国;工具的耐磨性与超低温处理[J];水利电力机械;1996年03期
6 Н.Г.Макаренко;胥金荣;;提高零部件耐磨性的方法[J];国外机车车辆工艺;2006年01期
7 靳尔昌;王景珍;;碳素钢耐磨性与硬度关系的探讨[J];林业机械;1988年04期
8 刘义夫;;检测自行车前后轴档耐磨性能受力分析[J];中国自行车;1992年06期
9 朱萌;许良军;;一种镀金层耐磨性的检测方法[J];机电元件;2011年06期
10 ;加V、Ti、Mo的ZGMn13冲击板试运情况[J];电力修造技术;198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巧云;李大纲;吴正元;丁建生;;砂布号数对塑木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刘金海;李国禄;赵雪勃;郝晓燕;张会友;边泊乾;王绍勤;;高耐磨性奥铁体球墨铸铁研究及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铸造年会暨2011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1年
3 杨明忠;富冬梅;;稀土元素对齿轮钢耐磨性能影响研究中的磨损监测[A];摩擦学第四届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册)[C];1987年
4 林旭;杨成丽;刘壮;李政;付伟;冯洪成;李振伟;;纱线、渔线综合耐磨性能检测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其仪器的研制[A];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支撑——2012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道新;唐长斌;李凡巧;唐宾;秦林;;钛合金表面等离子渗铌及其耐磨性能研究[A];高性能防腐蚀涂装及表面保护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第16届全国表面保护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6 葛辽海;刘海峰;刘耀辉;于思荣;;高碳高钒系高速钢耐磨性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0年
7 赵敏海;郭面焕;刘爱国;;等离子熔化—注射制备SiC涂层组织及耐磨性能[A];第七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表面工程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8 应巧宁;李凝;徐洪;陈卫增;包辉煌;虞宪富;;自润滑镀层Ni-P/PTFE的耐磨性能及其增强机理研究[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相泽锋;林有希;谢炜;;电火花沉积陶瓷涂层耐磨性能研究[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李万捷;牛浩;刘志培;贾林才;;聚氨酯弹性体耐磨性能影响因素探讨[A];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七次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李祖诗;从普通工人到技能大师[N];中国石化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倜;基于耦合仿生的强冲击磨料磨损部件耐磨性研究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4年
2 钟莲云;用硅酸铝质耐火材料废料制备氧化铝基陶瓷的技术及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于天来;Y-TZP/Al_2O_3陶瓷磨削性能和耐磨性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甜;高钨白口铸铁组织和耐磨性能探讨[D];山东大学;2012年
2 翟鹏飞;耕作部件表面熔覆硬质合金工艺及其耐磨性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3年
3 郭啸栋;拉深模激光毛化形貌制备及其耐磨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4 李猛;奥—贝球铁的组织及耐磨性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5 孙颖;球墨铸铁的激光硬化层及其耐磨性的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06年
6 张伟;陶瓷抛光线及压机布料托板用高耐磨新材料的开发[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7 张树山;适用于无鞘缫丝的耐磨性橡胶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8 刘学武;高频脉冲电镀镍钴合金内应力、形貌和结构及耐磨性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9 张青柱;氮微合金化高锰钢组织和耐磨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10 张相军;Q235钢表面激光熔注WC涂层的组织结构与耐磨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552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855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