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镁活性对碳化固化效果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氧化镁活性对碳化固化效果影响研究
【摘要】:碳化固化技术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低碳搅拌处理软弱土创新技术。该技术先采用Mg O水泥与土进行搅拌,再利用CO2对之进行碳化,以达到快速提高强度的目的。针对Mg O活性对碳化固化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并分析了其微观机理。结果表明:试样能在3~6 h内完成大部分碳化,碳化24 h后达到稳定,氧化镁活性对碳化固化效果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氧化镁活性越高,试样碳化后碳化度越高、碳化产物越多、孔隙体积越小、微观结构越密实;试样碳化后体积明显增长,但氧化镁活性对体积变化影响不大,3种氧化镁试样体积膨胀均为16%左右;氧化镁活性越高试样强度越大,高活性氧化镁试样碳化6 h的强度可达标准养护28 d水泥土强度,稳定强度达到2.5 MPa,而低活性氧化镁试样强度仅为0.5 MPa;试样碳化稳定后高活性试样p H值为9.6,低活性试样p H值为9.0,均低于水泥土p H值。
【作者单位】: 江苏省城市地下工程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 地基处理 固化 碳化 无侧限抗压强度 机理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9032)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2BAJ01B02-01)
【分类号】:TU472
【正文快照】: 0引言目前软土加固领域主要采用波特兰水泥(硅酸盐水泥)作为固化剂[1],该类固化剂存在下列问题[2]:1资源和能源消耗严重,水泥原料煅烧温度高达1450℃,需消耗大量的热力资源,中国水泥工业平均每生产1 t水泥熟料需要消耗0.13 t黏土、0.95 t石灰石和0.11吨标准煤;2CO2排放和大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世清,谢维章;用热分析方法研究MgO的活性[J];硅酸盐学报;198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党;钱海燕;孔庆刚;;菱镁矿制备活性氧化镁研究[J];非金属矿;2007年05期
2 秦麟卿;张联盟;黄志雄;;X射线衍射法测定氧化镁的活性及其水化产物[J];分析仪器;2011年05期
3 孙世清,金德斌;菱镁矿煅烧过程与物相的结构研究[J];硅酸盐通报;1988年05期
4 崔鑫;邓敏;;氧化镁制备方法、活性与水化测定方法综述[J];硅酸盐通报;2008年01期
5 王国强;李晓云;丘泰;;养护温度对高温煅烧MgO水化反应产物组成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0年01期
6 钱宇伟;储双杰;杨勇杰;吉亚明;黄杰;;硅钢级氧化镁反应行为的研究[J];宝钢技术;2014年03期
7 王光银;邓敏;莫立武;储玉婷;;菱镁矿品位对MgO膨胀剂组成结构及性能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5期
8 贺薇;杜广印;易耀林;刘松玉;经绯;崔牧;;变截面搅拌桩加固双层软弱地基承载特性[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4年06期
9 吕亚娟;陆广农;白林;常国华;陈洁;;轻质氧化镁XMgO·YMg(OH)_2中系数X、Y的确定[J];甘肃科学学报;2014年06期
10 钱海燕,邓敏,徐玲玲,张少明;轻烧氧化镁活性测定方法的研究[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亚娟;陆广农;白林;常国华;陈洁;;轻质氧化镁XMgO·YMg(OH)_2中系数X、Y的确定[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八届年会暨第十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枫;以菱镁石为原料真空金属热还原法炼镁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胤;磷酸盐浇注成形芯料性能及工艺应用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吕晓明;碱式氯化镁纳米棒的制备及表面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任爽;白云石的综合利用—纳米氧化镁和菱片状氢氧化镁的制备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冬;硼镁石矿真空热法硼镁分离试验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5 余再西;有机酸对红黏土置换水泥土桩的腐蚀性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6 姚成;钉形水泥搅拌桩加固软土复合地基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3年
7 罗伟;粉煤灰加筋高填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4年
8 王振锋;豫东地区组合桩竖向承载机理实验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9 文斌;水泥固化氢氧化钠污染土的交流阻抗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10 文观明;粉喷桩在安乡大道粉土地基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世清;用热分析方法研究WO_3和MeCO_3固相反应的化学行为[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5年02期
2 孙世清,谢维章;用热分析方法研究MgO的活性[J];硅酸盐学报;198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全成;黄义平;;沥青路面稳定类基层抗压回弹模量与无侧限抗压强度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4期
2 彭红涛;郭亮;彭一江;;派酶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土粒分形特征的关系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3 李品华;王彬州;柳志平;;MgCl_2溶液对水泥土力学性质的影响[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18期
4 王玉琳;浅析水稳粒料类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试验与施工过程中检验的相关性[J];甘肃科技;2005年05期
5 陈义忠;沈家和;;国标《稳定土强度测试仪技术条件》的说明[J];交通标准化;1990年04期
6 陈伟东;陈伟;刘运兰;;水泥稳定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因素试验研究[J];施工技术;2014年11期
7 樊恒辉;吴普特;高建恩;王广周;孙胜利;;固化土集流面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09期
8 肖宝库;高晋;;冷再生料中掺加球磨粉煤灰与水泥的性能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9 谢延禧;;泥质板岩改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2年22期
10 潘月雷;王志强;;胶州湾地区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J];山西建筑;2011年3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宁伟;丰雪峰;郭朋恩;;浅析固化剂稳定硼泥土的配合比对其早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A];创新沈阳文集(A)[C];2009年
2 于志强;陈允进;苗中海;;深层水泥搅拌体强度及其质量评价[A];地基处理理论与实践——第七届全国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3 王宁伟;高园;;固化吹填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析及预测[A];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张向文;;搅拌桩取芯影响因素[A];企业计量测试与质量管理——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鹏举;白霞;苏跃宏;李圣君;;固化风沙土抗冻性能试验研究[A];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6 张琪;;三合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钟献科;高速公路水泥搅拌桩工程质量快速检测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2 杨建慧;随机分布纤维加固粉煤灰土的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姜云;玻璃纤维改善水泥——粉煤灰稳定土性能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1年
4 文斌;水泥固化氢氧化钠污染土的交流阻抗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5 车东日;水泥混上海软弱黏性土性状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舒海明;高速铁路软岩改良土试验及施工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412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941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