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结构面粗糙度各向异性特征及尺寸效应分析
本文关键词:岩体结构面粗糙度各向异性特征及尺寸效应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岩石力学 岩体结构面 各向异性 尺寸效应 变异函数
【摘要】:岩体结构面形貌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和尺寸效应特征。由于结构面本身的复杂性,定量表征其属性仍是该领域的研究难点。鉴于此,考虑岩体结构面的地质本质性特征,应用地质统计学原理,提出采用变异函数参数(基台C和变程a)表示结构面粗糙度(JRCv)的方法;然后采用量纲分析法,给出JRCv表达式。应用提出的公式计算结构面上不同尺寸范围(100 Pixel×100 Pixel~1 000 Pixel×1 000 Pixel)32个方向上的JRCv值,分析结构面粗糙度各向异性及其尺寸效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从表观看,沿分析方向,结构面越粗糙,JRCv值越大,JRCv可以定量表征结构面粗糙度及其各向异性特征;(2)在结构面分析方向上,随尺寸范围的增大,JRCv值逐渐减小,达到一定范围时,JRCv值趋于稳定,通过分析各方向上JRCv值随尺寸范围的变化趋势,可以确定结构面的临界范围;(3)结构面各向异性特征受结构面研究范围的影响,当研究范围达到一定尺度时,结构面各向异性特征趋于稳定。该研究成果将为定量分析岩体结构面力学性质强弱方向提供依据,为实验室或原位结构面力学试验选择合理尺寸试件提供一种新方法。
【作者单位】: 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业研究院;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体结构面 各向异性 尺寸效应 变异函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64028) 内蒙古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NJZY13138)
【分类号】:TU452
【正文快照】: 1引言岩体结构面的力学性质主要取决于结构面的形貌特征,如何有效描述结构面的粗糙特性是研究岩体结构面力学特性的基础[1-3]。然而,由于岩体结构面本身的复杂性,特别是其各向异性、尺寸效应、三维效应等因素的影响,结构面粗糙性的定量评价仍是该研究领域的难点。因此,深入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宏伟,谢和平,M A Kwasniewski,杨长义;岩体节理表面形貌的各向异性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2001年02期
2 杜时贵;唐辉明;;岩体断裂粗糙度系数的各向异性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1993年02期
3 李久林,唐辉明;结构面粗糙度和抗剪强度的各向异性效应[J];工程勘察;1994年05期
4 王思敬;;论岩石的地质本质性及其岩石力学演绎[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5 江洎洧;项伟;JOACHIM Rohn;姚远;;基于三维形态空间分析和仿真试验的岩体结构面剪切强度参数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10期
6 葛云峰;唐辉明;黄磊;王亮清;孙淼军;范怡静;;岩体结构面三维粗糙度系数表征新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慧娟,吴楚,夏彭飞;天葱生境土壤中速效N·P·K的空间分布[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0期
2 李丹;薛联青;郝振纯;王振龙;;淮北平原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变异性实验分析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3 胡金虎;黄赫;丁小彬;;基于数字地层的矿山采掘信息系统[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2期
4 蔚立元;徐帮树;李术才;丁万涛;李利平;;确定水下隧道覆盖层厚度的经验公式及其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5 黄兴周;魏再超;;空间变异理论在堆积体边坡研究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6 仇圣华;杨志锡;徐峰;杨林德;;两种岩体参数求解方法比较[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7 徐永利;张征;谷石岩;赵娟;;水环境模拟中多孔介质非均质性空间变异最优估计模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8期
8 张林;牟子平;;地质统计学在水环境研究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1期
9 叶海旺;王进;;节理岩体爆破数值模拟[J];爆破;2009年04期
10 张征,赵俊琳,王红旗,陈家军;水环境污染物迁移参数空间变异性分析原理与方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渊和;庞计来;;基于DIMINE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矿床地质中的应用[A];2010全国采矿科学技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孙周亭;张超;杨建宇;朱德海;;基于空间插值法的耕地等别快速评价方法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杜时贵;何若象;郭大华;;小浪底水库进口高边坡岩体节理抗剪强度研究[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4 杜时贵;;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综合评价[A];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暨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赵玉杰;师荣光;刘凤枝;白志鹏;李野;万晓红;姚秀荣;王跃华;郑向群;;江苏北部农业区土壤砷含量空间变异性研究[A];全国耕地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古兴伟;李伟;钱东宏;廖建军;龙国梁;;工程岩体结构面抗剪特性研究[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四届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朱小花;王荣辉;;基于GIS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微观评价及空间分异规律研究[A];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8 程金华;;地球化学异常浓度分带界限值确定方法的讨论[A];加强地质工作 