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基于红外热扫描测温技术的冻土分凝冻胀

发布时间:2017-09-29 10:00

  本文关键词:基于红外热扫描测温技术的冻土分凝冻胀


  更多相关文章: 红外热扫描 分凝冻胀 后间歇冻结 分凝温度 分凝速率


【摘要】:为研究后间歇冻结模式下冻土分凝冻胀规律,选取冻胀敏感性粉质黏土,进行了开放系统下不同间歇时间和变温幅度的后间歇冻结试验。采用红外热扫描测温技术获得分凝温度,分析了分凝温度与冷端温度、分凝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间歇降温阶段,分凝温度降低,分凝速率先增大后减小;间歇升温阶段,分凝温度升高,分凝速率很快趋近于0,分凝冻胀停止。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适用于后间歇冻结模式的分凝冻胀计算方法,将分凝冻胀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基本吻合。
【作者单位】: 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关键词】红外热扫描 分凝冻胀 后间歇冻结 分凝温度 分凝速率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2012CB026103)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资助项目(2012AA06A4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41271096)
【分类号】:TU445
【正文快照】: 土的冻胀特性是寒区工业民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也是影响人工地层冻结技术在城市基础工程建设中应用的重要因素[1]。过量的冻胀会使地表产生不均匀变形,造成邻近建筑物、构筑物基础的破坏,甚至影响到工程的成败[2]。土的冻胀由原位冻胀和分凝冻胀两部分组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萍,徐学祖,蒲毅彬,王家澄,陶兆祥,王玉杰;利用图像数字化技术分析冻结缘特征[J];冰川冻土;1999年02期

2 胡向东;;上海灰黄色粉砂水泥改良土冻胀融沉性质实验[J];煤炭学报;2009年03期

3 胡坤;周国庆;李晓俊;陆勇;;不同约束条件下土体冻胀规律[J];煤炭学报;2011年10期

4 胡坤;周国庆;张琦;周杰;;不同间歇冻结模式土体冻胀控制试验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5 周扬;周国庆;王义江;;饱和土水热耦合分离冰冻胀模型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11期

6 周金生;周国庆;张琦;商翔宇;周扬;;图像处理技术在分凝冰演化规律研究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7 周国庆;间歇冻结抑制人工冻土冻胀机理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8 周金生;周国庆;马巍;王建州;周扬;纪绍斌;;间歇冻结控制人工冻土冻胀的试验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功生,许强;饱水冻土水热力耦合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2 马茂艳;程桦;;深厚冲积层冻结压力研究进展及展望[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3 邹艳丽;陈晓飞;王铁良;杨国范;;雪面温度与地面温度的预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4 徐江;杨更社;刘慧;;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法的冻土边坡可靠度评价[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2期

5 梁波;刘德仁;张贵生;;基于温度场的冻土路基变形数值分析及对比[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6 姚晓亮;齐吉琳;余帆;;冻土静止侧压力系数的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7 李兴柏;李国玉;毕贵权;穆彦虎;张青龙;;石油污染土体导热系数变化规律和变化机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8 李萍,徐学祖,陈峰峰;冻结缘和冻胀模型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冰川冻土;2000年01期

9 何平,程国栋,朱元林;土体冻结过程中的热质迁移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01年01期

10 张学富,苏新民,赖远明,喻文兵,吴亚平;昆仑山多年冻土隧道施工温度影响分析[J];冰川冻土;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商翔宇;周国庆;梁恒昌;;一种易于产生冻胀的冻结模式[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唐益群;沈锋;周念清;王建秀;胡向东;;上海地区冻融暗绿色粉质粘土力学特性的试验与理论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邴慧;何平;;土体冻结过程中的盐分迁移研究现状与进展[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付强;王晓巍;;季节性冻土区流域水文模型研究初探[A];寒区水资源研究[C];2008年

5 贾艳敏;郭红雨;;相变效应对钻孔灌注桩与冻土回冻过程的影响[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9年

6 王桦;程桦;荣传新;;基于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冻土导电特性试验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7 吴海燕;刘争平;刘志辉;;利用虚拟仪器技术搭建冻土模型温度观测系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周金生;周国庆;商翔宇;王建州;周扬;;不同冻结模式下人工冻土冻胀规律的试验研究[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5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05年

9 冶林茂;杨海鹰;许蓬蓬;;河南土壤冻融过程与土壤水分的变化探讨[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10 徐江;刘慧;杨更社;;基于蒙特卡罗模拟法的冻土边坡可靠度评价[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浜葭;冻融和渗流耦合作用下风积土路基结构性演变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兰常玉;冻融循环与列车动载耦合作用下高速铁路地基沉降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穆振侠;高寒山区降水垂直分布规律及融雪径流模拟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文华;吉林省西部地区盐渍土水分迁移及冻胀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许兰民;青藏铁路五道梁冻土区工程结构热扰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施烨辉;列车荷载和冻融循环作用下冻土路基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王天亮;冻融条件下水泥及石灰路基改良土的动静力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冷毅飞;中俄石油管道多年冻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研究及温度场数值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翟莲;季冻区湖岸构筑物冻害机理及防治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韩春鹏;石灰处治土路基冻融作用特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磊;弱胶结地层冻结壁变形研究与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建俊;冻融循环作用下季冻区高铁路基沉降预测的试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肖e,

本文编号:941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941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5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