促进可持续发展——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彭卫;蒋云昕;;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Barton经验估算方法的力学特性[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10 李超岭;刘修国;李丰丹;刘畅;吕霞;;数字地质调查系统从野外数据采集到矿体三维可视化的无缝一体化技术研究与实现[A];第五届全国地质制图与GIS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娜;基于云参数干旱遥感监测模型与集合卡尔曼滤波的土壤湿度同化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肖卫国;节理岩体本构模型和其细观力学方法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于富玲;聚合氯化铁—腐殖酸(PFC-HA)絮体空间形貌的各向异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杨慧;水—岩作用下多裂隙岩体断裂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柳群义;红层路堑边坡稳定性与防治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罗强;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理论与锚固设计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乌云;乌梁素海上覆水体与表层沉积物污染特征及其污染物迁移转换规律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8 王亮;滦河流域内蒙段径流插补预测分析及径流变化影响评价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9 董书宁;干旱、半干旱复杂矿区水资源系统优化配置及综合利用[D];长安大学;2011年
10 刘永刚;深海固体矿产资源相关数据处理分析及定量评价方法[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建波;山东省高密市农田土壤养分时空变异规律及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刘治政;黄水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监测网优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胡坚;永平铜矿排土场安全稳定性分析[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建国;石灰岩岩体质量分类与抗剪强度取值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余海军;中甸普朗铜矿床三维数字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王苏颖;云杉林生物量空间异质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毛国;山区耕地地力评价土壤参数插值土类边界效应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8 许辉;基于数据挖掘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研究与实现[D];东华大学;2011年
9 刘洪微;太行山山前平原土壤环境中Cd、Hg、Pb地球化学背景及通量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0年
10 刘国东;南疆果园滴灌条件下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研究[D];塔里木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卫星;杨记明;;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岩石裂隙粗糙度几何信息算法[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2 杜时贵,潘别桐;黄河小浪底水库风雨沟西侧边坡稳定性研究[J];地球科学;1992年06期
3 杜时贵;简易纵剖面仪及其在岩体结构面粗糙度系数研究中的应用[J];地质科技情报;1992年03期
4 王思敬;;以工程地质观点探讨岩体的力学属性[J];地质科学;1966年01期
5 王运琼,游志胜,刘直芳;基于空间特征的汽车阴影分割方法[J];光电工程;2003年02期
6 陈晓东;陈建裕;毛志华;潘德炉;;基于MPHD算法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海洋上空的云及其阴影的识别与匹配[J];海洋学研究;2009年02期
7 谢和平,W.G.Pariseau;岩石节理粗糙系数(JRC)的分形估计[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4年05期
8 夏才初,孙宗颀;节理表面形貌的室内和现场量测及其应用[J];勘察科学技术;1994年04期
9 陶振宇,陈铁民;岩石的基本摩擦角及高压摩擦特性[J];科学通报;1991年20期
10 谢和平,王金安;岩石节理(断裂)表面的多重分形性质[J];力学学报;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吉锋;石豫川;冯文凯;;一种新型的结构面起伏形态测量工具——接触打孔器的研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颜育仁;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经验估算方法的工程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王晓翠;;结构面粗糙度系数数字化测量方法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年02期
2 杜时贵;简易纵剖面仪及其在岩体结构面粗糙度系数研究中的应用[J];地质科技情报;1992年03期
3 尚铮;魏继红;;结构面粗糙度对其剪切过程中变形特征与强度特征的影响[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4 潘凯;谭洵;吉锋;蔡国军;;岩石硬性结构面粗糙度量化及其剪切试验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5 孔祥辉;曹金凤;;岩体结构面粗糙度的分形计算[J];路基工程;2010年03期
6 杜时贵;岩体结构面粗糙度系数研究进展[J];现代地质;1995年04期
7 杜时贵;胡晓飞;郭霄;卢锡雷;应培新;;JRC-JCS模型与直剪试验对比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S1期
8 杜时贵,樊良本;岩体结构面粗糙度系数的统计估测[J];地球物理学报;1999年04期
9 杜时贵,郭霄;岩体结构面粗糙度系数JRC的研究现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年S1期
10 杜时贵;王小翠;;智能JRC测量仪的研制[J];岩土力学;2006年S2期
,本文编号:9414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941434.html